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農民多以冬季瓜菜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由於農戶單個種植水稻效益低,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效益,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收完冬季瓜菜後的土地季節性撂荒。
如何在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同時,又能讓老百姓增産增收?近年來,海南省農業農村廳以農業社會化服務為統領,聯動小農戶、種糧大戶以及小型農民合作社,在行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帶動下,整合糧食生産全産業鏈資源,全力助推海南稻米産業高品質發展,讓水稻生産在海南真正成為農民認可的高效農業。
托的是放心,管的是增産
幾個月來,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提蒙鄉遠景村黨支部書記王連武一直忙著帶領村集體經濟公司的工作人員,安裝調試全自動碾米設備。2022年12月初,首批4萬斤香米終於順利出貨交付客戶。
“每斤8元,村集體又增加了一筆32萬元的收入。”王連武笑著説,這兩年在政府大力扶持下,遠景村整合各類涉農資金,購置農機和加工設備,成立農業生産服務隊,由村集體公司統一運營,在當地和周邊市縣開展水稻育種、犁田、插秧、收割、稻穀加工等“一條龍”農業生産託管服務,服務面積超1萬畝。
在遠景村,除了種植冬季瓜菜,村民從未想過種水稻也能掙錢,每年各家各戶只是種點留作口糧。王連武介紹,為了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土地託管經營,服務隊設計了功能表式託管、半託管、全託管3種模式供大家選擇,而且只托糧不托菜,各類涉農補貼全歸農民。
非全託管的,遠景村村集體公司只收取低於市場價的農機服務費,並引導村民選擇村裏推薦的優質品種;全託管的,除了基本地租,村民每畝還有200斤到300斤幹谷作為分紅,並確保村民種冬季瓜菜時土地乾淨,不用再整地備耕。村民嘗到了甜頭,積極性自然就高了,現在全村40%以上的村民願意將自家土地託管。
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可以到村集體公司參與水稻生産託管,一個人管200畝,只放水、除草,除了拿到每畝50元到70元的管理費外,只要畝産超過600斤,增産部分與村集體公司平分。這一獎勵性制度設計,又極大調動了農民參與社會化服務的熱情。
“農業生産託管,托的是放心,管的是增産。”王連武告訴記者,借助當地南繁育種優勢,遠景村同上海農業科學院合作引進優質水稻品種“八月香”,通過農業生産託管,實現統一品種、種植、加工、品牌、銷售,賺取原有利潤之外的增值利潤。遠景村集體收入也從2020年的41.7萬元,增長到2022年的200萬元,“全村共同富裕的好日子越來越近,村民幹事創業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對村集體的信任感越來越強。”
靠的是聯營,享的是共贏
近幾年,通過政策引導和財政資金扶持,海南越來越多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開始全産業鏈發力稻米産業。
在萬寧市東澳鎮,種糧近30年的麥孫和2022年又流轉了2000畝土地,帶領26名社員種植常規稻。麥孫和告訴記者,雖然通過機械化管理,可以節省人工和農資成本,但由於缺乏良種資源,很難賣上價錢,就賺個辛苦錢,亟須政府整合資源、聯合共贏。最近他開始蒐集短視頻平臺上介紹的各類特色水稻品種來試種,琢磨著在做好種植環節外,還要在良種選擇和稻米深加工方面有所突破,為此他把大學畢業的小兒子召回家跟他一起種糧。
跟麥孫和有同樣想法的還有定安翰林農旺農機服務合作社理事長王上南,做農機服務多年,合作社積累了60多臺各類農機,常年在海南、廣東甚至寮國等地開展農機服務。雖然服務面積越來越大,但總覺得只做産業鏈的一環有些不夠。於是,這兩年王上南開始嘗試向稻米産業鏈上下游延伸,在當地流轉了4000多畝土地,通過水旱輪作種植紅香米、絲苗米等特色米和毛豆。王上南説:“冬種毛豆,夏種稻,農民既有地租,還有産業和務工收入。”
海南農樂南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樂公司)董事長王仕明最近也忙著安裝大型碾米設備,作為海南雜交水稻南繁制種行業的龍頭企業,每年服務30多家南繁科研院所,替10多家種業公司代繁代制面積超過3萬畝,每年還利用南繁淡季種一造商品米,打通了水稻“從種子到商品米”的全鏈條服務。
