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龍蝦體驗園。
作為成都地區西南比較大的龍蝦垂釣場所之一,雙流黃水文武社區如今憑藉實力和驕人成績,對小龍蝦的價值重新進行了定義。稻蝦餐飲及鄉村原生態體驗旅遊綜合産值200萬元,為文武社區5組農民增加收入20萬元,120名群眾實現增效增收,每人平均增收1200元以上,直接帶動26戶農戶在小龍蝦産業中實現穩定增收。
厚植産業
讓小龍蝦舞出大動作
雙流區黃水鎮文武社區南與新津花源鎮接壤,北與昆山社區毗鄰。全社區幅員面積3.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95畝,是傳統農業社區,主要以蔬菜種植、花木苗木、生態菌類為主導産業。
作為成都中心城區的農業社區,鄉村振興之路該如何走?文武社區黨委首先將思路定格在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上,2014年開建的文武龍蝦基地總佔地面積120畝,內設小龍蝦養殖、小龍蝦垂釣、生態蔬菜種植採摘、生態水果採摘、親子農事活動……這裡遠離喧囂,環境優美,空氣宜人,四季果蔬,是人們釋放工作壓力的一個好去處。
鏈條拉動
“小龍蝦”美夢成真
最初開始養殖龍蝦的是文武社區5組返鄉老闆伍志祥,作為一個好不容易“跳出農門”的農家子弟,當年45歲的黃水鎮文武社區農民伍志祥為何要返回老家“務農”呢?伍志祥説這是自己內心深處的家鄉情結使然。
2014年4月,一次偶然機會,伍志祥回到家鄉,在文武社區黨總支書記的提議下,他“要以實際行動支援家鄉發展”的想法更加迫切。
“我能夠做些什麼項目來帶動鄉親們增收呢?”在網上充分調研和多方實地考察後,伍志祥發現養殖小龍蝦前景較好。當年6月,他與徒弟投入30多萬元,承包並改造了50多畝水洼地、低産田,開始養殖小龍蝦。“我不能光顧自己發家致富,還要帶動家鄉的父老鄉親一起發展。我租賃鄉親們的冬水田、水洼地、低産田,除了保證土地流轉農戶每畝一年凈得750斤大米,還解決了30多個鄉親就近就業問題。”
“看,這是我2015年3月建的‘雙流文武龍蝦’網站,目前的瀏覽量和點擊量高峰時可達1萬多人次。”打開筆記型電腦,伍志祥介紹到。
2015年,伍志祥辦起了自己的“文武龍蝦體驗園”“雙流文武龍蝦網站”,依靠網際網路的推廣,當年4-6月僅兩個月時間,伍志祥的“文武龍蝦體驗園”就接待了兩萬多人,很多周邊區縣“好吃嘴”們一路打聽找到府來,除了釣龍蝦,還銷售龍蝦、龍蝦苗,盈利達50多萬元。“小投入換來大産出,這算得上‘四兩撥千斤’了。”
運用“網際網路+”,小龍蝦很快養成“大蝦”。談及未來的發展,伍志祥説:“我已經掌握了養殖、人工繁殖龍蝦的技術。比如文武這個園子,從去年9月到今年3月自己繁育出大量優質龍蝦苗到現在共産出2.5萬斤龍蝦。以後,我計劃擴大高品質小龍蝦養殖規模,爭取佔領成都等地的高端市場,帶動更多鄉親增收致富。”下一步,伍志祥計劃再投入幾十萬元,提高龍蝦體驗園的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提升服務品質,把體驗園打造成成都鄉村振興休閒農業的亮點。
這些年,黃水鎮聚力鄉村振興,以龍頭為牽引,探索“統一規劃、統分結合”新模式,將零散農田建設成標準化基地,採取“技術引領+定向培訓”“線下體驗+線上行銷”的方式,一體化解決農民資金、技術、銷售等難題,實現了規模化、標準化經營。
完善産業鏈
小龍蝦做出“大文章”
小龍蝦成為網紅美食,黃水文武小龍蝦口味也開枝散葉,蒜蓉、清蒸、滷味……味道不盡相同。“我的店都以油燜小龍蝦為主打,客人大多都是回頭客,我希望他們感受到我們對味道的堅持,找到家鄉的味道。”伍志祥侃侃而談。
回歸大自然,享受生態環境,在市場需求刺激下,小龍蝦産業從最初的“捕撈+餐飲”逐漸發展成集“苗種繁育、健康養殖、餐飲物流、節慶文化”于一體的産業鏈條。從“池塘到餐桌”、從“田間地頭到舌尖上的美味”中間經歷了各種環節,每個環節都相輔相成,在發展過程中相互促進也相互制約。
火紅的小龍蝦點亮了黃水文武農戶的好日子,成為雙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軍”。伍志祥説,生意火爆的季節,他的“文武龍蝦體驗園”一天能賣出400斤小龍蝦,收入最好時一天可達7萬餘元。經過傾心打造,黃水文武的龍蝦産業已由最初的“捕撈+餐飲”模式,發展到今天的集科研、養殖、餐飲、節慶等為一體的完整産業鏈。
60畝生態龍蝦養殖區域、50多畝水果蔬菜採摘區、200米瓜果走廊,獨特的農村原生態自然景觀……現在,“黃水文武龍蝦”儼然是雙流一張響亮的名片,撬動了雙流農業農村經濟的大發展。 (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