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共和國不會忘記的慈善家們(下)
活動描述
- 嘉賓:北京震宇電氣集團董事長 王劍元
北京國際經貿研修學院教授 張正
時間:2009年7月12日11:00
簡介: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週年華誕,中國公益事業聯合會和中國愛心工程委員會聯合舉辦了“共和國不會忘記——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大型紀念盛典”。會上表彰了一批在公益事業領域有突出貢獻的人物及有關單位,中國網將部分傑出代表邀請到了演播室,請他們一起來聊一聊公益與社會責任的話題。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好,歡迎來到中國網,這裡是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歲的華誕,由中國愛心工程委員會、中國公益事業聯合會聯合舉辦的“共和國不會忘記—建國60週年大型紀念盛典”7月11日隆重舉行。它不僅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向祖國祝福、相互交流和了解的平臺,同時也表彰了一大批在公益事業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企業。
今天我們為大家邀請到其中的兩位代表,他們將向我們講述他們的公益之路。為您介紹今天的嘉賓:北京國際經貿研修學院教授張正先生。張教授您好,歡迎您的光臨。
2009-07-12 10:46:22
- 張正:
你好。
2009-07-12 10:47:38
- 中國網:
另外一位是北京震宇電氣集團董事長王劍元先生,王董您好。
2009-07-12 10:47:51
- 王劍元:
你好。
2009-07-12 10:48:06
- 中國網:
歡迎兩位嘉賓做客我們的節目。在這裡向各位網友多介紹一點,我也是剛剛知道兩位嘉賓幾年前就認識了,是因為公益事業讓他們結緣的。張教授一直呼籲公益事業,在社會上尋求企業的幫助,和王董一拍即合,開始了幾年的合作。雙雙獲獎了,首先請談談你們的獲獎心得吧。
2009-07-12 10:48:29
- 王劍元:
通過這次公益的表彰,應該説是弘揚愛心的文化,也引領了一批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為公益事業付出了一份努力,更付出了一份愛心。有一句話:“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2009-07-12 10:49:28
- 張正:
參加這次表彰會我心裏非常忐忑,因為我覺得自己並沒有做多少事情,而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做的事情。但是國家和人民,企業的老總、學生、老師給予了我這樣一個榮譽,我總覺得受之有愧。所以我希望在今後的有生之年當中,把我全部的精力和心血繼續貢獻在我國的公益事業,為我們的崛起,為人民的安康,為各項事業的繁榮去獻上一份小小的禮物。
2009-07-12 10:50:10
- 中國網:
張教授説的非常謙虛。剛開始節目之前,我就問王董,我説您是企業家,您從事公益事業我比較好理解,因為很多企業都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但是張教授是一個大學的教授,他怎麼樣來做公益事業呢?為我們講講您的公益之路。
2009-07-12 10:50:58
- 張正:
其實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並沒有想到它是公益,我只想到我還有很多的餘熱,國家、人民培養了我,我是共和國的第一代大學生,我出來以後就做老師,做教育工作,這麼多年人民給予我厚愛,國家給予我教育,我要把這些東西回饋到社會當中,這是非常自然和正常的現象。
我退休以後,突然失掉了我的舞臺。當我從大學的殿堂裏退下來以後,我自己要做一點事情。做什麼?我就發現很多學生都需要關愛,而起初的關愛我僅僅考慮到他們在生活上,他們在上學的時候資金、費用等方面的困難,但是後來我感覺到他們最缺的不是這個,是他們心靈的很多東西的缺失。他們在教學方面學到了,但是在育人方面老師的責任沒有盡到,我是以補課的心理狀態給學生們做最後的補課,把育人的擔子挑起來。
2009-07-12 10:51:29
