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號飛船發射同步解讀

   時間:2012年6月16日 18:30
   嘉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 馬林
   簡介:6月16號載有我國三名航太員的神舟九號將會發射升空,並會在未來幾天內與天宮一號實現交會對接。今晚我們非常榮幸的邀請到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馬林,請他就神九發射的情況,給我們做更為詳盡的介紹。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神舟九號載人升空

活動描述

  • 時間:2012年6月16日 18:20 嘉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 馬林簡介:6月16號載有我國三名航太員的神舟九號將會發射升空,並會在未來幾天內與天宮一號實現交會對接。面對如此的航太盛事,每個人都希望先睹為快,先知為快,也希望知道更多神九發射的細節和它背後的故事。今晚我們非常榮幸的邀請到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馬林,請他就神九發射的情況,給我們做更為詳盡的介紹。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6月16日18:37分,也就是十幾分鐘後,載有我國三名航太員的神舟九號將會發射升空,並會在未來幾天內與“天宮一號”實現交會對接。面對這一航太盛事,每個人都希望先睹為快,先知為快,也希望知道更多神九發射的細節和它背後的故事。今晚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馬林,請他就神九發射的情況給我們做更為詳盡的介紹。

    2012-06-16 18:19:49

  • 中國網:

    首先歡迎馬首席做客中國訪談。

    2012-06-16 18:21:18

  • 馬林:

    您好!

    2012-06-16 18:24:03

  • 中國網:

    我們在節目開始先來看一張圖片,我知道,再過幾分鐘,神九就要發射升空了,這張圖片與神九到底有著怎樣的聯繫呢?

    2012-06-16 18:24:15

  • 馬林:

    我們實際上是用這張圖片來做個比喻,我們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在我國的航太工程裏面主要承擔測控通信系統方面的任務。對測控通信,大家相對於運載火箭、飛船和航太員可能更陌生一點,所以用這樣一張圖片來比喻測控通信在整個工程裏的作用。這是我們載人航太工程測控通信系統的總工程師做的一個比喻,好比説測控通信就像那根線來控制著風箏在天上放飛的過程。測控通信系統的作用,就類似這樣一個放風箏的線的作用,所以我們用這張圖片來對測控通信系統在載人航太工程裏面起的作用做一個形象的比喻。

    2012-06-16 18:25:48

  • 中國網:

    這個比喻非常形象。但是我們都知道,我們在放風箏的時候,一般都是由一個人來放一個風箏,如果把這個風箏比喻成神舟九號的話,我想操縱它的、測控它的並不僅僅是一個人,有很多的測控點。神舟九號的測控點分佈情況是怎樣的?

    2012-06-16 18:29:00

  • 馬林:

    大概是這樣——因為我們的飛船會圍繞著地球飛,風箏是在你的可視範圍內,而當飛船飛出去的時候有兩類情況:一類是圍繞著我們的國土飛,上面有測控站,一會兒大家通過電視直播可以看到,甚至可以在電視直播裏面聽到各個測控站測量的情況。還有一類是在海上,大家知道的,我們的“遠洋號”測量船,船上的測控設備會根據我們的測控段落的要求,根據任務要求,到預定的位置。在這個過程當中,這些測控設備按照火箭發射的整個時間順序,各個設備接力完成這樣一個測控任務。不像風箏飛得這麼近,我們的飛船是要飛出大氣層,繞著地球飛,原則上來講,我們的測控系統要盡可能完全覆蓋飛船的整個發射過程、運作過程和回收過程。

    2012-06-16 18:29:43

  • 中國網:

    也就是説,在發射階段、在軌運作階段和返回階段都需要精密的測控,但是這三個階段的測控是有所區別的。再過幾分鐘,神舟九號馬上就要發射了,從現在到神舟九號飛船進入太空這個階段,我們的測控工作主要是哪些內容呢?

    2012-06-16 18:32:59

  • 馬林:

    一會兒可能大家在電視上也能看到,火箭發射以前,我們實際上在這個火箭上、飛船上都有應答機,地面的測控設備會詢問,過程當中要實時應答,要對它的位置和速度進行測量。還有一類就是用雷達對火箭發行的實時狀態進行測量。因為按照預先的設計要求和發射的時序要求,火箭有這樣發射的過程。實際發射的準確位置,需要這個測控系統實時進行測量,看它和預先設計的發射路徑,和它飛行的軌跡是不是吻合得很好。這樣的話,會決定將來飛船的入軌點是不是很精確。所以,在實際飛行過程當中,尤其是發射狀態下,所有的飛行狀態,包括關鍵的時序點都需要這個測控設備給出精準的測量資訊。

    2012-06-16 18:33:41

  • 中國網:

    我們知道,這個圖片是很多觀眾經常關注到的,尤其是最近這段時間。在發射架上是否有很多的測控點呢?包括在發射前的這個狀態下有哪些測控點?

