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  本網獨家

【中國農業大學與南南合作】“科技小院”裏的“洋學員”

時間:2021-09-08 16:50:10 丨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丨 作者: 丨 責任編輯:葉開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葉開)2020年6月,位於河北邯鄲曲周縣的中國農業大學曲周試驗站迎來了一批“科技小院非洲班”學員。2021年9月4日,三位參加2021 南南合作與服務貿易國際論壇的“科技小院非洲班”的學員,向記者分享了自己在曲週一年多的學習感悟。 

三位參會的“科技小院非洲班”的學員(中國網記者 白韻之 攝)


布安納是一名來自莫三比克的農業技術官員,在曲周的學習開闊了他的眼界,據他介紹,玉米是莫三比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但在莫三比克,玉米的單産遠遠低於中國。“對生産規模小的農戶來説,是很難接觸到先進的農業技術的,暢通農業技術與一線農民之間的連接渠道非常重要,在曲周學習期間,我見到了中國的農業科技是如何觸達普通農戶的,這段經歷讓我思考如何改進本國的農業技術推廣渠道,幫助莫三比克農戶提高玉米單産。”


“科技小院非洲班”的學員們喜迎玉米豐收 (中國農業大學供圖)


來自布吉納法索的撒圖寧早年曾供職于本國的農業部和兩個NGO組織,已經在中國度過了兩年的時間。撒圖寧在曲周的學習聚焦比較大豆和小麥等作物系統的氮素利用效率,以及提高土壤品質和作物的産出。他十分珍惜與中國農業大學師生及當地農民朝夕相處、共同勞作的經歷。“中國農業大學的老師與技術人員通力協作,改善了當地農民的生活境遇,我從中國的老師、同學以及當地農民那裏學到了很多。”撒圖寧表示,如果有機會,他想在中國繼續深造攻讀博士學位。 


“科技小院非洲班”的學員在進行試驗(中國農業大學供圖)


辛啟來是一名來自辛巴威的農業企業管理人員,他在“科技小院”學習的主要內容是綠豆與夏玉米的輪作。“在曲周,我動手實踐了土壤檢測、玉米播種、日常養護、玉米收穫、産量估計的全流程。在生産的許多環節,中國與非洲的做法都有所不同,我非常高興能獲得這樣的學習機會。”他認為,“中國的糧食産量遠遠高於非洲,而非洲的耕地面積遠大於中國,出現這種情況很重要的原因是,非洲的農業商業資訊和農業科技資訊不夠通暢”。辛啟來指出,這些在非洲薄弱的方面恰恰是“科技小院”項目致力於解決的問題,“科技小院”項目走出中國國門、在非洲落地的潛力很大。


“科技小院非洲班”的學員們在曲周積極融入當地社區,參與社會服務活動(中國農業大學供圖)


2009年起,中國農業大學的科研團隊在河北省曲周縣創建了首家“科技小院”,10多年來,中國農業大學先後在曲周縣建成了葡萄、蘋果等8個各具特色的“科技小院”,每個“科技小院”常年駐紮著3-5個中國農業大學的研究生,他們積極開展農民培訓、建立科技長廊、指導農民生産實踐,在當地普及了多項農業新技術,促進了農業科技成果的普及轉化。2019年,在教育部的支援下,中國農業大學以曲周為基地,試辦了由來自8個國家、34名非洲留學生組成的“科技小院非洲班”,為將來“科技小院”模式走出國門、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科技小院”是建立在農業生産一線的村莊上和百姓家院落中,集科技創新、示範推廣和人才培養于一體的綜合平臺。自2009年以來,“科技小院”團隊在全國建立了覆蓋冬小麥、夏玉米、春玉米、水稻等45個作物體系的127個“科技小院”,共推廣應用技術累計5.66億畝,增加糧食生産3300萬噸,減少氮肥用量120萬噸,增收節支793億元,為脫貧攻堅做出了巨大貢獻。在2018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創新獎。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