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社會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悅讀 民藏 中醫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首頁> 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要聞>

“千萬工程”調研行丨感受“花”樣生活——浙江柯橋鄉村走訪見聞

2023-06-09 09:10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6月8日拍攝的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棠棣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新華社杭州6月8日電 題:感受“花”樣生活——浙江柯橋鄉村走訪見聞

開欄的話:

“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自2003年6月啟動,“千萬工程”一張藍圖繪到底,20年來造就了浙江萬千美麗鄉村,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成效顯著、影響深遠。

為更好總結推廣“千萬工程”的好經驗好做法,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即日起,新華社開設“‘千萬工程’調研行”欄目,呈現記者深入之江大地調查研究採訪到的廣大鄉村紮實推進“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與經驗啟示。

新華社記者黃筱、許舜達

漓渚滿目綠無涯,棠棣無處不逢花。走進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棠棣村,這個以花聞名、以花為業、以花致富的小山村花香滿溢。

6月8日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棠棣村拍攝的蘭花數字工廠一景。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生活在這個花園一樣的村莊裏真是很幸福!” 棠棣村村民徐偉鳳説,全村上下都圍繞著“花”字做文章,種花養花做花木生意,還吸引了很多城裏的遊客來村觀光。

“‘國際紡都’是柯橋的一張名片,而在鄉村發展美麗經濟是我們要打造的另一張新名片。”柯橋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陶永興介紹,多年來,柯橋紮實推進“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根據不同階段的發展要求與工作基礎,創新建設思路、拓展建設內容。

6月8日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棠棣村拍攝的蘭花數字工廠一景。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在因蘭花而聞名的棠棣村,當地立足自身優勢,圍繞蘭花特色産業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拉長蘭花産業鏈。

“我們把分散的土地置換集中起來、閒置的廠房和大棚利用起來,為業態引進和發展留足空間,在此基礎上,招引運營商,讓專業團隊進行整村運營,實現鄉村與市場的結合,將村落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棠棣村黨總支書記劉建明告訴記者。

如今的棠棣村已成為以花木交易為主導産業、以蘭文化創意研學體驗為新興産業的特色旅遊景區村,年接待培訓2.5萬人次以上,遊客14萬餘人次,直接創收700余萬元,帶動花木銷售額增加1000余萬元,村集體經濟年增收達200萬元以上,村民每人平均收入已超12萬元。

6月8日,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棠棣村的蘭花數字工廠,工作人員在抖音上直播售賣蘭花。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千萬工程”不僅有力促進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還加快了城鄉融合步伐,城市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

在紹興市柯橋區楊汛橋街道牛頭山麓,蒲蕩夏村美如其名。這裡既有蜿蜒村道、小橋流水、百花競放,還有潮趣街區裏的塗鴉彩繪、時裝周秀品展陳、布料圖書館,更有蓬勃發展的村級科創園,有個私企業40多家,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00萬元……農村鄉愁、時尚風味、産業活力,拼成蒲蕩夏村的多彩調色盤。

村民的生活也因為城鄉融合發展而豐富多彩,如花兒般美麗。

6月8日,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棠棣村的蘭花數字工廠,一位遊客觀看花卉。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城裏有的,村裏也有了。”蒲蕩夏村村民王蘇華説,這幾年村裏發展越來越快,現代建築多了,年輕人多了,村民生活更方便,有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

蒲蕩夏村黨總支書記夏國興介紹,依託柯橋紡織産業升級,抓住直播産業的發展機遇,村裏建起了直播電商基地,村內整合規劃建設了倉儲物流、文旅、生活配套等方面的現代設施,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2022年,紹興市柯橋區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1605元,在浙江90個縣(市、區)中排名領先;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60,是浙江發展最協調均衡的縣(市、區)之一。

柯橋幹部群眾説,回望20年發展歷程,是“千萬工程”倒逼柯橋城鄉加快綠色轉型,邁向高品質發展、共同富裕之路。

【責任編輯:孔令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