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  要聞

杜富國的妹妹杜富佳:大山裏的“帶貨書記”

時間:2022-08-02 09:16:15 丨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丨 作者:李驚亞、李凡 丨 責任編輯:孔令瑤

作為掃雷英雄、“八一勳章”獲得者杜富國的妹妹,“90後”杜富佳經常被稱作“英雄妹妹”。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她學習哥哥的“你退後,讓我來”精神,主動請纓奔向武漢抗疫戰場;如今,她又奔赴鄉村振興第一線,成為駐村第一書記。

大山裏的“帶貨書記”

“咱們直播間又添新品了,來,看過來……”

“昨天我們帶領35名(遵義)醫科大學同學去工廠參觀了茶葉製作工藝,今天來到基地,體驗一下我們茶農採摘的辛苦……”

一大早,貴州遵義市湄潭縣抄樂鎮沙塘村第一書記杜富佳已來到抖音直播間,忙著直播帶貨。

從一名護士“變身”為“鄉村推薦官”的杜富佳,面對鏡頭侃侃而談、毫不怯場,頗有應對經驗。

2021年5月,湄潭縣人民醫院選派青年黨員到抄樂鎮沙塘村擔任第一書記,徵求杜富佳的意願。“我是農村出來的,想為農村發展出份力。”杜富佳欣然接受了任務。

沙塘村是湄潭縣的偏遠山村,地少、山多,村民分散而居。杜富佳給自己定了個任務:每天走訪幾戶村民,查看村民産業發展,了解他們近況。

一個月下來,杜富佳走完了6個村民組。

“在村裏工作,處處是門道。”杜富佳説,“比如開群眾會,怎麼説,通過什麼方式群眾能接受;調解矛盾,要看這家和誰走得近,誰説話管用;還要注意方式,不擺架子。”

湄潭是産茶大縣,“湄潭翠芽”“遵義紅”等品牌享譽全國。沙塘村村民也有種植茶葉的傳統,大小茶園面積達5000畝。

但沙塘村茶産業發展也面臨尷尬:由於位置偏遠,一些茶葉收購商經常趁機壓價,百姓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好茶難以賣上好價。

“怎樣發揮沙塘村優勢,提升技術,幫助老百姓把茶葉賣個好價錢?”杜富佳一直琢磨著。

2021年下半年,她偶然得知幾位返鄉創業青年想要投身茶産業發展。經過多次見面商談,她最終説服他們同沙塘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共同成立公司,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共同打造千畝高標準生態茶葉基地,發展茶葉加工廠,並註冊了商標,發展品牌茶葉,幫助村裏茶産品實現市場溢價。

杜富佳從2018年開始接觸抖音,駐村後,她將自己的賬號名稱改為“杜富佳(駐村第一書記)”,個人簡介是“記錄駐村日常,分享家鄉美景,宣傳湄潭‘四有好茶’”。“一開始我就想好了直播帶貨,把好産品賣出大山。”杜富佳説。

一張桌子、兩台電腦、幾個燈、一個KT板,還有一名主播搭檔……今年3月,杜富佳和她的團隊開始在簡易的直播間出鏡帶貨。

為了搞好直播帶貨,杜富佳做了不少功課:她多次去縣裏的茶葉博物館向專家學習茶葉知識、泡茶技巧;為了讓出鏡形象更好,她學會了化淡粧;普通話説不好,她就反覆練習……

從生疏膽怯,到坦然自信,杜富佳已出鏡直播帶貨70余次。“白天要忙村裏的事,下班後趕到縣城直播間,有時需要直播三個多小時,結束後還要盤點,忙完已經深夜。”

“最多一場帶了2萬元的貨。”讓杜富佳高興的是,努力沒有白費。“我們一邊線上帶貨,一邊線下推廣,到今年7月,村裏茶葉實現了近100萬元的銷售收入。”

“武漢就是我的前線”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武漢醫療資源告急。1月底,貴州湄潭縣人民醫院發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倡議,杜富佳主動請纓,先後兩次遞交“請戰書”懇請上“前線”。

她説:“雷場是哥哥的戰場,武漢就是我的前線。”醫院領導同意了她的請求。同年2月21日,杜富佳作為貴州省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隨隊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的第八病區,開始了她的抗疫之路。

