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黃友義: 對外傳播面臨新挑戰

時間:2015年3月12日14:00
嘉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 黃友義
簡介:在對外傳播和中國文化走出去方面,圖書作品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在提升中國的國際認知度和傳播影響力上,翻譯的品質如何提升呢?中國網記者就此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黃友義。 [視頻下載][訪談實錄][返回視頻]

視頻點播

訪談實錄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黃友義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中國網 楊佳攝影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網“兩會”報道。在對外傳播和中國文化走出去方面,圖書作品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在提升中國的國際認知度和傳播影響力上,翻譯的品質如何提升呢?中國網的記者就此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黃友義。黃委員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專訪。

第一個問題是中國的圖書作品在對外傳播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哪些類似的作品是比較具有優勢的呢?

黃友義:中國的圖書是在中國對外傳播中不可替代的一個重要媒介。一個人要了解一個國家,首先要了解它的文化,了解文化的最好的媒介,能夠靜下心來,而且隨時可以了解的就是圖書。它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

中國的圖書應該説有廣闊的海外讀者群,主要是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對中國的了解不一樣,他們所處的時代不一樣,他們自己的發展需求不一樣,因此他對不同的圖書都有興趣。

比如説,現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政界非常想了解中國黨和政府的治國理政的觀點,所以,這方面的圖書,共産黨治理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的(圖書)他們就很需要。還有發展中國家他們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很關注),怎麼改革開放,農村怎麼改?城市怎麼改?經濟領域改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怎麼深化,他們想了解中國的改革情況做為借鑒。

當然還有一部分老百姓對中國的飲食、武術、健身感興趣,還有一部分人為了工作需要想學中文,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我自己過去一年接觸了很多外國人,主要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智庫,也包括歐美的人。一種深刻的感覺,世界上存在一種中國資訊的饑渴症,他們急於想了解中國的東西,有人向我要中國的書、中國的刊,當然是外文的。還有人問我,怎麼訂中國的外文期刊。

中國網:其實,中國的出版物還是非常有市場的。

黃友義:這個市場越來越大,越來越現實。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黃友義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中國網 楊佳攝影

中國網:您如何評價中國的圖書作品在世界範圍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呢?

黃友義:的確有很多問題,首先,你出什麼書,遞給什麼人,以什麼形式傳給他?這三個方面都是需要我們著力解決的。

比如我們需要精準地了解外國讀者的需求,他不喜歡這種東西,你給他這種東西就沒有必要,而這些人有什麼需求呢?我們就需要看到一種新的發展,新的情況,就是中國經濟越來越發展,我們自己還在自己沒意識到的情況下,我們已經站到了舞台中央。人家在向我們要資訊。

但他們要求的資訊是不一樣的。過去我們的資訊是提供給少數的專家學者,現在有的人做生意,他自己家的小生意和中國經濟發生了貿易。現在需要了解中國的人多了,因此,我們要更精準的了解他們的需求,這樣我們就能選擇適當的圖書、適當的文章提供給他們。

再一個就是説,現在我們還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渠道。這個有效的渠道光靠中國自己從這裡發行是不行的,應該更多的和外國的傳播界、發行界、出版界更深入的合作,形成一個真正的中國圖書的國際發行網路。

最重要的一點,實際上從我個人的經歷來看,就是怎麼翻譯好。一本好的中文書不一定能夠變成好的外文書,現在翻譯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中國網:您怎麼評價現代翻譯作品的品質?有哪些問題是需要注意的?

黃友義:因為外國對中國資訊需求量大,因此,中國翻譯都非常忙。從2011年開始,特別到了2013年、2014年,一個翻譯市場重大變化就是中文翻成外文的需求量和工作量都超過了外翻中,過去我們是把外國的東西翻譯成中文,外國的文學、外國的經濟管理經驗和外國的科技知識,這些我們還在引進,當然這方面引進的翻譯也有問題,比如説追時間、趕市場需求、翻得不精細,我也買過這樣的書,我一看翻得不對,看不下去了,那我的錢白花了,所以作為讀者也受害了。這是外文翻譯成中文的問題。我更想説的是中文翻譯成外文我們面臨更大的挑戰,因為我們的任務是要向國外解讀中國,這方面首先是缺人。第二,翻譯也要創新,你有人了以後,怎麼能夠把中國的觀點很好的解答出去?比如説,去年我們翻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講話的特點是引用了很多古文,這些古文我們看了能懂,翻譯到外文以後,因為這涉及到中國的歷史甚至中國兩千年的歷史,外國人不懂,所以就要加很多注解,解釋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

