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  要聞

國資央企的“鄉村振興經”

時間:2021-12-06 11:10:37 丨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丨 作者:王璐 丨 責任編輯:殷曉霞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

新基建築基,新技術破題,新模式賦能……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面對新問題、新需求,國資央企接續奮鬥,全面發力,用新舉措開創新未來。

新基建築基

要致富,先修路。對於銅仁市石阡縣龍塘鎮困牛山村而言,這條“路”則與電力有關。

這個三面臨河、兩面懸崖峽谷、四週高山環繞的地方,近年來旅遊業、種養殖業、銷售業等蓬勃發展,用電負荷不斷攀升。

在2018年全面完成困牛山村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的基礎上,今年貴州電網公司積極對接當地産業發展用電需求,投資242萬元推進10千伏龍鎮線困牛山臺區400伏延伸工程等,這是貴州今年開工建設的8000多個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建設項目之一,為當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提供堅強的電力保障。

鄉村要振興,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今年以來,國資委推動中央企業積極參與鄉村交通、水利、電力、燃氣、通信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農村地區更好彌補短板弱項。

現代化農村電網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設施。今年9月出臺的《南方電網公司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提出,計劃到2035年,幫扶地區特色産業發展水準進一步提升,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新型電力系統進一步發展,新能源得到較充分開發利用,基本實現城鄉供電服務均等化。

廣西東蘭、雲南維西等9個現代化農村電網示範縣、清遠市清新區等13個新型城鎮化配電網示範區、廣東雲浮太平鎮、廣西南寧覃浪村等11個綜合能源示範村(鎮)、廣東梅州鳳坪村、廣西南寧忠良村等20個電氣化示範村……南方電網公司已在“十四五”鄉村振興大棋局中精準落子。

“放心電”護航“産業興”,“綠色電”則照亮“鄉村美”。

在供暖季開啟前,隨著斷路器及保護開關合閘成功,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寶龍山鎮大海力錦嘎查農戶李青山家後院,國家電投通遼熱電公司001號分佈式戶用光伏示範項目成功並網發電。

這片屋頂“盔甲”佔地近500平方米,總裝機容量48.15千瓦,預計年發電量可達7.3萬千瓦時以上,每年可減少標準煤消耗16.01噸,溫室氣體減排48.18噸,同時也為李青山家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收入,“每年我收到的租金比之前在院子裏種玉米等農作物要可觀得多,而且光伏板安全可靠,日常維護起來非常簡單”。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截至11月末,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首批合作開發戶用光伏示範項目30戶全部建成,並網27戶。後續合作開發與自主開發的3000戶、儲備容量約15萬千瓦的分佈式戶用光伏項目預計年底前完成項目建設,將戶用光伏項目點亮通遼市五旗二縣版圖。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合作,在河南商城打造“百美村宿”項目,並融入集團綜合智慧能源元素;在青海貴南縣開焊清潔能源供暖項目,在海南州共和縣開展“高原美麗鄉村”建設,為遊客綜合服務中心實施清潔供暖項目,助力旅遊産業發展……國家電投年初制定了鄉村振興“1+3+N”方案,積極構建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長效機制,“綠電+鄉村振興+生態”融合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除了現代能源體系,資訊化基礎也是農村基建補短板的重中之重。

數字智慧大喇叭、數字大屏、42個監控點……從2020年12月開始,山東聯通與山東濟南長清區西李村開啟數字鄉村建設,為西李村搭建完整的數字鄉村平臺及應用,幾個月的時間將西李村打造成濟南市第一個5G村、千兆村、無線Wi-Fi村及智慧民俗村。

這是中國聯通實施千兆連接新基建工程的一個縮影。該央企以數字技術持續賦能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打造“一朵雲”“千兆網”“萬物聯”,升級“千兆網路”,推廣“智慧大屏”,建設“無人農場”,推動鄉村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到2025年基本實現重點鄉鎮千兆網路全面接入,消除城鄉數字鴻溝。

新技術破題

築牢發展根基,拓展發展路子。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深入推進,新問題、新需求不斷涌現,亟須借助新技術、新手段開創新未來。

走進位於贛縣區三溪鄉下濃村的贛州綠林灣農牧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只見安裝了智慧化設備的飼養大棚中,每頭湖羊耳朵上都佩戴著一個標記著編號的綠色晶片卡,這張“身份證”裏預裝了聯通5G晶片,只要掃描一下,羊的性別、年齡、免疫資訊甚至血統資訊就能全部知曉。

