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  本網獨家

韓俊:始終牢記殷殷囑託全力守護好“黑土糧倉”

時間:2021-11-11 11:04:56 丨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丨 作者:韓俊 丨 責任編輯:楊霄霄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黑土地保護利用。2020 年 7 月 22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視察時明確指出:要認真總結和推廣梨樹模式,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吉林扛穩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守護好“黑土糧倉”,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吉林省委、省政府始終心懷“國之大者”,披堅執銳,開拓創新,堅定不移推動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在吉林落地落實。 

立足吉林實際,著力夯實黑土地保護利用的實踐基礎

吉林省地處東北黑土區核心區,典型黑土區耕地面積 6 900 萬畝,佔全省耕地總面積 65.8%,覆蓋 26 個産糧大縣,貢獻全省糧食産量 80% 以上,且調出量佔全省 70% 以上,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多年來,吉林省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聚焦黑土地保護利用,突出系統治理,取得積極成效。

突出耕作技術創新應用。堅持邊實踐、邊總結、邊示範、邊推廣,從改革耕作技術入手,探索黑土地保護利用有效模式。2007 年,梨樹縣率先與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在梨樹縣建立全國首個黑土地保護性耕作研發基地。2011 年,該基地聯合中國農業大學科研團隊,創建了東北黑土區保護性耕作“梨樹模式”,形成了黑土地保護利用系統解決方案。2018 年,吉林省制定全國首個“保護性耕作技術”地方標準。目前,吉林省探索創造了秸稈還田、深耕深松、養分調控等 30 余項保護技術,總結形成了東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質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保護模式。2021 年,吉林省以“梨樹模式”為主的保護性耕作推廣面積達到 2 875 萬畝,比 2020 年增加 1 023 萬畝,力爭到 2025 年覆蓋全省適宜地區的 70%。

突出重大技術攻關。堅持農機農藝結合、保護利用結合,組織科研團隊聯合攻關,為黑土地保護利用插上科技翅膀。2008 年,吉林省研製出國內第一台免耕播種機,目前已實現 7 次迭代升級;40 多種配套機具都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2015 年,梨樹縣人民政府與中國農業大學共同舉辦“梨樹黑土地論壇”,至今已連續舉辦 7 屆。2016 年,梨樹縣成立全國第一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院士工作站,每年有近百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在吉林省從事教學、科研和技術推廣。2021 年 3 月 29 日,吉林省率先與中國科學院啟動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建立跨學科、跨部門協作機制,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組建了黑土地保護專家委員會,積極申建黑土國家重點實驗室、黑土國家工程中心;組建東北黑土地研究院,強化黑土地保護利用科技支撐能力。

突出工程化項目化集中治理。吉林省率先在全國探索實施耕作層土壤剝離和利用,探索形成了“表土剝離、移土培肥、改良耕地、提升品質、保護生態”的吉林模式。2006 年,國土資源部推廣了吉林省做法。近年來,吉林省累計實施 1 000 多個耕作層土壤剝離項目,剝離量達 3 000 萬立方米;實施 4 大類 60 個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項目,全力遏制水土流失、減少耕地損失。目前,吉林省劃定永久基本農田 7 386 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 3 530 萬畝。吉林省農業農村廳組建了吉林省黑土地品質保護監測中心,建設了黑土區耕地品質大數據平臺,設立耕地品質長期定位監測點 199 個,耕地品質調查評價點 1.09 萬個。

突出優化農田生態。2004 年,吉林省率先啟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補貼,2005 年開始在全國推廣,並被納入中央財政補貼項目。2013 年,吉林省在全國首創測土配方施肥資訊系統。目前,吉林省糧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現全覆蓋,不僅實現增産增收,而且有效減少化肥投入,降低面源污染,促進了土壤養分平衡;全面實施清潔土壤行動計劃,打好黑土地保衛戰,集中整治耕地面源污染,全面改善黑土地生態環境;全面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平均防治效果達到 65% 以上。“十三五”期間全省生物防螟 1 億畝。2017 年,吉林省實現化肥施用量零增長,且連續 4 年實現負增長。

