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當前,脫貧地區正努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鄉村振興關鍵是産業振興,如何進一步夯實産業基礎,如何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如何提升社會化服務水準?本報記者深入脫貧地區,觀察脫貧鄉村的産業振興實踐。
政策不斷檔,持續補短板,脫貧産業後勁足
一大早,河南省蘭考縣葡萄架鄉杜寨村就熱鬧起來:一輛輛貨車在地頭排起了長隊,村黨支部書記李永建招呼著鄉親們把一筐筐蜜瓜從大棚裏往外搬,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員們趕忙稱重、裝車,當起了義務賣瓜員。
“今年預計出棚300萬斤瓜,産值能超480萬元!”李永建説著笑得合不攏嘴。
夏季賣瓜忙,忙碌的不止杜寨村的鄉親們。如今,蘭考全縣種植蜜瓜3萬畝,遍佈10個鄉鎮117個村,有了國家地理標誌産品標簽,這裡的蜜瓜成了搶手貨。
蜜瓜甜自苦心栽。蜜瓜産業是蘭考脫貧攻堅期間培育起來的新産業。“2017年,我去參加省農科院的一次專家講座,聽到專家研發新的甜瓜品種,就想著報名試種一下。”説到産業起步,李永建眼裏閃著光。
説幹就幹,會後沒多久李永建就和村幹部從農科院拉回2000多株瓜苗,用塑膠薄膜搭起簡易窩棚,杜寨村第一個“蜜瓜大棚”誕生了。第一棚瓜出來,鄉親們切開蜜瓜一嘗,意想不到的甜。
“這裡土質半沙半淤,適宜種瓜,甜度高達20!”李永建請來專家把脈,發現試種的蜜瓜品質有優勢。
蘭考縣把蜜瓜作為重點産業打造。學技術、辦貸款,如今杜寨村發展大棚475座,170余名脫貧戶在蜜瓜産業園務工,每人每天收入60元。小蜜瓜成了鄉親們脫貧奔小康的“甜蜜果”。
蜜瓜産業如何繼續“長大”?“村裏28眼井,只有4眼水質好,其他都是鹽鹼水。對蜜瓜産業來説,解決灌溉問題才是長久之計。”今年3月,李永建在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的座談會上建議。
“水質問題有辦法。建蓄水池,引黃河水,蜜瓜‘喝上甜水’不是難事!”縣水利局駐杜寨村工作隊隊長程文亮現場給出解決方案。
會後,工作隊聯繫相關部門,申請50萬元的項目資金,專門為杜寨村升級水利設施。
“推動脫貧産業發展壯大,才能帶動脫貧群眾持續增收、逐步致富。”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説,各地要在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農産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上加大投入,暢通從田間到餐桌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確保農産品産得出、賣得好。
扶持蜜瓜産業,各項政策給力。為解決灌溉問題,一座長10米、寬16米的蓄水池落戶杜寨村;為解決蜜瓜保鮮問題,全縣建設冷鮮庫199座,可儲瓜4750噸;為研發新技術,兩座智慧化溫室拔地而起,省農科院專家研發新品種,讓蜜瓜長出“科技范”。
“政策不斷檔,産業有後勁。今年我們還準備擴建600畝大棚,讓杜寨變成富裕的‘蜜瓜村’。”李永建眼中滿是憧憬。
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農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走進河北省巨鹿縣堤村鄉前堤村,空氣中瀰漫著清香,家家戶戶忙著烘乾剛採摘的金銀花。
“靠著新建成的智慧烘乾設備,烘乾成本降低2/3,還能收集金銀花露。”河北省金銀花協會會長郭清輝説。
巨鹿縣金銀花種植面積13萬畝,年産值12億元,輻射帶動4萬多農戶。然而,由於花期集中,每年收穫時節總有不少農民犯愁:烘乾效率低,品質不穩定,收入上不去。
“以前金銀花幹制靠晾曬,看天氣,或者靠木炭烘乾,色澤、藥性不穩定,賣不上價錢。”55歲的前堤村村民駱玉群回憶,“一畝地能産1000多斤濕花,靠傳統烘乾,全家老小一起忙活,還經常趕不上趟。”
“做大鄉村産業要從全産業鏈入手。”郭清輝認為,現在人們對健康需求愈發旺盛,金銀花在食品、制藥、日用化工等領域廣泛應用,“不管如何變身,金銀花的採後幹制是産業鏈條上的重要環節。”
