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圖片>

彩恩朝格圖:遊牧41年,守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2025-06-17 09:47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彩恩朝格圖用鼻子觸碰一頭初生的牛犢(6月14日攝)。

仲夏的阿魯科爾沁草原,綠浪翻滾,牛羊如珍珠般散落在草甸上,潔白的蒙古包靜臥其間,像擱淺的雲朵。對牧民彩恩朝格圖來説,這不僅是放牧的季節,更是一場守護草原的使命。

在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巴彥溫都爾蘇木阿日呼布嘎查,55歲的彩恩朝格圖正為一年一度的夏季轉場忙碌著。這條100公里的遷徙之路,他已走了41年。

彩恩朝格圖的草場位於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屬於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系統。這裡的人們至今恪守著古老而傳統的遊牧習俗。2022年5月20日,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系統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天未亮,一家人已開始準備。彩恩朝格圖騎馬聚攏散落的牛羊,妻子娜布其將物資裝車,兒子敖日格樂則用無人機查看是否有落單的牲畜。“夏營地休息了大半年,該讓它‘上班’了。”彩恩朝格圖解釋著。牧民們清楚,只有輪換放牧,被啃食的草地才能喘息重生。

“以前要走8天,現在3天就能到。”彩恩朝格圖説。但縮短的時間並未減輕這份辛苦。途中陰雨連綿,浸透了他的襯衫。“下雨才好呢”,他抹了把臉笑道,“讓草‘喝飽水’,今年長得高高的,牛羊吃得胖胖的。”

41年來,他熟悉這片草原的恢復週期,懂得何時離開和歸來。轉場的辛苦不言而喻:跨溝過坎、風餐露宿。但牧民們從未抱怨。“草場好了,牛羊才能好,我們才能好。”

今年,阿魯科爾沁旗巴彥溫都爾蘇木1200余戶牧民帶領12.8萬頭(只)牲畜踏上了遊牧轉場之路。在這片草原上,遷徙不是征服自然的跋涉,而是與自然簽下的古老契約。“彩恩朝格圖們”的腳步,丈量著生計,更丈量著對草原的承諾。他們用行動守護著草原,也守護著這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責任編輯:孔令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