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改前景光明 可創世界先河 |
中國網 | 時間: 2011-12-27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中國網:要想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看來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需要循序漸進,是分步走的過程。您剛才説到美國,也説到英國、德國這些國家,其實他們也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這也是世界性的問題。醫生本來應該是給人治病的職業,但恰恰在醫療行業本身,卻存在解決不了的頑疾,這是我們共同面臨的問題。 李玲:是,這對我們人類社會是非常大的挑戰。 中國網:您剛才説的美國面臨老齡化的問題,其實中國也在逐步進入老齡化進程當中,中國在應對這方面工作當中,是否也有一些積極的預案? 李玲:我們在醫改方案裏,為什麼強調基本、基層和基礎,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説,也是解決我們未來的老齡化,基層醫療服務體系應該是老齡人未來健康的維護中心,他們更多應該是常見病、多發病,基層能夠解決,而且在醫改過程中,也看到很多地方社區醫療服務中心正在做這個工作,就是指導老年人過健康的生活方式,給老年人以精神慰藉,因為人老了總會有點病,有病以後就會産生一種恐懼,怎麼與社區醫生之間互相信任,是問題所在。街坊鄰居經常能見到,要去建立互信的關係,通過自身努力去戰勝疾病,所以我們説要修身養性,不是都到大醫院靠吃藥、靠檢查、靠住院治療來解決這些問題。 中國網:中醫裏講,最高明的大夫是未病治病,最好是不發病,減少去醫院看病的機率。 李玲:這就是我們醫改要做的,未來應該給全國老百姓建立健康保障體系,盡可能少得病,不得大病,得了病以後能夠及時得到救助,平時就可以把醫療費用省下來,我們這個模式就是全覆蓋的,而且是低成本、可持續的。 中國網:因為我國國情,一是人口多,二是老年人多,三是醫院和人口的比例相對於國外也小了很多。結合這個國情,所以我們不能照搬國外一些發展模式。 李玲:他那條路走不通。美國這麼富裕的國家,現在都難以為繼,美國每人平均醫療費用是8000美元,也就是説,兩個中國人不吃不喝,才能供一個美國人看病,我國的每人平均收入才4000美元,他們走到這條路上,自己已經走不下去。我們常常説醫療的需求沒有飽和點,是無止無盡的,我們不能走到拼命治病的模式上去。 中國網:對於尋求中國式解決醫改的辦法,您剛才説要和中醫人文的思想結合在一起,從而提高醫生的素質,提高醫生的職業道德。還有沒有其他方面適合於我們現在國情發展的? 李玲:我覺得中國式解決醫改這一世界難題的辦法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一是政治制度的優勢。因為建立醫療衛生制度是一個系統性的改革,涉及很多領域,需要我們在政治制度上發揮優勢,才能破除原來的利益格局,建立新的體制機制,我覺得從安徽醫改,從子長、神木的醫改都可以看到,中國政治制度推進醫改的力度非常之大,作用也非常大,這也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因為他們沒辦法做。 二是中國文化以及承載的中醫文化。這種天人合一、修身養性的文化應該融入到醫改裏,讓每個人成為健康的維護者,調動所有人的力量。不是每個人的健康都只能依靠去醫院打針吃藥,那是無止無休的,經濟上承擔不了,而且投入再多資源也解決不了這個事情,所以我們的文化其實解決了誰來維護健康的根本問題。我們每個人自己才是健康的維護者,中國曾經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今年是中國廣播體操60年,做廣播體操不需要多少資源,所以政府就發動、組織全體百姓來做這件事情。把中國文化的優勢和政治制度的優勢結合起來,發揮我們的組織優勢,來動員社會、動員百姓,讓每個人成為自己健康的維護者。 三是資訊化手段。現代資訊技術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社會,因為醫療領域其實就是資訊處理,未來我們醫學模式和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式可能都會有相當大的變化。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在家裏購物,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就可以在家裏看病,不需要到醫院去,而且將來説不定每個人手上戴著晶片,或者脖子上挂一個晶片,你自己還不知道你發燒或者心臟不正常,別人都已經知道了。未來建立的是一個給全體百姓的一種維護體系。 中國網:我們也期待著那個時候趕緊到來,能夠讓更多人享受到更加健康的生活。 李玲:每個人是健康的生産者,所以我們自己也要努力。 中國網:每個人要努力維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爭取少生病,不生病。 李玲:活到90是硬道理,健康是硬道理。 中國網:中國醫改已經推行了一段時間,對於未來的發展,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走,這個路子探索了,經驗總結了,我們今後方向上是否也需要有一些調整,不斷與時俱進,結合實際的情況探索更好的模式? 李玲:中國模式,或者説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這種模式,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已經逐步浮出水面。一是籌資體系,政府財政,各種保障制度,職工醫療保險、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再加上個人的支付,因為我們現在的國情決定,個人還是有一定的支付比例,這三種形成了多元的籌資體系,再加上公立醫院為主體,社會辦醫為補充的多元的服務體系,我覺得這將來會是我們中國醫改的基本模式。這個模式既不同於歐美,也不同於現在其他國家。比如英國模式就是國家稅收籌資,是單一籌資;美國是商業保險為主的籌資;法國就是社會保險為主;我們是國家、集體、個人多元的籌資,加上公益醫療體系,應該説這個路越來越明確,特別是地方實踐,安徽、陜西各個地方現在都有很多創新,包括北京都做得非常好,我們就是怎麼在此基礎上順勢借力的前進。我覺得中國醫改的前景非常光明,而且我們有希望走出一條自己的路,而我們這個路很可能是解決醫改這一世界難題的一條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