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事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發揮著兜底夯基的重要作用。邁入新發展階段,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兜底保障成果?如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更好推進兒童福利事業?如何進一步發揮慈善事業的第三次分配作用?在日前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民政部相關負責人對此一一作出回應。
“下一步將圍繞鞏固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確保困難群眾同步邁進小康社會,進一步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改革和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更好地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民政部副部長王愛文表示。
具體來看,一是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實行低保漸退政策,對家庭每人平均收入超過當地低保標準的,給予一定時期的漸退期。二是開展鞏固社會救助兜底成果“回頭看”。會同鄉村振興局等部門適時利用數據庫對比,及時甄別發現困難人口,對這些人中沒有納入兜底保障的,及時納入兜底保障範圍。三是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四是要健全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制度。五是大力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水準。
“十四五”國家將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居家養老也有更多利好可期。民政部副部長高曉兵表示,在養老服務設施上,要在城市地區建立“15分鐘圈”的養老服務圈。在農村要建立縣、鄉、村三級的養老服務網路。在豐富服務方式上,規範和繼續推廣相對成熟的家庭養老床位、農村互助幸福院、老年飯桌、居家養老的適老化改造。
高曉兵還透露,下一步,民政部要推動出臺跨部門、跨領域相關規劃、制度、辦法,進一步滿足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需要。推進兒童福利機構高品質發展,把其打造成養育、治療、康復、教育、社會工作為一體的兒童福利機構。同時,推動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生活補貼按照經濟發展水準動態增長。
此外,圍繞進一步發揮慈善事業的第三次分配作用,王愛文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將完善慈善制度與政策。推動完善稅收優惠和扶持政策,探索建立慈善行為的記錄和激勵機制。同時完善志願者註冊、服務記錄等制度,完善慈善信託管理制度。通過這些激勵政策和措施,進一步拓寬居民收入、社會財富向慈善事業涌流的渠道。要大力發展網際網路慈善,推動慈善形式不斷創新。同時,強化慈善的便利性、普及性和可及性,引導慈善資源向基層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