突出強化法治和組織保障。2018 年,吉林省頒布實施了全國第一部黑土地保護地方性法規《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為黑土地保護提供法律依據。2021 年 5 月,吉林省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對《條例》進行修訂,將每年 7 月 22 日確定為“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日”,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黑土地保護。吉林省堅持把黑土地保護利用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持續加大政策支援力度。2021 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出臺了全面加強黑土地保護的實施意見,明確 10 個方面 38 條政策措施,部署 8 項重點工程。吉林省成立了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在省農業農村部門專門設立黑土地保護管理機構。

著眼用好養好,著力破解黑土地保護利用難題

黑土地是極為珍貴的世界級農業資源。吉林省黑土地開發只有 200 年左右時間,農耕歷史不長,但由於多年高強度利用,黑土地退化問題日益凸顯。從吉林省實踐看,用好養好黑土地,需要強化問題導向,樹立系統思維,從根本上破解黑土地退化問題。

耕作技術革命迫在眉睫。與新中國成立初期比,吉林省 40% 黑土地腐殖質層從 60—70 cm 減少到 30 cm 左右,耕地有機質下降 30%—50%。這些問題暴露出傳統耕作方式不科學、長期施用化肥農藥、有機物料投入不足,導致土壤生態退化、自我調節能力下降。實踐證明,“梨樹模式”是保護利用黑土地最有效的耕作方式,這項技術的關鍵在於持續實施。從試驗情況看,短期內能夠蓄水保墑,實施 5 年以上耕地品質有所提升,10—15 年明顯恢復。用好養好黑土地,核心在於堅持用養結合、調動農民積極性、主動性,統籌用好秸稈還田、深耕深松、增施有機肥等措施,改善傳統種植習慣引發的黑土地退化問題。

系統化工程措施必不可少。由於自然原因和人為過度開墾,導致黑土區耕地水土嚴重流失、水蝕風蝕造成黑土層“變薄”。吉林省黑土區侵蝕溝有 6 萬多條,總長近 2 萬公里,但目前只有 5 000 多條得到有效治理。按照現有資金投入規模,大量坡耕地、坡面水系、侵蝕溝道還無法全面整治。同時,面源污染導致耕地生態環境品質下降。目前,黑土區耕地土壤 pH 值與 1979 年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平均降低 0.57 個單位;土地酸化造成土壤中重金屬元素釋放,影響農産品品質安全。工程化、項目化是黑土地保護的重要抓手,但目前各類治理工程缺乏系統謀劃,需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要求,統籌規劃、整合力量、強化基礎支撐。

監測評估體系亟待強化。黑土地保護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系統工程,需要深入研析機理,搞清土壤變化、衰退成因、環境影響、治理途徑等,需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要效果。當前,黑土資源還存在底數不清、界定不明等問題,沒有權威、明確、統一的黑土標準,這影響相關統計數據可應用性。例如,缺乏對黑土土壤專項調查和專題研究,現有數據多以 30 年前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數據為基礎,與實際情況差別較大;缺少對資源狀況、演變趨勢等持續跟蹤監測,土壤墑情等監測網點少,監測內容有限,缺乏權威評估。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需要建立科學完整的監測評估體系,提高數據的精準度、科學性。

各方主體責任有待夯實。當前,國家層面黑土地保護專項法規仍是空白,各級主體責任需要進一步細化明確。吉林省雖出臺了《條例》,但由於沒有上位法支撐,對一些非法行為缺少剛性約束,權威性、強制性也不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我發展能力不強,保護激勵機制有待完善。基層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力量弱化,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緩慢,技術服務難以滿足發展需求。因此,需要從黑土地保護利用實際出發,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權責明晰的責任體系,形成各擔其責、各盡其責的工作局面。

