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恩澤:一生求索創新路 |
中國網 | 時間: 2011-08-09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他被評為200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他是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他獲得了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位87的老人,用科學務實的精神和理念,孜孜以求,不斷探索,在綠色能源産業中,不斷散發著自己的光和熱,照亮了中國的原始創新之路。他就是本期中國訪談的嘉賓——閔恩澤。 閔恩澤簡介: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石化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 科研生涯的總結 我這30多年來,大致做了三類的工作。 第一,滿足國防和煉油工業發展急需的催化劑。例如小球硅鋁裂化催化劑,如果沒有這個催化劑,我們就不能生産航空汽油,航空汽油不單是民航飛機用,軍用的運輸機也離不開;然後就搞微球硅鋁裂化催化劑,我們大慶油田開發之後,要建250萬噸的煉油廠,要採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自力更生來建,就需要這樣的催化劑。所以第一類工作就是國防和煉油工業發展急需的工作。 第二,幫助石化企業擺脫困境、扭虧為盈。比如長嶺煉油廠有一個加氫催化劑車間,開不起來,根本不能運作。當時石油部組織全國的會戰,我去參加。當時我們就把各方面的差距弄清楚,一次就趕上當時世界的水準。我們引進了兩套化纖單體己內酰胺裝置,花了50億。生産成本高,連年虧損,通過對引進裝置消化吸收再創新,企業就扭虧為盈了。 第三,是前瞻性科研工作,一些長遠型的,戰略型的,比如利用微藻來做生物材料,還做一些生物精細化工方面的工作。 這其中也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我國煉油催化劑從無到有的時期,我們是掌握國外一流的技術,讓我們能夠有自己的技術。那時候我們能夠做的事情,是結合國情,搞一些技術革新的事情。 第二階段,到了1965年,煉油催化劑研究成功了。但是我們成功的時候,國外第二代又出來了,它都換了。換了我們怎麼辦?我們也迎頭趕上。因為我們畢竟已經搞了十幾年了,也有自己的一些經驗知識,所以我們就在局部創新和改善,有一些部分我們比國外還要好一些。 第三階段,到80年代以後,我們基本上接近國外的先進水準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走自己的路,所以就開展導向性基礎研究。這個基礎研究是積累知識,還不僅僅是技術,你要利用這些知識去進行原始創新,取得實驗室成果,然後推向工業生産。最後我們開發出中國獨有的技術,在國際競爭上有一些還是領先的。 多年來的科研生涯我總結一下。國家需要什麼我就搞什麼,我就去幹。但是我不會幹怎麼辦,我就要學,我自己學,又找朋友請教,就是這麼幹起來的。最後我積累了經驗,就能組織科技攻關會戰。 實際上,這裡面有兩個是很重要的:一個是不斷學習。因為科技發展是很快的,簡單來説,就是要不斷地學習;二是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實踐中能不能增長才幹,我認為是很重要的。要學會總結失敗的教訓,成功的經驗自己容易發現,但是發生錯誤後自己要清楚,不能一犯再犯。所以我對毛主席説過的一句話,感到很受教育,就是“錯誤和挫折教育我們,使我們變得聰明起來。” 用原始創新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我寫了一本書,這本書叫《石油化工——從案例探尋自主創新之路》,是2009年出版的。這本書裏面的內容包括三條: 第一,原始創新必須轉移技術的科學知識基礎。主要回答了什麼叫原始創新的問題。 第二,創新是怎麼想出來的。這一條是我與一個畫家討論畫怎麼創新,受了他的啟發。創新是聯想,聯想來源於博學廣識和集體智慧。 第三,要做創新,精神支柱是什麼?這個實際上也受到《西遊記》主題歌的啟發。要發揮各盡所能的團隊精神和不斷戰勝困難、堅持到底的精神。 