麥孫和擔心的品種和市場短板,正是王仕明的強項,除了為南繁科研單位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農樂公司還聯合開展了水稻科研育種項目,連續4年參加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的“海南好米”評選,先後有3個選送品種獲得金獎。
為了讓好品種惠及更多海南農民,農樂公司整合稻米産業鏈上下游資源,通過土地、農機等多種方式聯營合作,在海南三亞、樂東、東方、儋州、臨高等地開展水稻耕、種、管、收全流程託管服務3萬多畝。通過集零為整、規模化生産,在推動海南稻米産業提質增效的同時,也為農民季節性土地撂荒找到了增收出路。
在王仕明看來,要想做大做強海南稻米産業,需要龍頭企業發揮産業兩頭帶動作用,通過聯合發展、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帶動更多中小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其中,充分激活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以組織化來實現規模化經營。同時,發揮海南光熱資源豐富、月月可出鮮米的優勢,在“海南鮮品”這一全省農業區域公用品牌下,全力培育打造“海南鮮米”品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南繁企業通過訂單式農業生産託管服務參與到水稻種植中,使得越來越多的南繁優質水稻良種,從“試驗田”走向“農民田”,讓更多南繁科技創新成果在海南就地轉化。
海南廣陵高科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陵高科)是為國家南繁基地提供社會化服務的主要企業,在陵水、三亞、樂東和昌江等地流轉生産、南繁基地2.5萬多畝,每年為來自湖南、湖北、浙江、遼寧等全國60%以上南繁育種省份、近300余家單位提供全流程南繁科研服務。同時,利用南繁淡季空閒基地,進行黑稻、香稻等水稻品種的訂單生産,實現南繁成果就地轉化。
廣陵高科常務副總經理黃劍稱,接下來,公司將以自有農機設備為基礎,採用“滴滴農服”模式整合南繁基地周邊農機資源,通過品種共用、市場共用,推廣一季瓜菜、一季制種、一季商品糧種植模式,帶動更多農民致富。土地託管不僅解決了南繁基地和農村夏季土地季節性撂荒問題,而且採取水旱輪作,一造水稻一造菜,秸稈還田後還有利於地力提升和連作障礙減少。
強的是産業鏈,奔的是共富路
據了解,目前海南水稻機耕和機收已基本實現生産託管全覆蓋,機插、飛防、烘乾等60%左右也已實現社會化服務。農業社會化服務也從産中作業環節向産前、産後等環節延伸。
前不久,2022年海南全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現場推進會在遠景村召開,與會代表一致認為,用農業社會化服務串起海南稻米生産全産業鏈,整合大中小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成立産業聯合體,讓海南優質環境下孕育的“海南好米”“海南鮮米”品牌早日走向全國百姓的餐桌,擦亮海南農業品牌。
現場會上,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林謨諧介紹,近年來從中央到海南對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項目扶持資金逐年加大,扶持領域從補主體、補裝備、補技術,向補服務轉變,從補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延伸。
林謨諧認為,加快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農業産業的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綠色化和集約化,是全面推進農業全産業鏈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更多經濟作物農業社會化服務程度的提高,通過組建産業聯合體助推農業高品質發展必將大有可為。
如何不斷完善農業發展利益聯結機制,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是這次農業社會化服務現場會的核心議題和主要目的。海南省農業農村廳正加快建立“企業抓兩頭、農民管中間”的分工協作、利益聯結機制,建設面向小農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供統防統治、生産託管等精細化服務,用農業區域公用品牌聯農帶農,促進農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