第二,它有很多基層來的、連接地氣的、群眾性的喜聞樂見的語言,非常口語化,翻譯起來並不容易,你一定要考慮到外文裏面是否有相應的(語言)適合,所以對翻譯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第三,還有一些中國典型的話語體系,比如我們用的一些政治上的表達方式,直接按字面理解翻譯給外國人,他是聽不懂的,他甚至不知道你在説什麼。還有一部分對中國政治上有成見的人,他一看認為你是宣傳,可能就不看了。因此我們還要注意用他們能夠正面理解的語言來做翻譯。所以,我們翻譯當中遇到了很多新的挑戰。

中國網:其實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除了翻譯作品的品質之外,傳播受眾的需求也是非常重要。你認為在對外傳播的戰略當中,我們應該如何更有效、更有目標性的進行傳播呢?

黃友義:你説得非常對,現在我們傳播對象不一樣了,一是面廣,二是他們的知識上,對中國的了解膚淺,三是他們的需求差別很大。比如我接觸中亞的一些國家,他們説中國趕快來投資吧,我們的基礎設施不行,我們的交通、能源都希望你來投資,這是一種需求。有的中東國家希望中國買他們更多的東西,能不能多進口我們的東西。還有像南亞一些國家,比如緬甸、斯里蘭卡,我接觸他們的一些智庫,他們説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你們得提供一些。

我們要針對他們的需求做宣傳,一個是要找準位置,第二個是用他們能夠熟悉的語言。我覺得對外傳播需求量大,任務和要求更高、更嚴格。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黃友義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中國網 楊佳攝影

中國網:您近年來接觸到的作品中,有沒有哪部作品是您個人認為比較成功的對外傳播的案例,能給我們點評和分享一下嗎?

黃友義:比如説大家都在看的《狼圖騰》,它通過一本小説介紹了中國人的一個時代,介紹了中國人的傳統理念,也體現了中國人對生態環境的愛護,現在又拍成電影,它又是以書的形式,以電影的形式更大規模的、更多的渠道來宣傳,我覺得從文學渠道講這樣就是成功的,中國人也愛看,外國人也愛看。

第二,要更及時地把中國共産黨的執政理念介紹出去。去年我參加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這本書,我覺得這類出版物、這類的資訊是外國人非常需求的。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黃友義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中國網 楊佳攝影

中國網:除了圖書作品和影視作品之外,現在網路媒體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了,您認為網路媒體在未來對外傳播中應該有哪些發力點和注意的地方?

黃友義:網路媒體首先是快,短平快的東西首先是由網路提起來的,好處是比較快,無國界,而且承載量很大,新鮮的觀點,馬上出爐的觀點就能傳播過去,它起到了一個快和廣的作用。但同時它也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對翻譯來説,你要給外國人看,主要還是看外文的,怎麼能夠翻得準?你看最近關於“任性”的,李克強總理的報告裏有“任性”,政協新聞發言人講話裏用了“任性”,他們兩個人都用了“任性”這個詞,但意思完全不一樣了。翻譯怎樣能夠比較準確地把這個詞翻譯給外國人,讓人家了解,這就不是很簡單的問題。

中國網:這是不是對網際網路絡人才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呢?

黃友義:對,對對外傳播的、從事網際網路傳播的人才,從他的知識面和他的專業能力來説,我覺得比過去都要要求更高。過去比如咱們只是做圖書翻譯,你有充足的時間,你針對的面比較窄,就是一小部分學者。現在網際網路的受眾是大眾,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教育程度的,不同行業的人,因為有網際網路,它都能夠接受你的資訊。所以,他們的需求就多樣化了。我們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對我們的知識面要求就更寬了。

中國網:謝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也感謝新浪新聞對本節目的大力支援!


   (責編 王瑞芳/ 記者 佟靜 王一辰 /技術 周珊珊)

網友互動

0
用戶名
密碼

欄目組聯繫方式:

訪談熱線: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