    2012-06-16 18:34:56

  • 馬林:

    我們的測控主要是在飛起來以後,現在在架的狀態主要是火箭本身,有線的情況下,就是跟發射架可以直接聯繫。一會兒要發射的時候,下面都要打開,然後火箭就要起飛;起飛以後,就要靠無線的方式。所以我們剛才在前面比喻,因為無線大家是看不見的,所以拿風箏的線去比喻,才知道有這麼一個作用。包括整個火箭飛行的狀態,它實時飛行的位置,這些都要靠測控通信跟它建立起聯繫。

    2012-06-16 18:35:47

  • 中國網:

    還有一個小細節就是在發射架上,火箭的底下有水,它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2012-06-16 18:37:06

  • 馬林:

    這是導流槽。

    2012-06-16 18:37:55

  • 中國網:

    它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呢?

    2012-06-16 18:38:01

  • 馬林:

    火箭起飛的時候推力很大,火焰噴下去的時候,下面的水要把這個火焰吸收掉,有這麼一個作用。下面比較深,注水在裏面,火焰噴出來以後,下面的水要把它吸收掉。

    2012-06-16 18:38:10

  • 中國網:

    這些水可能就是瞬間變成水蒸氣了?

    2012-06-16 18:39:16

  • 馬林:

    是。

    2012-06-16 18:39:36

  • 馬林:

    我們知道,這次神舟九號是載人的航太實驗過程,它較之於之前發射的神舟八號在測控方面有什麼區別嗎?

    2012-06-16 18:39:45

  • 馬林:

    這個問題是非常好的問題,也是這次任務一個突出的地方。跟神舟八號相比,這次我們要有三位航太員在上面。從測控的角度來講,對飛船,對火箭,對整個上升,包括運作、回收,因為有宇航員在上面,就多了一些內容,比如説宇航員在天上的畫面,跟地面的通話,這些實際上都是測控通信系統擔負的任務。另外除了對飛船實時狀態的監控以外,對航太員本身的生理參數的監控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些也是通過測控通信系統完成的。

    2012-06-16 18:40:06

  • 中國網:

    現在神舟九號已經發射成功,並且在按部就班地向太空航行。我們也知道,這次神舟九號有一個新的實驗過程,就是手控對接。

    2012-06-16 18:41:02

  • 馬林:

    對,剛才説了。

    2012-06-16 18:41:34

  • 中國網:

    這是這次過程當中的一個亮點——手動對接。對於航太員來説,是兩個高速運作的物體要在太空中完成交會對接,這對於測控和通信系統來説就有著更高的要求,您對此怎麼理解?

    2012-06-16 18:41:42

  • 馬林:

    首先我們在發射以前,電視直播的時候也有報道,就是“天宮一號”的飛行狀態怎麼樣,包括對接的時候有軌道的要求,這些都需要通過測控通信來給“天宮一號”和將來神舟九號在天上運作的時候,軌道要匹配,要去做調整。調整的所有的控制指令都是通過測控通信發上去的。還有就是將來交會對接的時候,我們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還研製了鐳射交會對接雷達,那個雷達就是距離遠一點的時候用,把它導引到很近的距離上,由航太員人工去做手動的交會對接。

    2012-06-16 18:42:26

  • 中國網:

    通信系統呢?

    2012-06-16 18:44:23

  • 馬林:

    整個過程剛才説到了,測控通信盡可能覆蓋得全,還有就是所有的關鍵點,測控通信一定要實時覆蓋。比如説交會對接的過程當中,所有的畫面、所有工作的步驟,測控通信要實時保持。而且這次手動交會對接,對航太員的要求也比較高,所有的過程,包括航太員得到的指令,這些應該實時地由測控通信系統來完成。

    2012-06-16 18:44:39

  • 中國網:

    這次三名航太員在太空停留的時間比較長,比神五、神六、神七的時候長了很多,就存在一個天地對話的環節,天地之間要搭建一個天線,這個天線是如何搭建的?尤其是複雜的太空環境,會不會對這個天線的信號造成一定的影響呢?