除了被動接收資訊,工作人員還能根據耳標中的資訊主動在智慧養殖綜合服務雲平臺上進行飼料流量、羊舍溫度濕度以及氨氣濃度的實時調整。

養殖數據上鏈、動態數據庫、精細化培育……中國聯通構建智慧養殖綜合服務雲平臺,解決了過去大規模養殖人力投入大、管理混亂的難題,目前該地已有200多戶脫貧戶參與湖羊養殖,發展了6家中小型養殖場,帶動了五雲鎮、湖江鎮、吉埠鎮、白鷺鄉等鄉鎮100多名農戶增收致富。

安徽定遠縣王橋鄉種糧大戶王武發也是新技術的受益者。“沒想到這邊剛賣完糧,那邊糧款就到賬了。”之所以如此快速,有賴於中糧集團開發的“糧閃付”數字售糧系統。

據悉,使用該系統後,農民結算糧款的週期從原有的0.5-1.5天,縮短到了幾秒,最快僅用時4秒。以往賣糧結算效率低、“人情糧”、“打白條”等問題迎刃而解,疫情防控背景下的賣糧難題也得到有效解決。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糧閃付”已上線307個庫點,累計支付82億元,成為助力農民糧食變現的一項“利器”。

“十四五”時期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中央企業紛紛結合自身實際,用新手段解決新問題,以新技術滿足新需求,不斷拓展創新,趟出了一條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

中國聯通在加速“千兆網路新基建”的同時,還構建“雲網融合新平臺”,提高鄉村治理精細化、現代化水準,同時,打造“鄉村産業新應用”,聚焦農村産業重點領域,助力農村産業更加興旺。此外,發揮數字技術的普惠效應,提供“資訊惠民新服務”,大力推動資訊通信服務走進農村、走向農民,讓信號更強、網速更快、服務更優。

在推進鄉村振興建設中,中糧集團大力推進數字技術與耕、種、管、收等各個環節的深度融合,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和經營體系等,極大地釋放了農業的數字生産力。

中糧糖業創辦了“農聚通”平臺,已服務覆蓋涉及農産品加工的22家工廠,管理土地151.47萬畝;在中糧集團開發的“農糧物聯”平臺上,農民能夠實時掌控作物生長、糧食物流、銷售等情況,使種糧、賣糧變得更加“輕鬆”;中糧集團推出的“糧圈兒”App,不僅聚合了農民種糧所需的多種生産資料,拓寬了售糧渠道,強化了種糧産業鏈條的閉環管理,並促進了金融下鄉、農民增信、建造高效資金池……一系列數字應用讓農民增收致富之路走得更加快捷。

新模式賦能

“農民最怕東西賣不掉,年初我們就和中糧簽了合同,還有技術員為我們指導,種番茄每畝能掙四千多元。”在新疆烏什縣,種植番茄的農戶阿卜杜如蘇力·薩依木説。

據了解,中糧集團在大力推廣當地番茄種植的同時,也積極發展“訂單番茄”模式,組織農戶大面積種植,並提供全程配套的技術幫助提高産量,通過訂單收購實現産銷對接,以“農戶+合作社+企業”的模式保障當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江宇認為,走新型農業合作化道路,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治本之策、必由之路,國資國企需要全面探索新的參與方式和路徑。

2021年10月,在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大力支援下,中國五礦所屬五礦期貨支付297.5萬元保費,為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2482戶膠農的7萬畝種植膠(折成幹膠3500噸)購買價格保險,開展了天然橡膠“期貨+保險”試點項目。近日該項目成功完成了保險賠付,賠付金額381.5萬元,總賠付率為116.58%。

在鄉村振興之路上,中國五礦接續開展金融幫扶的一個縮影,“期貨+保險”這一金融幫扶模式正在為越來越多的農戶和合作社送去“定心丸”。

2021年以來,中國五礦所屬五礦期貨“期貨+保險”金融幫扶項目已立項11個,項目共惠及新疆、甘肅、陜西、河南、重慶、貴州、雲南、海南等地區共計10個縣的約40000余戶農戶、60余個合作社,預計覆蓋天然橡膠、棉花、蘋果、豆粕、生豬等品種,種植面積約32.21萬畝、折合現貨規模約2.23萬噸、生豬約16.02萬頭(其中豆粕飼料折合生豬約13.9萬頭)。

科技賦能、模式賦能、資源賦能,這是中國中化MAP模式的關鍵詞,該模式提供土壤檢測、品種規劃、農機服務、品質訂單、金融服務等現代農業綜合解決方案。

華僑城充分利用城市綜合開發運營、全域旅遊、新型城鎮化、文博文創等多業務特長和全國佈局的優勢,助力鄉村振興。截至今年10月,建設和運營近三十個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項目,逐步形成助力鄉村振興的“華僑城模式”。

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不亞於脫貧攻堅,要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在新階段的奮鬥中,國資央企肩負著重大使命,承擔著重要任務,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記者 王璐)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