- 中國網:
所以做公益事業不在乎你在什麼樣的崗位上,不在乎你能付出多少,只要你用愛心去做,可能就是一種公益。
2009-07-12 10:53:02
- 張正:
所以我覺得公益是一件人人可以做的事情。公益事業沒有大小,全在一片心。我想用一片心去做,一定非常好。在這一點,王總的體會和作為給予我很多的支援,給予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對孩子們的教育過程中,他們需要資助的時候,我沒有能力,我向社會呼籲,王總就響應了呼籲,他做得非常好,而且非常慷慨。這幾年,凡是我在教學中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王總永遠就在我的眼前。
2009-07-12 10:53:21
- 中國網:
所以當您走下三尺講臺,又挑起了育人重擔的時候需要社會的援助,遇到了王董這樣的人。王董,講講您的公益之路。
2009-07-12 10:54:38
- 王劍元:
體會很感慨。要是談公益,我們從企業的角度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創業,再創業。昨天通過這麼一場表彰大會,從我內心深處很感嘆。比如説陳游標的産業發展,在産業的快速發展當中,一直為慈善和社會公益做了大量的投入。據統計,將10億投入公益、愛心和慈善機構。
反過來,比如説我所了解到的,比較深刻的李高峰作為一個志願者,現在是作為首都的形象代表,他應該從極低的崗位上很真誠和務實的成為了“北京好人李高峰”。而我做的事情是從現實生活當中,從力所能及的事當中做出一點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比如説5·12,我們儘自己的一些力量。另外,我們帶領一批批富裕的、真正有愛心的企業和社會各界,使他們能夠有一個共鳴,為社會的慈善事業和公益事業共同獻出一點愛。
2009-07-12 11:00:47
- 中國網:
和兩位的聊天當中張教授説,做公益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情,不是某一個集體的事情,需要大家優勢組合,強強聯手。您覺得同王董這樣的合作組合,從您個人的體會談一下大家怎麼樣攜起手來會更有力量?
2009-07-12 11:07:43
- 張正:
公益事業的核心究竟是什麼?從王總身上我有一種體會,公益事業的核心是愛的光大。如果沒有一個真誠的、發自內心的愛,做公益事業很難。即使做了,也可能不是太舒服。所以王總在每做一件公益事業的時候,我深深體會到了愛的光大。做公益事業,從王總的身上,我也體會到需要博大的胸懷。
他經常和我講,“張教授,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他經常和我講的口頭語。所以這樣就體會出愛的博大,更重要的是凈化心靈,還需要一個持之以恒、日行一善、日不懈怠的精神。我想這樣堅持下去,也許我們的公益事業會越來越好,可能和我們在一起合作的人越來越多,就會把公益事業推向全社會,養成一種習慣,創造一個氛圍。
2009-07-12 11:08:57
- 中國網:
王董怎麼看待優勢組合來做公益事業?
2009-07-12 11:10:13
- 王劍元:
在我的腦海裏面,公益事業是需要全社會來進行參與的。在這種情況下,在新的時期,需要引領和引導,奉獻是大家能夠感受到從愛心的奉獻、從公益的奉獻是一個快樂的事情,同時是一個很幸福的事情。從一個企業的角度來講,我是有感受的,這麼多年我們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在實踐當中默默地做一件件事情,在別人的眼裏好象感覺好多東西都包含著公益和愛心。換個角度,從我們的企業當中,從第一階段做起以後,到第二個階段是要做出品牌,第三個階段是做出文化。而我們集團這麼多年來所倡導的就是以人為本的愛心文化。最後,我們的想法是要突出愛心的文化,能夠使其真正得到增值的回報,這樣向社會進行呼籲,公益事業讓大家來參與,意義更大。
2009-07-12 11:10:31
- 中國網:
剛才張教授説公益就是愛的光大,沒有愛,這個事情就很難做。我是不是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就是要想做公益有很多困難和挑戰。兩位從不同角度談一下,我國發展公益事業,你們覺得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2009-07-12 11:11:45