    2012-06-16 18:45:51

  • 馬林:

    是這樣的。飛到我們國土上空的時候,我國地面的這些衛星通信的接收都沒有問題。飛出去之後,我們也有測量船。但是畢竟繞著地球飛,飛到其他的地方,我們就不能實時地和航太員通信通話。電視轉播的時候也會提到,我們還有中繼衛星,可以交換一下資訊。從太空環境上,實際上影響大的是我們地球表面的大氣層,可以使無線電波的傳輸有衰減,無線電波信號穿出大氣層以後,在空間傳播的時候,反而沒有那麼大的衰減。應該講我們對整個系統的設計,包括我們要圍繞著這樣一個任務,需要達到的這些性能指標,應該都是很有底的,不會有什麼問題。

    2012-06-16 18:46:20

  • 中國網:

    我們也了解到,這次航太員要經過交會對接,要經過發射和返回這些重要的環節。航太員在艙內的狀態就非常重要了,包括艙內的氣壓、溫度,還有航太員的這些身體的特徵。這些資訊是如何返回到地面的?

    2012-06-16 18:47:49

  • 馬林:

    飛船也好、人也好,飛船裏面可能有幾百個這樣的感測器,要通過這些感測器把它轉成數字信號,通過測控通信系統發下來。剛才您提到飛船裏面這些跟人有關的這樣一些數據,包括航太員本身的,比如説呼吸、心跳等等,都有感測器,要把它檢測出來並且實時發回來。這樣的話,飛行狀態也好,航太員的生理狀態也好,都有實時的監控。

    2012-06-16 18:48:51

  • 中國網:

    我們知道在交會對接對接之後,航太員要進入“天宮一號”。“天宮一號”現在的狀況對於航太員來説,雖然之前有數據的了解,但是在打開“天宮一號”艙門之前,也是有不確定的因素。“天宮一號”這個艙內的一些數據參數,我們是如何確定的?

    2012-06-16 18:50:23

  • 馬林:

    “天宮一號”是去年11月份發射上去的,實際上“天宮一號”在軌道當中飛的時候,艙內的一些數據也是要採集的,一樣發送下來,不管有人沒人,這個感測器都可以工作,都可以把這些艙內的環境檢測出來,可以發送下來,這個跟有沒有人沒有關係。將來我們國家還要建立長期的空間實驗室,這些技術應該都是具備的。

    2012-06-16 18:50:55

  • 中國網:

    馬首席,我們再來看這張圖,這是逃逸塔的一張圖,我們知道這次是載人飛行,逃逸塔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起到了保護的作用。您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個圖部分顯示了逃逸塔的工作原理,請您再給大家解讀一下。

    2012-06-16 18:51:31

  • 馬林:

    是這樣的。火箭發射以後,因為航太員在火箭的最前端,發射以後,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航太員的生命安全,萬一在火箭起飛以後有一些沒有預料到,或者説一些偶然的情況,有可能會出現危及航太員生命安全的事件,萬一發生的話,有一個保護的措施,逃逸塔把宇航員從火箭的頂端帶走,起到最大限度地保護航太員生命安全的作用。一旦起飛正常以後,實際上逃逸塔也是最先脫離火箭的,起到這麼一個作用。

    2012-06-16 18:51:57

  • 中國網:

    是在進入太空之前?

    2012-06-16 18:53:41

  • 馬林:

    起飛以後,進入太空之前。

    2012-06-16 18:54:02

  • 中國網:

    我們也了解到,圖片當中顯示的,這次有了一位女宇航員,她的名字叫劉洋。她作為第一次深入太空的女宇航員,她的一些生理特徵,因為女性身份的不同,也顯得特別的有不一樣的地方。這次針對於女性航太員,我們不管在艙內設計,還是一些數據參數上,是不是有一些特別的針對性呢?

