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今 科學發展觀的研究工作者 |
中國網 | 時間: 2011-05-19 | 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網 |
文/肖 坤 軍人出身的他,曾經的夢想是成為“橫刀立馬”的將軍,卻在另一種力量的推動下不知不覺中成為學者——他是國內政治創新領域最年輕的少數民族學者。33歲擔任“十五”國家重點項目負責人、37歲擔任“十一五”國家重點項目負責人;較早提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健全考核體系和制度,重點工作應逐漸放在豐富內容、構建框架、完善體系上”;他在進行跨學科的創新探索,提出了諸多前瞻性的政策改革建議,著作等身。因其獨到的學術思想與研究成果,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錢偉長親切稱他“於今教授”。 他以年輕學者少有的戰略眼光、民族責任和深邃的洞察力,遊弋于多個領域和學科之間,不遺餘力地做著有利於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事情——他為我國民族文物保護工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受命起草的2008年《關於汶川震區搶救羌族等民族文物倡議書》、2010年《關於玉樹震區民族文物搶救和修復的倡議書》和2009年《關於圓明園被掠奪文物在法拍賣的聲明》三份倡議和聲明,在國內外引起廣大反響,被專家學者稱為近百年以來第一次由中國非政府組織發出聲音,認為是中國政治文明建設和社會體制改革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三個事件。 2009年,他赴25個省市區107個市縣區旗鎮鄉村調研,深入基層貫徹宣傳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工作,積極倡議與宗教等部門密切配合,將文化遺産調研與宗教交流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保護和利用好少數民族文物,推動宗教寺廟在文物保護中發揮其作用。 他關心公益領域,服務社會。2010年他隻身一人赴震後玉樹災區深入調研,每天行駛在海拔4000米、往返300多公里被震毀的山路上,5天的時間裏三次遭遇了高原反映、車狀事故、山體滑坡等生命危險;現場用短信倡議搶救震毀寺廟,募集捐贈物資現金132萬元;所撰寫的“玉樹震區專項調研報告”,得到中央領導的批示,以及有關部委、青海省的重視。 他倡議發起創辦的“百人科學獎勵專項基金、中國發展百人獎、中國發展百人獎學金、主人翁資助計劃、百仁公益基金、大學生假期基層挂職”等公益項目,六年來始終倡導為“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服務,做“為人民服務”的學問,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教育扶貧、培養研究生、科研獎勵公益品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本刊曾就科學發展觀的主題專訪過他,採訪中,當記者問及他的信仰時,他略加沉思後説,成長環境和多年來理論研究工作,我已經對馬哲有著深厚的感情。 他是如此矛盾,表面看來豪放粗獷如漠北洌洌風沙,卻也會在不經意之間露出江南細雨般的豐富內斂——“我時常在想,和多災多難的祖國和前仆後繼的先輩相比,我那麼一點點磨難、委屈、痛苦、等待又算得了什麼呢?”。這個成就斐然的“非專業”的青年學者用“政治型學者”的身份,見證了一名士大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格言,用他的筆,他的行動表達著對國家的拳拳真心。 於今,滿族,遼寧大連人,出生於蘭州軍區。科學發展觀研究工作者,現任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執行院長,多所大學兼職教授、客座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央組織部全國公選領導幹部首批面試考官、民政部部級課題評審專家、國務院監察部突發事件應對問責制調研組專家、國家973計劃項目專家組成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中國城郊經濟研究會、中國國際交流協會理事,遼寧省駕馭論研究會名譽會長,國內第一個以智庫為名的政策研究出版讀物《國家智庫》總編輯;百仁基金、中國發展百人獎、中國發展百人獎學金髮起人。 (編輯: 李宗舫 來源: 中華兒女報刊社)
﹡理論前沿﹡
﹡區域發展﹡
﹡文物保護﹡ 文物保護必須有一個科學的步驟
﹡城市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