那段時間,杜富佳每天早上6點起床,坐1個小時班車,7點半以前到醫院,在進入隔離病房前,要換上3層防護服。病房裏有44張床位,最多時她需要同時照顧30多名患者,其中包括部分重症患者。杜富佳每天給患者抽血、採集咽拭子標本、打針、送藥,幫助患者進行康復鍛鍊。

那年4月8日,杜富佳和同事們從武漢回程,酒店、社區、機場,人們一路歡送。最讓她感動的是,一些患者出院後還經常打電話給她。2020年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杜富佳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哥哥的毅力和堅韌一直鼓勵著我們”

記者採訪杜富佳時,杜富國正好給妹妹打來電話。“去年我在鎮上給哥哥買了5斤桃子,讓媽媽捎到了重慶。哥哥説桃子特別好吃,問我今年還能不能買到,他想送給幫助過自己的戰友們。”杜富佳説。

走路、跑步、穿衣、吃飯,這些正常人習以為常的生活,對於在爆炸中失去雙手和雙眼的杜富國卻難於上青天。經過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三年多的治療,在許多人關心幫助下,杜富國以頑強毅力在逆境中“重生”,近日順利康復出院,重返戰位。

讓杜富佳感到寬慰的是,哥哥不僅身體狀況慢慢恢復,還重新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價值和方向:今年7月,杜富國從貴州大學成人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專業畢業,領取了畢業證書。他愛好播音,計劃返回部隊後繼續學習。

杜富佳説:“當時哥哥受傷,我感覺天塌了。現在他不僅身體逐漸恢復了,還實現了大學夢,他的毅力和堅韌一直鼓勵著我們。”

杜富國四兄妹從小生長的湄潭縣是紅色沃土,抗戰期間,浙江大學西遷湄潭辦學7年。杜富國家門口是紅軍長征中走過的路,他就讀的皂角小學,曾經是收養革命烈士子女和遺孤的保育院。

父親杜俊從小就對孩子們講“軍人光榮”,3個兒子長大後都報名參軍。杜俊為4個孩子取名“富國、富佳、富民、富強”,希望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雖然家境貧寒,但一家人體諒忍讓、和和睦睦,兄弟姐妹從沒紅過臉。

杜俊和妻子一直認為:“孩子們的人生自己做主,有些事情總要有人去做,只要他們的選擇是對的,就應該支援。”

杜富佳的弟弟杜富民是湄潭縣家禮醫院ICU的醫生。2020年疫情暴發後,當年25歲的杜富民也寫下“請戰書”,要求奔赴湖北一線。但考慮到他工作才一年多,實戰經驗不夠,院領導“駁回”了他的申請。“雖然沒能到抗疫一線,我也要以哥哥為榜樣,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守土有責,照顧好病人。”杜富民接受採訪時説。

而遠在海拔5000多米西藏邊防線上的小弟弟杜富強,已經駐守邊疆7個年頭。在常年寒風呼嘯、白雪皚皚的邊疆,杜富強和戰友們一次巡邏最多要走上5天4夜,而且每次都要背著70斤的背包。在杜富佳眼裏,這個從小在自己背上的弟弟,不經意間長大了。

“在雷場上,哥哥面對危險對戰友喊‘你退後,讓我來’。”杜富佳覺得,這句話自己會記一輩子。

在駐村工作中,杜富佳同樣遭遇困難和挫折。直播帶貨時,最少的一場只賣了幾百元,她會鬱悶;到了茶葉采收季節,天氣遇冷,老百姓種的茶葉遲遲不出芽,她更會發愁……

這些時候,杜富佳會常常不自覺地找哥哥傾訴。電話那邊,杜富國總是耐心鼓勵:“不要著急,再堅持堅持,相信自己。”

從一名普通護士,到抗疫一線,再到駐村幹部,成長歷練中,杜富佳從一名稚嫩的青年逐漸成熟。“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用平和的心態面對困難和挑戰,並想辦法克服。”

杜富佳説:“作為一名駐村幹部,我希望家鄉的父老鄉親通過産業發展過上好日子,我更希望在有限的年華中,去踏實、勇敢地奉獻自己的青春。” (記者李驚亞、李凡)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