    2012-06-16 18:54:17

  • 馬林:

    這次因為有女航太員,大家都非常關心,電視上報道的時候,很多媒體也都很關心。實際上對人來講,男性和女性的呼吸、心跳這些需要檢測的生理特徵應該是差不多的。今天電視上整天的轉播過程當中也特別提到了女宇航員的相關報道。

    2012-06-16 18:55:01

  • 中國網:

    好像大家都特意去關注女宇航員。

    2012-06-16 18:55:59

  • 馬林:

    從我們國家航太事業的發展來講,尤其是載人航太的發展,我們説載人不是載男人的航太,載人應該包括男性和女性,都應該有,將來應該是一個完整的發展。

    2012-06-16 18:56:09

  • 中國網:

    在國外,女宇航員也是早就進入到太空了,而且表現都非常不錯。我們也看到了,劉洋在這次進入神九之前的一些表現都非常淡定,非常有信心,我們也期待著她能夠順利完成太空任務,返回地球。這次對於女性航太員來説,肯定有一些針對於女性航太員生理特徵的一些測量和收集。在這方面,有沒有特別的一些安排呢?

    2012-06-16 18:56:43

  • 馬林:

    本身從呼吸、心跳這些來講,跟男性航太員肯定是一樣的。上午我實際上也看了電視直播,航太服的尺寸可能跟男航太員不太一樣,其他的差別很小。

    2012-06-16 18:58:05

  • 中國網:

    所以大家也不要把男航太員和女航太員分得太開了。剛才您提到了感測器,我們也非常重視感測器,尤其是對於航太員來説,感測器對傳回到地面上的數據是非常重要的。這次在感測器的設計和安裝上有沒有更新的突破?

    2012-06-16 18:58:36

  • 馬林:

    因為載人了之後,額外加出來跟航太員相關的感測器,我們電子科技集團對整個航太系統裏面,實際上包括飛船裏面的應答機,還有超過數以百計的感測器,進行了實時狀態的監控,這也是非常必要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2012-06-16 18:59:12

  • 中國網:

    我們也看到,在今天航太員起程的時候都有一個耳機形狀的通話系統。我們想了解一下,這個通話系統,比如説進入天地通話的環節,在發射的時候能不能跟地面保持實時通話呢?尤其在發射那麼快的上升速度中?

    2012-06-16 19:00:55

  • 馬林:

    技術上也是可以的。實際上發射的時候相對速度不是最快的,在天上飛的時候速度更快。

    2012-06-16 19:01:30

  • 中國網:

    可能對於觀眾來説速度是很快的。

    2012-06-16 19:01:47

  • 馬林:

    要把它打到天上去,速度是慢慢上來的,實際上在天上飛的時候速度最快,這些問題我們在技術上都可以解決。我們除了測控以外還有通信,實際上通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保持天地之間的這些數據、話音、圖像的傳輸,將來這些都要靠通信系統來完成。

    2012-06-16 19:02:00

  • 中國網:

    今天電視上也直播了三個宇航員進入艙內一些實時的畫面,我們也可以看到宇航員,包括座椅的設計,包括他們面前這些作業系統的設計。很多觀眾就納悶了,這麼多按鈕,對於一個航太員來説是很困難的,那麼三個航太員來協調控制,未免會出現一個統籌的關係。可能我們三位航太員已經經過嚴格的訓練了,能夠協調處理好這項任務。

    2012-06-16 19:02:29

  • 馬林:

    長期訓練。

    2012-06-16 19:03:36

  • 中國網:

    在艙內感測器的設計方面,包括航太員的宇航服、座椅以及周圍的環境,是不是都有感測器?

    2012-06-16 19:03:47

  • 馬林:

    所謂傳感,是根據你要提取的量,你關心什麼事情,比如説你關心艙內的氣壓,就有氣壓感測器,把氣壓選出來,變成數字信號,然後再傳到地面上來,是指這樣一個部件。將來需要檢出來那些物理量,包括艙內的濕度,因為這次時間比較長,在10多天的時間裏,航太員生理上的變化情況,你需要把它提取出來,提取的部件就叫感測器。用這樣一些感測器,把我們關心的物理量、生理量轉變成數字信號,通過通信系統發到地面上來。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夠實時掌握飛船在天上的實時狀態,包括航太員的實時狀態。

    2012-06-16 19:04:03

  • 中國網:

    其實今天的發射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方面傳來的聲音,就是希望他們能夠凱旋而歸。説到凱旋而歸,就不得不提一下返回艙和著陸場。對於這方面來説,我們先看這個圖片,這是一個著陸場的情況,我們也想了解一下,在著陸場系統中是如何進行搜救以及精確定位的?