這本書出版之後,後來我從實踐中發現這三條還不夠,所以我就準備再版的時候再加兩條:一條是驗證原始創新,道路崎嶇險阻;另一條要把原始創新的成果工業化,還要攻克技術難關和開拓市場。 從去年起,我也注意到,我們的創新還是要與時俱進。在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展望“十二五”的科研工作,提出來了科學發展為主題,支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根據這一條科技“十二五”的要求,我開始考慮如何去實現原始創新支撐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之路的探尋。 大家都知道,自主創新包括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引進裝置消化、吸收再創新。這次溫總理特別提出來,説原始創新最重要,他認為“原始創新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靈魂,是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支撐國家的筋骨”。自主創新里面原始創新是最重要的,因為整合創新也可能是原始創新和技術革新整合,引進裝置消化、吸收再創新,可以利用原始創新、整合創新來完成。 這個圖可以看出來,橫坐標表示人力、物力的投入,縱坐標是技術進步,技術進步是遵循S型曲線,因為開始還沒有思路,正在探索,所以進展慢。等到以後對怎麼做這個問題有了方向,有了路線,有了辦法,就進展得很快了。最後發展成熟了,就發展很慢了,你再投入,它也不會進展很快。這時候你必須聯繫下面一個圖,連續式到非連續式技術進步,就是要把科學技術基礎由原來的科學知識轉移到全新的科學知識,才能跨越式發展。所以,什麼是原始創新,必須要轉移技術的科學知識基礎。 原始創新是怎麼想出來的?有些是文獻啟發,有些是實驗中的意外發現,有些是轉移其他學科的知識,有些是已有科學知識的新應用,有的是其他行業專業會議的收穫,有些是國外專利的啟發,學術交流討論的啟發,所以,原始創新構思形成的道路很廣闊。 但原始創新形成的必然結果是,必須是孜孜求索的。大家都知道華羅庚,他講過,“如果説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些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棄而不捨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原始創新的幼苗,是植根于必然的沃土之中。只有把勤勉的汗水滴進實踐的土壤,機遇的奇葩才會吐艷。” 原始創新應該做什麼,就是要支撐現有企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怎麼去支撐現有企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首先要有一種思想,要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要根據企業所需,採用原始創新去開發新技術。而原始創新要有科學技術知識的積累,就是你要打仗,要把武器準備好,不能打仗時再準備武器。我們總結過,新催化材料是創造發明新催化劑工藝的源泉,催化劑反應工程是發明新工藝的必由之路,新反應是開發新工藝的基礎。所以新催化材料、新反應工程和新反應就是武器,要有研究成果的積累。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需要形成新興産業 我們除了現有企業,對於未來怎麼形成一些新興産業,現在全世界大家都有設想。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全球的社會經濟發展趨勢是什麼。現在全球都在城鎮化,要利用可再生資源,石油資源有限,將來是要短缺的,所以現在就要開發風能、核能、光伏電池,當然還有生物質能;全球人口老齡化之後,要解決保健、福利、營養等等問題;現在還有糧食短缺,水短缺等問題,要從這些大的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去展望所需的技術。 具體要怎麼做呢?第一要根據社會發展大趨勢,預測所需研發新技術的領域。第二,根據每個企業總體發展戰略、科研基礎和銷售渠道,建立自己的技術研究平臺。這樣做之後,五到十年後才有可能創新和發明新技術,去形成新興産業,走向市場,獲取高額利潤。 