投入保障措施需要加力。黑土地品質變化是漸進性的,恢復週期較長,如果沒有持續強有力的投入保障措施,很難取得根本成效。現行補貼政策基本上都是分環節、分領域補貼,針對黑土地保護的補貼還比較單一,增施有機肥方面補貼力度不大。保護性耕作機具研發應用支援力度需要加大。工程項目投資方面,不同部門相關黑土地保護項目投入資金到基層很難統籌整合。特別是吉林省黑土區的産糧大縣,基本上都是經濟弱縣、財政窮縣,自身投入黑土地保護資金有限。

強化責任擔當,堅定不移推動黑土地保護利用走深走實

當前,黑土地保護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吉林省將積極對接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加大保護力度,努力把吉林省建設成環境友好、土壤肥沃、旱澇保收、永續發展的國家大糧倉。

強化組織推動。發揮各級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定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將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納入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重要內容,制定《黑土地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評價辦法》,對相關地方和部門開展考核和督查,對貢獻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強化規劃引領。制定黑土地保護工程規劃,科學設定工作目標,抓好分區施策、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將規劃相關內容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加強工程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有效銜接,依據工程規劃開展基礎設施、水土保持、地力培肥、污染防控等建設和行動。

強化投入保障。統籌現有項目和資金,探索發行高標準農田專項債券,引導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在專項資金、債券等方面對黑土地保護利用予以傾斜。

強化科技攻關。吉林省人民政府會同中國科學院深入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通過設立中國科學院“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工程”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建設若干萬畝級示範區等措施,建立“揭榜挂帥”等機制,支援科研機構、大專院校與相關企業,聯合開展黑土地保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提升黑土地保護的科技保障能力。吉林省人民政府還與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學院共同舉辦黑土地保護利用國際論壇,加強與國內一流科研機構和知名院校合作,引進培養一批黑土地保護專業團隊和高端人才。

強化技術推廣。更大力度推廣“梨樹模式”,整合推進耕作制度改革、規模化種植、土壤改良、水土流失防治、鹽鹼地治理等保護措施。大力支援高性能保護性耕作裝備研發生産,穩定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黑土地保護提供裝備支撐。加強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主體,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和新型農機裝備應用。

強化工程建設。持續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採取保土耕作、退耕還林、溝道防治等措施,構建綜合治理體系。根據溝道侵蝕特點,合理布設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遏制侵蝕破壞,同步推進坡耕地綜合治理、農田防護林建設等,逐步改善農業生産條件和生態環境。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産業帶,在産糧大縣建設高標準農田示範區,統籌開展各類綜合設施建設,引領高標準農田建設提檔升級。

強化試點示範。利用國家將吉林省列為保護性耕作整省試點機遇,進一步整合各種資源要素,深入開展試點示範,全鏈條探索黑土地保護利用有效技術路徑、工作機制等,貢獻更多吉林經驗。

強化污染管控。深入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建立“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示範區,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和統防統治技術。培育推進種養迴圈一體化發展模式,鼓勵社會化服務主體開展糞肥收-運-用服務。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排查整治,落實受污染耕地優化施肥、原位鈍化、退耕還林和種植結構調整等技術措施,有序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穩步提升。

強化監測監管。加強黑土地保護監管機構隊伍建設,配齊配強工作力量。綜合利用北斗定位、衛星遙感等技術,發揮“吉林一號”衛星作用,全時全域監測保護黑土地。建設一批耕地品質長期定位監測點,加強黑土區耕地品質大數據平臺建設,運用大數據系統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研判。開展黑土地資源調查和專題監測,摸清底數,為精準監管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強化依法保護。借鑒“林草長制”“河長制”成功經驗,吉林省正在探索實行“田長制”,進一步強化黑土地保護工作舉措,層層壓實保護責任,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制度機制,提升保護效益。在此基礎上,建議國家加快黑土地保護利用的立法工作。

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吉林省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全力推動黑土地保護利用各項工作取得紮實成效,為用好養好黑土地、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作出吉林貢獻。

(作者:韓俊,吉林省委副書記、省長;《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