    2012-06-16 19:06:13

  • 馬林:

    首先飛船返回的時候,地面的測控系統也要實時跟蹤飛船載入的全過程,並且給出它可能落點位置的預報。實際上它真正落下來的時候,返回艙裏還有飛船的定向儀、信標機和通信設備,這些將來和搜救也要儘快建立起聯繫,一方面要知道它的準確位置,另外因為航太員坐在裏面,還要跟航太員建立起聯繫,儘快確認狀態。所以返回系統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非常準確地知道它落在什麼地方,因為要在最短、最快的時間內趕到返回艙跟前,並且要跟航太員趕緊聯繫,所以這個作用還是很重要的。

    2012-06-16 19:07:15

  • 中國網:

    我們知道在返回艙搜索過程當中,中國電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有人把中國電科人比喻成“搜尋流星的人”,這個比喻很貼切。在搜尋過程當中,是返回艙進入大氣層以後開始搜索呢?還是進入到“天宮一號”之後開始搜索呢?

    2012-06-16 19:09:04

  • 馬林:

    你讓它返回的時候測控就要參與了,而且在整個過程測控通信都有任務要參加,包括再入大氣層的全部過程。大家知道,現在是神舟九號,從神舟一號開始到現在,如果大家看直播多的話就會了解到,飛船再入大氣層的時候,因為在大氣層以外飛行速度很高,溫度也很高,會對無線信號産生影響,互相之間傳遞信號的功能會受到影響。這個時候,就要用雷達,不依靠它給我發信號,用雷達自主地對目標進行測量,這樣來完成,就是兩個方法結合起來。等它進來以後,過了天上黑障區,就可以和正常的測控信號聯繫起來。

    2012-06-16 19:09:40

  • 中國網:

    説到返回艙,中國電科還有一個比喻就是“照亮神九回家的路”。照亮這個過程就像您剛才介紹的,很多網友問,在神九進入大氣層的時候必然會産生一定的磨擦,這個磨擦會造成高溫和極其惡劣的環境條件。在這一段時間內,我們的搜尋和定位工作是如何完成的?

    2012-06-16 19:12:10

  • 馬林:

    這個主要靠雷達。

    2012-06-16 19:13:34

  • 中國網:

    不會對雷達造成影響嗎?

    2012-06-16 19:13:44

  • 馬林:

    不是。因為雷達不需要靠目標本身配合就可以工作,所以不管你的目標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當然目標可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變化,目標的環境也可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變化,但是雷達仍然是可以處理這些問題的,也可以實現對目標的探測。

    2012-06-16 19:14:26

  • 中國網:

    其實神九返回艙在返回地面的時候,大家都揪著一顆心,每次發射的時候,尤其是神八發射的時候,北京飛控中心説已經捕捉到神八飛船的信號了,也是一個測控點發出的信號,當時全場是一陣歡呼的,我們也等待著神九的這個時刻,如果這個時刻確定的話,是不是預示著神九就能夠安全著陸呢?還是還存在著安全隱患呢?

    2012-06-16 19:15:04

  • 馬林: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剛才提到,飛船再入大氣層的時候會有黑障現象的産生,對測控系統會産生影響,這個時候我們主要依靠雷達。雷達從它再入到收不到信號,到重新對它精確定位,這個時間非常短,我們希望雷達能夠跟它接上。畢竟我們的航太員在裏面,所以位置要實時掌握,是不是我們按照預定的軌道回來的,這些都要做匹配的工作,這個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2012-06-16 19:15:39

  • 中國網:

    現在神九飛船已經宣佈發射成功了。我們不妨從剛才您聊的返回艙的情況倒回來,我們來一個倒序,再次跟觀眾們介紹一下這次神九的主要任務以及跟“天宮一號”交會對接的過程。我們先從成功著陸開始,我們用倒序,成功著陸的前一步就是手動交會對接的成功。

    2012-06-16 19:17:28

  • 馬林:

    對。

    2012-06-16 19:18:32

  • 中國網:

    手動交會對接成功之前就是自動交會對接,再往前就是神九的發射。

    2012-06-16 19:18:41

  • 馬林:

    對。

    2012-06-16 19:19:02

  • 中國網:

    您認為整個過程對於我們觀眾來説有哪些看點呢?