美國杜邦公司原來的口號是“通過化學提供更好事物,開創美好生活”,他現在改變了,提出的口號變成“創造科學奇跡”,它已經轉身了,由化學工業公司轉變為市場驅動的科學公司。因為杜邦做得好,杜邦總裁C·Holiday在美國國際企業聯合會上獲獎,美國化學化工界認為他是轉型最好的一家公司。 它就是認清了大趨勢。第一個大趨勢:增加食物生産,杜邦就研究種子、機械化收割、食物與營養、食品包裝材料;減少對石化能源的依賴,他搞燃料電池,搞能效更高的材料,輕質聚合物,生物燃料和生物材料等;在保護生命與環境和勞動保護方面發明瞭專門的産品,還有安保服務,環保材料等。它要佔據新興市場,研發農産品、建築和內構專用材料,塗料、光伏電池、食品包裝;在中國也成立研究單位,在中國也有很多企業。杜邦對用戶(服務)的要求,比競爭對手反應更快更好,對資源受限制的今天,給用戶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方案。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創新中要承擔的風險 一件事情的發展道路是一會上坡,一會下坡,一會坑坑洼洼,科研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首先要有人嘗試,而且要堅持到底的。 我有一個概念,不管做哪件事情,我想你們也會遇到,我們現在研究科學問題,就是探索未知,肯定會遇見各式各樣的問題,問題在於你能不能解決,這與學識和經驗有關。 我總是跟我的學生講,一些成果成功了,老是講好處,説這個東西怎麼好,其實隨著運轉時間加長,或者市場還有變化,他已經知道什麼不足了,但是他不講,他成天講好處,短處不講。我就告訴他們,要一分為二地看這些短處,不足之處就是你開拓下一代技術的起點。 我舉一個例子。我們幫中海油建成一個生物柴油廠,以餐飲業廢油等為原料來生産。今年六月第一次去看。我感覺我們現在做一個加工過程,研究反應特別多,等到産品出來,後面的研究做得不夠,等把這個産品分離出來之後,要回收,要洗滌乾淨合格,複雜得不得了。我一去就有一個感覺,現在全世界人都是注重(生産的)前頭,都沒有人去管後頭,後面要花很多投資,所以回來之後我就決定要搞後面。這一件事情就是説你對自己的技術要看到優點,也要看到缺點。 創新肯定是有風險的。中國石化對開發新技術的“攻關會戰”是一種好辦法。首先決定在一家企業建立一套工業示範裝置,組織産學研來創新技術,同時也組織科研、設計、施工、生産來加速轉化為生産力。我自己的經驗是,一個新工藝從研究開始到成熟工業生産一般要十幾年。要經過一個“安、穩、長、滿、優”的歷程。新裝置開起來,首先要保證安全;要穩定,不能開開停停,要能長期運轉;然後再説提滿負荷,最後再説優化。 最關心的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2008年10月18日,在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創立“恩澤生物質精細化工實驗室”,而這個實驗室在今年的3月21日已經被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評為第二批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我還做微藻,這一個現在也報道比較多,什麼是微藻?微藻是一個藻類,它經過陽光照射和吸收二氧化碳,用污水作營養品生産出生物柴油。現在都宣傳説它有“一石三鳥”的作用: 第一,生産生物柴油,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第二,減排二氧化碳,減少溫室效應。 第三,處理污水,保護環境。 在2008年2月,中國石化與中國科學院從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高度出發,在新能源領域合作開發“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術”的開發,就是我們在昌平的微藻實驗室。 近年我做得最多的還是生物柴油。2011年4月我去參觀考察江蘇恒順達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這個廠是在鎮江,它現在用一般的常規酸鹼法,從餐飲業的廢油來生産生物柴油,年産10萬噸,現在用於運輸船舶、拖拉機、施工機械,現在我們已經與它達成協定,在他那裏用我們的亞臨界生物柴油工藝(SRCA)建設10萬噸/年的裝置,把它調配成B—5柴油,要進入加油站銷售,這是很重要的。 