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福安市賽岐鎮象環村,掃描一張包裝箱上專屬二維碼,便能實時了解葡萄的産地、採摘時間等相關資訊,保障産品安全。在安徽碭山,當地政府與螞蟻集團合作,搭建起區塊鏈平臺,農戶將農産品上鏈後,賣出去的每一箱酥梨和梨膏,都貼著溯源二維碼,掃一掃就能看到生産工藝和包裝、發貨資訊……
隨著農業數字化的程度逐步加深,依靠網際網路、區塊鏈等科技力量,一部手機正成為越來越多農戶致富的“新農具”,不斷給廣大農戶帶來生産生活的新變化。
科技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能,金融則是産業發展的“活水”,缺一不可。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但是,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應用特別是現代設施裝備應用相對不足,同時農村金融服務供給不足。各地亟須緊緊抓住科技與金融“雙引擎”,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近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農業農村部等六部門發佈《關於金融支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提出,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有效整合涉農主體的信用資訊,提高客戶識別和信貸投放能力,逐步提高發放信用貸款的比重;依託5G、智慧終端等技術,推進全流程數字化的移動展業,支援涉農主體通過線上渠道自主獲取金融服務。《意見》明確,強化金融科技賦能,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積極現實意義。
農村産業包括産供銷多個環節,從田間地頭的種植養殖到終端銷售間的鏈條非常長,如果沒有數字化的工具,沒有有效的科技手段賦能,農業領域的許多問題都無法得到很好的解決。而通過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廣泛運用,農産品生産、銷售的每個環節都可以在鏈上留存記錄,成為不可更改的信用憑證和頗具挖掘潛力的數據資産。
以碭山縣為例,當地與阿裏雲合作建立物聯網系統,適時監控和分析天氣、濕度、土壤等農作物生長環境指標;與螞蟻集團合作搭建區塊鏈平臺,通過一張二維碼,農戶賣出去的每一箱酥梨都可以進行溯源……可以説,農産品産銷環節形成的信用憑證和數據資産,提升了農戶的信用水準和數據資産價值,為強化金融科技賦能打下了基礎。而通過整合涉農主體的信用資訊,金融部門也提高了客戶識別和信貸投放能力,有利於農戶更容易、更便捷地通過線上渠道自主獲取金融服務,並進一步提升農戶的信用水準。
從長遠看,不斷提高農戶信用水準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水準,讓農戶的每部手機都成為一個“銀行網點”,是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水準的題中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