    2012-06-16 19:19:09

  • 馬林:

    接下來的看點就是,飛船要準確進入交會對接預定的軌道,這是一件事;然後主要就是交會對接。第一次先建立自動的交會對接。

    2012-06-16 19:19:22

  • 中國網:

    進入軌道之前,現在我們已經得知了,“天宮一號”已經在迎接神九了,它已經進行了多次變軌。下一步進行的就是神九進入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的軌道。

    2012-06-16 19:20:46

  • 馬林:

    這個有一定的時間,剛才説到,神舟九號進入軌道的情況,在天上飛的情況,我們要實時監測,軌道參數要測量得比較精確,軌道和“天宮一號”軌道要做一個匹配,做交會對接。

    2012-06-16 19:21:52

  • 中國網:

    其實這個階段的測控工作也非常重要。

    2012-06-16 19:22:08

  • 馬林:

    是。因為上去以後,發射場和運載火箭的任務就圓滿完成了,只要神舟九號入軌。接下來測控通信的工作非常重,剛才説到,不僅僅在發射端,在交會對接、系統運作和返回階段,測控系統這根線一直不能丟。

    2012-06-16 19:22:18

  • 中國網:

    從現在這個時間點到尋找到“天宮一號”的信號,這個時間段中,我們知道也沒有航太員的手控作業系統,關於對接方面,是不是這一方面的工作完全靠地面的測控進行軌道的調整?

    2012-06-16 19:22:42

  • 馬林:

    對。將來自動也好,包括航太員手動交會對接也好,和地面的聯繫都需要測控通信。

    2012-06-16 19:23:26

  • 中國網:

    只要是尋找到信號以後,我們就可以進行自動的交會對接了?

    2012-06-16 19:23:37

  • 馬林:

    按照預先的設計。

    2012-06-16 19:23:50

  • 中國網:

    我們現在也可以得知,神九發射到太空之後,太陽板已經展開了,這也是中國電科對於神九的一個重大貢獻,您在這裡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太陽板的由來。

    2012-06-16 19:23:57

  • 馬林:

    因為在天上飛,要維持系統的運轉,比如説把這些信號送下來你必須要有能源,在天上要有太陽能帆板,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神舟九號,包括將來我們國家航太工程的發展,也希望我們的電池提供的電能越大越好,包括光轉化的效率越高越好,我們的技術在國內是領先的,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現在神舟九號用的是我們國家低軌面積最大的太陽能電池陣。

    2012-06-16 19:24:48

  • 中國網:

    面積到底有多大?

    2012-06-16 19:25:58

  • 馬林:

    具體的尺寸我還不是非常清楚。

    2012-06-16 19:26:12

  • 中國網:

    我們看電視轉播,展開的面積相當大,而且跟神舟九號差不多?

    2012-06-16 19:26:23

  • 馬林:

    比它的長度還要長。

    2012-06-16 19:26:41

  • 中國網:

    網友就有很多質疑,這樣一塊太陽能板,我們平時用的電器用太陽能的話,一般電器支援不了太久,對於神九來説,太陽能板提供的電力能不能維持神九正常的工作?

    2012-06-16 19:26:50

  • 馬林:

    這個要看提供多少能源,另外飛到地球背面,見不到太陽了,要靠電池的儲能,見到太陽光了,再把電續上,這個應該是建立一個完整的系統設計,電能應該能夠滿足系統的要求。

    2012-06-16 19:27:24

  • 中國網:

    除了太陽能板之外,中國電科對於這次神九的主要貢獻還有哪些?

    2012-06-16 19:27:45

  • 馬林:

    大家關心載人航太的話,都知道整個載人航太工程有八大系統,現在發射場和運載火箭已經圓滿完成任務了。接下來還有著陸場系統、航太員系統、飛船系統和測控通信系統。我們電子科技集團主要承擔的就是測控通信的任務,包括一些大的系統的主要裝備及一些部件,還有元器件,實際上飛船裏,包括剛才提到的很多感測器,都是由電子科技集團來承擔的。將來鐳射的對接雷達,也是由電子科技集團來完成的研製。實際上手動交會對接以前,前面那一段還是要用鐳射交會對接雷達,最近這一段要靠航太員手動完成。我們剛才説到太陽能電池陣,為它提供能源也是最根本的要求。還有像火箭上的這些應答機,在前面介紹過程當中也提到了,火箭上面的應答機,包括還有逃逸指令的接收機,也是由電子科技集團來完成的。在航太員系統裏面,包括應答機,各種各樣的感測器,還有著陸場方面,剛才提到為了儘快建立起聯繫,還有發現神舟九號確切位置的定向儀、信標機和通信設備,也是由電子科技集團完成的。另外大家注意到,現在電視直播裏面反覆提到的北京、西安和酒泉的中心,中心的電腦系統和顯示系統也是由電子科技集團完成的。在八大系統裏面,除了主要承擔測控系統以外,在其他的運載,包括航太員、著陸場,在這裡面我們也都承擔了一部分任務,包括顯示中心的任務。應該講,電子科技集團在這當中承擔了重要的任務。實際上電子系統的發展,現在電腦應用得越來越多。隨著資訊産業的發展,電子技術的發展,大家體會到這樣一個技術進步帶來的好處,也是越來越多的。