這家公司當時我去了一次,這邊就是它的廠站,這都是運進來的一些原料油,旁邊還有運出去的産品。 另外一個就是我們在海南島建的一套中海油的6萬噸/年生物柴油SRCA工藝工業示範裝置,我去看了之後,前面挺簡單,後面建設得很複雜。 我現在最關心的就是生物質車用燃料的新興産業,它可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減少對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汽車尾氣對城市空氣的污染。生物柴油的産品也很多,秸稈乙醇汽油、秸稈丁醇汽油、生物質汽油,生物柴油,第二代生物柴油,還有微藻生物柴油。 中國石化也正大力發展生物車用燃料新興産業。秸稈乙醇汽油要做萬噸級規模大的;還有生物質汽油,這是一個最新的産品,也準備要研發它。生物柴油我們現在已經有SRCA,在海南建的,現在第二代技術也已經發展起來了,合作的微藻生物柴油進展都很良好。 人生回顧中的驕傲和遺憾 我覺得最驕傲的還是回國這個決定。當然她也支援我,是我們共同決定回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決定,是值得驕傲的。因為不回國,之後的發展都談不上。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我感覺到現在的經驗很豐富了,做了五十年,積累了不同的經驗,現在年紀也大了,好的想法挺多的。有人説工作就是工作,實際上在我們生活中,工作與生活是在一起的。現在有很多想法,但感覺到自己確實很遺憾,還是要把身體怎麼保持得好,儘量多做一些事情。現在要真正做一個具體的科研還是挺複雜的,要整體來安排。 最近我很欣賞中糧集團的寧高寧講過一些話:你正在做什麼,你想做什麼,你能做什麼,你能做成什麼,你真正能做成什麼,這是一個不斷打折扣的過程。所以我認為我現在真正能做成的事情,自己能掌握住的,就是寫一本書,介紹從原始創新到轉變經濟方式的書,寫一本比較簡要的、比較通俗易懂的從原始創新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書,針對當前最重要的問題來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幸福的密碼就是簡化生活 我的生活簡單來説,早上起床之後,我比她起來得早,6點鐘起來,做早飯,出去走一走。一般是9點半之後開始工作,看書、看資料、開會討論,12點半吃飯,中午也是邊吃飯邊看看新聞,然後午睡。 午睡對我來説是很要緊的,我可以從1點多睡到3點多,然後起來,也要做工作,看書,準備材料,到5點吃飯,然後看新聞。 我還喜歡看網球,一般都是11點睡覺,但是晚上我還是要起來好幾次,但很快就睡著。有時候有一些很好的構思都是晚上想出來的。大致上一天的生活就是這樣。 我養了些寵物。但目前都已經去世了,已經沒有了。我還是聽京劇,我特別喜歡聽言派老生。言派老生最有名的是《臥龍吊孝》,青衣我喜歡程派;我喜歡唱歌,我開玩笑,我唱《上海灘》,是粵語和四川話混唱,新上海灘和舊上海灘混唱,有的地方記不清楚,老串。 最近我比較多時間保持身體,我覺得還是要多運動,至少多走路,要大大增加。所以,我最近在考慮要多花些時間在保持我的健康上,能活長一些,為國家和人民多作一些事。 陸婉珍(閔恩澤的夫人): 家庭生活和工作總會有些矛盾,(解決)這個矛盾比較簡單的辦法,就是簡化你的生活,並且簡化一些考慮的問題,比如説你可以吃得很複雜,可以吃得很簡單;可以穿得很複雜,可以穿得很簡單,可以從這裡節約很多時間。有了時間,你的矛盾就好解決了。 寄語年輕人 現在的年輕人在新的環境之下怎麼來培養?工作首先第一條就是,奉獻、勤奮、執著、創新。第二條要培養團隊精神,要誠信、寬容、謙虛、熱情;第三自己要成長,要學好專業基礎課,以後要不斷學習。你們現在高明瞭,用電腦和軟體可以節省時間。還有中文還是得學好,因為中文不學好,寫出來的東西,別人覺得層次不行,當然更不用説錯別字了。所以,實際上我回來這麼多年,一是不斷學習,不斷看,二是在實踐中去鍛鍊,有機會去實踐中鍛鍊,最要緊的是要總結,這篇文章寫得好,為什麼寫得好,哪寫得不好?要這樣看問題。 這位喜歡網球、愛聽京劇的老人,不僅用熱情的態度和不斷學習的實踐來詮釋創新的涵義,而且用他的開朗和豁達傳遞著對生活無比熱愛。他一生求索的創新之路和一路的堅定執著,贏得了業界和社會的尊敬,也帶給我們更多的思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