為了破解難題,縣裏聯繫科研機構在烘乾環節發力,採用空氣能熱泵烘乾,智慧烘乾房一天就能消化16畝金銀花。“用上物聯網,手機能控制溫度濕度,金銀花品質好,價格高。”駱玉群把採摘的3000多斤濕花送進烘乾房,節本增收10%。
走進河北旺泉飲品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瓶瓶“金銀花水”排列整齊,正由工人打包,送上貨車外運。“把花變成水”,是公司負責人姜孟傑的主意。
姜孟傑調研發現,當地金銀花種植面積大,原材料充足優質。然而,不少農民選擇採摘鮮花直接售賣。“如果能做好深加工,金銀花的增值空間一下就能打開。”經過專家論證,政府支援,姜孟傑的廠房正式投産。目前,企業研發金銀花水等6種産品,年生産能力達到6000噸。
“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才能把特色做成優勢,讓鄉村産業更富民。”朱啟臻説,提升鄉村産業鏈現代化水準,要立足特色,佈局初加工和精深加工,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推廣一體化經營、標準化生産,讓農民更多分享産業增值收益。
巨鹿縣大力培育龍頭企業,目前有旺泉飲品、卉源公司等金銀花深加工企業30多家,開發出中藥材食品、花茶、飲料等産品30多個。憑藉科技創新,金銀花還變身為化粧品,“身價”翻了幾番。
“金銀花水,解渴不上火!去年光網上銷售額就達500萬元。”談到將來,姜孟傑信心滿滿,“除了金銀花,紅杏、枸杞也能在家門口賣上好價錢。我們的産品年生産規模300余萬箱,需要枸杞80噸,金銀花40噸,紅杏520噸,一定能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鄉村聚人氣,産業添動力,農旅融合跑出加速度
正值暑期,山東省嘉祥縣金屯鎮司許趙村的玫瑰園又迎來一批客人。“眼下大中小學放假了,孩子們研學遊異常火爆。”玫瑰園負責人王心剛看著村裏遊客越來越多,又張羅起玫瑰餅手工製作工坊,帶著孩子們體驗“吃玫瑰”。
每年5月至6月是玫瑰的盛花期,也是村裏最熱鬧的時候。百畝玫瑰園嬌艷欲滴,連片花海,吸引遊客聞香而來。盛花期也是用工高峰期,100多個鄉親在這打工。“家門口摘花,一天能掙80多塊錢。”66歲的穆大啟靠這“新營生”順利脫貧。
説起種玫瑰,王心剛有一肚子話:“最初我在濟寧市開了婚紗影樓,拍婚紗照總要租借花海,要是有自己的花海就好了!”
建花海,既能當拍攝基地,又能發展休閒觀光。村幹部助力王心剛返鄉“圓夢”,縣裏在技術上給予支援,王心剛牽頭成立合作社,帶動鄉親種起了玫瑰。
如今,司許趙村種植的玫瑰品種有幾十個,一條由玫瑰花叢構成的“拾花長廊”成為網紅打卡地。這裡既賣風景也賣産品,合作社的玫瑰茶、玫瑰花醬等産品銷往各地。為了讓玫瑰園“四季有花”,最近王心剛在村裏選址,準備建2000平方米恒溫花房。
“村裏有了年輕人,産業發展有希望。”司許趙村黨支部書記司傳興説,現在全村有220畝玫瑰,一畝收益4500多元。“下一步,村裏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方式,發展壯大産業,讓玫瑰花成為更多鄉親的致富花。”
“推動農村産業融合,離不開新型職業農民的帶動作用。”朱啟臻説,去年全國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達1010萬人,在鄉創新創業人員3000多萬人,農村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下一步,要在推動鄉村宜居宜業上持續用力,加快培育高素質農民,為返鄉創業能人搭好發展平臺,“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著農民賺”。
促進農旅融合,王心剛又在探索“花下經濟”。“玫瑰叢下適度放養雞、鴨、鵝,家禽除雜草、捉蟲子,雜草及花瓣變成優質飼料,産出的‘玫瑰蛋’成了暢銷貨。”王心剛説。現在村裏開了不少農家樂,“玫瑰花炒雞蛋”成了招牌菜,新開發的“玫瑰宴”需要提前幾天預定。
“從賣産品到賣風景,鄉村旅遊火爆拉動鄉村産業發展。”嘉祥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養華説,嘉祥農村的特色産業、農耕民宿,觀光采摘、科普教育等成為不少鄉親們的新“飯碗”。下一步,打算完善民宿、農家樂規範化管理,讓旺盛的人氣轉化為産業富民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