    2012-06-16 19:28:01

  • 中國網:

    剛才您説到中國電科在這次神九以外的航太領域所做的貢獻。其實對神九的這兩大貢獻,是顯而易見的,一個是提供能源的太陽能板,一個是找尋“天宮一號”的鐳射雷達,這是老百姓非常容易理解的,非常關心的。還有一部分需要強調的就是返回艙和著陸場的系統,包括從神一到現在的神九,當然神九還沒有返回。從神一到神八,其實每次返回都是牽動觀眾內心的非常重大的事情,在每次返回中有沒有什麼非常感人的,或者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給我們説一下。

    2012-06-16 19:31:47

  • 馬林:

    我一直參加這個工作。我還記得當時神舟五號第一次載人飛行回來的時候,我記得是在淩晨,因為在西面,可能相對於東面來説時間更短一點,所以回來的時候,在現場看到飛船回來的時候,按照預定的時間返回,因為在設備外面,你自己親眼看到飛船回來,所以我覺得是很興奮的一件事情,這一輩子都忘不了當時的情景。

    2012-06-16 19:33:55

  • 中國網:

    已經接近著陸場了。

    2012-06-16 19:35:27

  • 馬林:

    接近大氣層的時候,溫度很高,拖著很長的尾煙,像一個很大的流星一樣再入大氣層,當時作為一名工程技術人員,能夠參與這件事情,並且見證這樣一個偉大的時刻,自己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個景象。

    2012-06-16 19:35:46

  • 中國網:

    我們知道,在神八返回的過程當中,我們在著陸場的搜救和定位當中,是提前找到了它的著陸的位置,這是非常精確的定位了。

    2012-06-16 19:36:47

  • 馬林:

    現在隨著神舟飛船任務次數的增加,各個系統也積累了經驗,不斷改進,使我們的工作越來越精準,可靠性越來越高。所以飛船回來的時候,我們找到它的時間會越來越短,再入的時候我們可以很快就找到它。

    2012-06-16 19:37:28

  • 中國網:

    先計算出它要著陸的點?

    2012-06-16 19:37:59

  • 馬林:

    整個飛行的全過程都預先有任務設計的要求。但是它真正回來的時候,實際發生的數據是要實時測量出來的,這也是測控中心要完成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2012-06-16 19:38:13

  • 中國網:

    最後也請您結合神九這次航太的盛事來談一下我國電子工業的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2012-06-16 19:40:00

  • 馬林:

    我們國家從改革開放以來,科學技術的進步、綜合國力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隨著資訊産業的發展,電子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應該講,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也發生了越來越多的聯繫。這些年我國電子工業的發展是非常快的,尤其是電子資訊産業,在我們國民經濟裏面所佔的量,在我們國家國民經濟的生産總值裏面佔的比重都一直越來越大,水準也越來越接近國際上的先進水準,和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

    我們電子科技集團起著我國這方面技術引領的作用,現在也是符合我國創新型國家發展的這一思路的。我們作為搞電子工業的科技工作者,將來會把我們的工作進一步做好,使我們國家在技術發展領域有更好的地位。

    2012-06-16 19:40:31

  • 中國網:

    再次感謝您做客中國訪談,也感謝各位網友收看,再會!

    2012-06-16 19:42:30

  • 馬林:

    謝謝!

    2012-06-16 19:43:03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2-6-16_1339848991.mp4

圖片大圖: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 馬林

    中國網 李佳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 馬林

    中國網 李佳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 馬林

    中國網 李佳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 馬林

    中國網 李佳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 馬林

    中國網 李佳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 馬林

    中國網 李佳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 馬林

    中國網 李佳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 馬林

    中國網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