- 王劍元:
首先,我的集團是作為愛心企業的角度,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追求公益産業為主的設想,這麼多年也一直在做。我們這些項目,比如説目前從節能産品,又延伸到數位科技産品,最近幾年又重點發展好多廣大的、弱勢的區域,比如説農村的資訊化問題。這幾年我們的重中之重是在廣大的農村,因為農民是我們真正的弱勢群體,為他們提供一些綠色能源。我們這幾年一直在做,而且發展得比較迅速,得到了各地政府,比如説在北京,幾位市長親自到我們的企業去指導、考察,進行比較大的鼓勵措施。
換個角度,這個項目從理論上,從小的慈善,我們提升到産業化的公益事業。因為廣大的農村和農民的生活品質需要提高,他們的生活環境需要改善,我們農村生物質垃圾的綠色氣化項目能夠使廣大農村的生活品質提高,同時解決了環保。除此之外,這些産業在目前還需要進一步從政府職能進行深化。我們目前遇到的困難是,這些産業儘管是一個大的公益項目,但是政府之間的協調,特別是有一些民間的機制還沒有很好的形成。我們為廣大農村做這些公益事業的過程當中,需要大量的老百姓充分的理解和支援配合,我一直覺得這種機制在下一步的公益事業當中。同時在這個項目上多年來我一直呼籲,愛心和公益事業形成一個項目化,這種公益項目要形成真正的産業化。即把這種慈善,把愛心的付出打造一個從原來的輸血變成造血功能,從原來的慈善和捐助,通過被動變成主動,使好多企業和社會各界更廣泛的參與到公益和公益事業當中來,這樣對整個大的公益事業和傳播愛心文化將有更大的意義。
2009-07-12 11:12:16
- 中國網:
張教授作為知識分子,可能對這些現狀和問題有更深層次的思考。談談您的看法?
2009-07-12 11:15:35
- 張正:
我想公益事業要解決的是,首先要從身邊做起。有的時候可能企業的身邊沒有做好,把外面的事情做得很大,往往會造成其他負面的影響。我幾年深深的體會到,不掃一屋,何掃天下。所以説公益事業一定要把企業內部工作做好,所有的一切都做一個表率,剩下的再去做社會上的事情。我是一個老師,我總感覺到我首先把我的子女和家庭做好,讓我們先和諧,然後再推己及人。這個表率的作用非常重要。
在這一點上,我在我們的學校裏面提出了“四個一”,作為民辦教育的辦學方針。我在教育臺上曾經講過,但我現在還想提一下,目的就是向社會呼籲,我們一定要辦出一點特色來,不辦特色是不行的。因為當今的社會,大家都在競爭中,你爭,我爭,沒有特色就沒有競爭。與其那樣,我們辦出特色,另辟蹊徑,開闢一條哪怕是羊腸小道,但它足以變成陽光大道。
另外,就是要樹立樣板,就是有典型的作用。我們辦一個學校也好,做公益事業也好,做每件事情一定要有一個樣板,有了效倣的模板,下面就好做。另外,我們在樣板當中去進行檔次的提高,在檔次提高的情況下最後能達到一個結果,在這個時候再去推己及人,人們容易接受我們的觀點,容易向社會推廣。否則我們在前面的道路上單一的做,會非常艱難,社會的誤解、家人的不理解都不行。所以我們要做好這些工作,社會就不會誤解我們,家人也不會誤解我們,我們就會心安理得、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把公益事業,把和諧社會的共建做下去。
2009-07-12 11:16:00
- 中國網:
在全面共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我想請問王董,您覺得有責任感的企業在這裡面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2009-07-12 11:18:55
- 王劍元:
從責任講,每一個企業,每一個人都需要做到。但是我體會到,這麼多年我們所走過的路、所做過的事情,一直把責任放在前面。特別是我做了這個項目,做了這個企業,我能否第一對社會有益,第二使我們感受到,我們即使成功了,我們也使周圍的企業和員工取得成功,就是把企業怎麼樣傳遞給他們,使他們感受到他們有困難,我們要真正做到夠義氣。第三,我們是一個企業,核心是為社會做事,為社會的公益事業做事,我們首先是考慮自己企業的發展,員工隊伍的穩定,産業的快速提升,這樣會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能更好的為社會作出更多的努力。
2009-07-12 11:19:14
- 中國網:
公益事業這個訪談我們做了兩期,上一期有一點讓我印象很深,就是其中一個嘉賓説到,怎麼樣把公益的精神延續到第三代,延續到後來者的身上。我想對於這一點,張教授應該很有發言權,怎麼樣將公益精神代代相傳?
