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  本網獨家

侯建國:科技創新支撐黑土地永續利用

時間:2021-11-11 11:04:56 丨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丨 作者:侯建國 丨 責任編輯:楊霄霄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倉廩實,天下安,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和穩定的重要基礎。東北黑土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糧食産量佔全國的 1/4,商品量佔全國的 1/4,調出量佔全國的 1/3,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由於長期高強度利用和土壤侵蝕,東北黑土區耕地土壤有機質和養分含量下降,土壤生物、理化性狀和生態服務功能退化,威脅國家糧食安全和區域生態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為貫徹落實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決策精神,國家啟動了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工程,印發了《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和《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圍繞國家重大需求,中國科學院(簡稱“中科院”)發揮建制化、體系化優勢,主動“揭榜挂帥”,整合全院農業科技創新和相關高新技術研發力量,啟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為黑土地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科技支撐。通過設立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 類)“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工程”(以下簡稱“黑土糧倉”先導專項),籌建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專業人才隊伍,為促進黑土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夯實國家糧食安全與推動東北農業高品質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統籌謀劃,啟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構建系統解決方案

中科院歷來重視農業科技和糧食安全問題。20 世紀 80 年代 ,中科院就針對旱、澇、鹽鹼等問題,在黃淮海和環渤海地區開展中低産田綜合治理,先後組織實施了農業科技“黃淮海戰役”“渤海糧倉”等重大農業科技示範工程,通過改造中低産田,為糧食增産作出了重大貢獻。近年來,中科院組織完成了東北黑土區土係資源調查,編制了黑龍江省、吉林省和遼寧省土係志,為黑土地資源開發、農業和生態環境保護積累了基礎數據。

強化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的科技支撐作用。2021 年初,面向國家黑土地保護利用重大任務,中科院積極發揮農業攻關會戰經驗豐富的優勢,經過精心籌劃、科學論證,匯聚全院優勢科研力量,聯合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組織開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黑土糧倉”科技會戰以“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為目標,開展適用於不同氣候類型和區域特點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攻關,力爭取得更多用得上、留得下、推得開的科技成果,在保障糧食穩産乃至增産的前提下實現黑土地保護,為支撐黑土地永續利用與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瞄準關鍵科學問題,科技支撐黑土地農業現代化建設

部署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聚焦關鍵科學問題和核心技術。針對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存在的科學技術問題,中科院專門部署“黑土糧倉”先導專項,聚焦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按照項目與示範區相互支撐的組織模式,開展科技任務攻關和示範區建設。通過“立體監測、機制解析、技術研發”,以黑土退化阻控、健康保育、綠色與智慧農業等為主攻方向,強化科技創新在黑土地保護中的支撐作用,促進黑土保護與産能協同提升,實現黑土地在利用中保護、以保護促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白皮書發佈展示黑土地現狀,為黑土地高品質發展指明方向。作為“黑土糧倉”科技會戰的一項重要內容,中科院于 2021 年 7 月 9 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首次發佈了《東北黑土地白皮書(2020)》(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基於中科院在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方面的既有研究成果,融匯相關部委、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研究資料,特別是利用中科院野外臺站積累的多年觀測數據,指出了黑土地的主要變化及其驅動要素,提出了“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應開展的創新性工作和科技攻關方向。白皮書既是東北黑土地基礎數據的歸納總結,又是對已有科技成果的凝練,為推動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明確了發展方向和目標。 

院省聯動,科技示範引領黑土地保護與利用

院省聯動,建設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核心示範區。發揮科技創新優勢,中科院聯合東北四省(區)建設 7 個萬畝級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核心示範區,引領黑土地可持續利用技術模式的推廣與應用。基於不同區域氣候特徵、地理環境和種植制度的差異,針對黑土“變薄、變瘦、變硬”等退化問題,在土壤退化阻控、黑土健康保育、智慧農業等領域對現有技術進行優化、整合和規模示範,打造黑土地保護性利用的區域模式。以國家野外臺站和研究基地為依託,建立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核心示範區,建成黑土健康保育及其可持續利用的模式樣板,發揮示範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創新協作機制,推動技術模式應用推廣。中科院已與吉林省、遼寧省、黑龍江省簽訂框架協議,共同推進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在院省合作框架下,示範區責任研究所與地方政府簽訂了細化合作協議,落實示範區建設及技術示範推廣工作。通過派遣科技副職,強化與地方政府、農技部門和龍頭企業的科技合作,多方協同,對接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現相關技術的有效應用及規模推廣。同時,積極參與科學技術部黑土地相關國家任務,實現科技成果在黑土地上的廣泛應用。 

匯聚院內外科技資源,搭建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創新平臺

籌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支撐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國家重大需求。通過“核心+網路”的組織管理創新模式,中科院聯合東北四省(區),以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為核心,聯合院內外黑土地研究優勢科研力量,籌建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圍繞黑土資源與品質演變、黑土地力培育與可持續利用、黑土區綠色與智慧農業、黑土區資源優化與生態屏障 4 個方向,突破黑土保育重大理論,攻克退化阻控與保護性利用關鍵技術,打造黑土地可持續發展模式,全域構建黑土區生態屏障體系。以保障黑土地品質安全和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為總體目標,打造黑土地研究原始創新策源地。

提升野外臺站支撐能力,構建黑土地監測與研究網路。中科院在東北黑土區佈局建設了 17 個野外臺站和基地,包括中科院海倫農業生態實驗站等多個國家站。長期以來,中科院圍繞黑土品質演變、黑土肥力及土壤有機質提升、土壤鹽鹼化治理、保護性耕作等方向開展了大量工作,積累了寶貴的長期定位監測數據,在黑土農業生態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在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技術研發和示範推廣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以聯合創建的“梨樹模式”和“龍江模式”為代表的黑土地保護性利用技術模式,在東北黑土區多個市、縣進行了示範和推廣應用,核心技術支撐了農業農村部“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和水利部“東北黑土區侵蝕溝治理專項”等一系列重大工程。 

人才培養與引進並舉,打造黑土地研究的人才高地

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的科學監測、理論研究和推廣應用工作涉及多學科、多領域,其科技支撐離不開專業的人才隊伍。中科院以籌建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契機,以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為牽引,通過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匯聚院內外、國內外優秀人才,打造世界黑土地研究的人才高地。在土壤品質、耕作栽培、作物育種、智慧農業等領域努力培養一批專門從事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的創新團隊。建設黑土研究領域高水準人才隊伍,形成黑土地保護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作者:侯建國  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