2009-07-12 11:22:03
- 張正:
這是一個教育的作用,就是全民養成的習慣,讓大家從小有一種愛的心態的光大,特別是對現在的小孩子,更應該加強授道的感覺,對他人寬恕,讓他們有一個自我突破。現在我身邊的小孩子,我第一個給他們講的就是“孔融讓梨”的故事,讓他們想辦法,把自己的利益和大家的利益共用。所以這一點必須要傳下去,必須從教育的最基礎開始抓起。
2009-07-12 11:23:05
- 中國網:
用小的事例去影響學生。
2009-07-12 11:23:44
- 張正:
而現在的社會中,我和王總在企業裏講,我給震宇集團寫的就是“把握今天、創造明天,給予比索取快樂”,給所有的員工,讓他們感覺到今天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明天再去創造,給予比索取快樂。所以大家都能夠在這個氛圍中共同的工作、學習,共同創造自己的價值,而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009-07-12 11:23:59
- 中國網:
王總怎麼樣在自己的公司裏面給員工培養這種公益精神呢?
2009-07-12 11:24:31
- 王劍元:
在過去的幾年當中,我們一直是打造企業文化,塑造這種文化不是一天半天的,但是我們這麼多年一直在塑造這個文化,就是愛心文化。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集團有幾個大的規劃,包括打造一個愛心産業,包括我們現有的一些事業,我們逐步的圍繞對社會有益這麼一個大的主題,本著我們的新農村建設,本著國家的節能減排,特別是目前國家所倡導新能源,在這個角度上,我感覺到和國家的國策、自身企業的發展,同時能夠更大的使企業快速成長,更多的為社會做一些公益事業。這是我的想法。
2009-07-12 11:24:51
- 中國網:
我聽説您的企業偶爾會請張教授這樣的學者去做講座是嗎?
2009-07-12 11:25:41
- 王劍元:
經常。因為張教授的愛心會感染我們很多的骨幹和員工,並且他作為一個古文化研究的長者德高望重,從企業的發展當中,企業文化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張教授這麼一個富有愛心的使者,在集團裏面幫助好多員工進行思想的疏導,正確的樹立世界觀,都非常有影響力,也是我們未來一個時期打造愛心文化的組成部分。
2009-07-12 11:25:55
- 中國網:
聽的出來兩位的合作回頭看有好幾年了,往前看未來合作的道路還會非常的寬廣,會為公益事業貢獻更多的組合力量。今年是祖國60華誕,最後想請兩位嘉賓談一下共同的祝福和期待。
2009-07-12 11:26:40
- 王劍元:
為弘揚公益愛心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為偉大的民族復興而努力奉獻。這是我內心的呼喚。
2009-07-12 11:27:27
- 張正:
祝願我們的祖國明天更加美好。
2009-07-12 11:27:49
- 中國網:
謝謝兩位嘉賓今天做客我們的節目,在與兩位對話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那句名言,“我們沒有辦法經常做偉大的事,但是可以用偉大的愛做一些平凡的小事”。兩位的行動和經歷也一再地向我們印證這一點,謝謝兩位嘉賓的做客。謝謝各位網友的收看,我們下期再會。
2009-07-12 11:28:04
圖片內容:
北京國際經貿研修學院教授 張正
北京震宇電氣集團董事長 王劍元
訪談現場
北京國際經貿研修學院教授 張正
有一句話:“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訪談現場
公益事業沒有大小,全在一片心。
訪談現場
視頻地址:
-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090712b.wmv
圖片大圖:
北京國際經貿研修學院教授 張正
中國網 楊楠
北京震宇電氣集團董事長 王劍元
中國網 楊楠
訪談現場
中國網 楊楠
北京國際經貿研修學院教授 張正
中國網 楊楠
有一句話:“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中國網 楊楠
訪談現場
中國網 楊楠
公益事業沒有大小,全在一片心。
中國網 楊楠
訪談現場
中國網 楊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