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振興線上 >  要聞

加速農業提質增效 紮實推進鄉村振興

時間:2021-07-22 09:09:08 丨 來源:遼寧日報 丨 作者:李越 丨 責任編輯:孔令瑤

上半年我省第一産業平穩增長,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國平均水準

加速農業提質增效 紮實推進鄉村振興

在遼北,昌圖縣種植大戶李忠華管理的1.6萬多畝玉米長勢良好;在遼西,朝陽廣碩牧業有限公司的落戶讓當地農民朱久廷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在遼東,清原滿族自治縣開網店的耿麗麗用一根網線讓大山裏的農貨走進大城市裏的千家萬戶……全省各地,辛勤的農人們在廣袤大地上揮灑汗水,播種希望,為取得一年的好收成夯實基礎。

“十四五”開局之年,“三農”意義非比尋常。今年以來,全省緊緊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一“三農”工作重心,以務實舉措推動農業綠色高品質發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構建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全省第一産業經濟保持良好運作態勢。上半年,第一産業增加值866.3億元,同比增長6%,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0854元,同比增長9.5%,超過全國平均水準,為圓滿完成全年任務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穩定糧食播種面積 全力保障糧食安全

“採取保護性耕作技術,保墑效果好,再加上農業專家從選種、整地、播種、施肥等全環節給予技術支援,今年玉米出苗齊,長勢特別好。”李忠華對科學種田、綠色增産,充滿信心。

種糧大戶的信心,源於我省多措並舉,穩定糧食生産。今年以來,我省深入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開展黑土地保護面積160萬畝,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375萬畝;遴選推介農作物優良品種88個,推廣農業主推技術44項,助力農戶用好技術在黑土地上種出好糧食。及時落實政策保障,提前下達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等惠農資金51.6億元,穩定農戶的種糧意願和預期。

數據顯示,全省春播農作物總面積6134.1萬畝,較上年增加21.4萬畝,實現了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5291萬畝以上的目標任務,實現糧食播種面積連續4年增長。高産作物玉米、水稻種植比例超過91%,全省糧食播種面積位居全國第12位,玉米播種面積位居全國第七位,為鞏固全國糧食主産省地位奠定了堅實基礎。

蔬菜水果生産保持面積、産量全面增長。上半年蔬菜、食用菌、水果、花卉等生産面積917.7萬畝,同比增長1.2%。總産量817.9萬噸,同比增長3.35%,産值475億元,同比增長3.1%。

米袋子穩,肉盤子足。今年以來,全省畜牧業生産保持穩定增長。我省將“生豬存欄量”納入省政府對各市政府考核內容,成立了生豬穩産保供工作專班,穩定生豬産業扶持政策,指導各市恢復生豬生産。上半年生豬出欄量1389.6萬頭,同比增長33.6%;存欄1509.7萬頭,同比增長38.4%,已超過2017年末存欄量。同時,積極推進畜牧業大項目建設,進一步擴大標準化、規模化、生態化畜禽養殖場建設規模,統籌抓好牛羊禽等豬肉替代品生産。上半年,畜牧業産值855億元,同比增長6.5%。

漁業生産持續向好,全省新增稻漁綜合種養面積21萬畝。持續實施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全省已放流82億單位,漁業資源得到有效恢復。

加工項目有序推進

産業融合水準提升

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農産品加工業連接工農、溝通城鄉,行業覆蓋面寬、産業關聯度高、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作用強,是産業融合的必然選擇,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我省對此高度重視,大力推進。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1月至6月,全省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業增加值增長7.1%,銷售産值實現1508.8億元,同比增長15.5%,總體形勢好于往年。

農副産品加工項目建設方面呈現體量大、數量多的趨勢。上半年全省計劃建設投資500萬元以上農産品加工項目421個。今年計劃投資234.6億元,其中計劃投資億元以上項目73個,完成投資60.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億元,增長3.4%。

農産品加工集聚區建設提檔升級。今年,我省將具備一定規模的康平、瓦房店、莊河等10家農産品加工集聚區納入全省統一調度。上半年,全省31個農産品加工集聚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實現448.1億元,同比增長3.1%。

“淩源花卉、桓仁野山參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良種奶牛産業集群獲批國家優勢特色産業集群,遼中區肖寨門鎮、大石橋市高坎鎮、朝陽縣勝利鎮等9個鄉鎮獲批農業産業強鎮。”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通過持續提升産業融合水準,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將農民“鏈”到致富産業鏈上。

今年以來,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品質逐步提升。北票市觀鳥賞花精品遊、金普新區海島納涼休閒遊、盤錦市生態之旅獲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精品旅遊線路,東港市、弓長嶺區被推薦為國家級休閒農業重點縣。

農村電子商務保持快速發展,以糧油調味、生鮮食品等為代表的農産品及加工品線上銷售持續增長。上半年全省農産品網路零售額達到97億元,同比增長30%。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

今年5月至6月,我省針對脫貧地區“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開展了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致貧集中排查,覆蓋了141萬戶重點排查對象和系統內的32.3萬戶建檔立卡脫貧戶。通過排查,新識別了一批重點監測對象、卡內脫貧不穩定戶、突發嚴重困難戶和卡外邊緣易致貧戶。

摸清“家底”,為我省鄉村振興系統規劃下半年重點工作提供了指引。我省明確,要突出提高“早發現”能力、精準識別監測對象、強化精準施策和風險消除真實性,以加強和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做到早發現、早幫扶、早清零。同時,研究制定我省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工作方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考核內容和指標,為開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脫貧地區的“造血”機制,我省明確,要繼續支援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産業發展壯大。對當前脫貧地區的各項政策支援力度只加強、不減弱,指導脫貧縣編制好鄉村特色産業發展規劃,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牧業、光伏、旅遊、電商、生態、庭院經濟,加快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現代設施裝備建設。加大科技服務、人才培養支援力度,更好支撐脫貧地區承接轉移産業。

穩就業,穩脫貧。一方面穩定脫貧家庭勞動力的外出務工就業,繼續做好勞務輸出組織力度;另一方面積極拓寬就地就近就業渠道,堅持辦好扶貧車間,加快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擴大以工代賑項目實施範圍,統籌用好鄉村公益崗位,多渠道促進返鄉在鄉脫貧勞動力就業,並加強對脫貧人口的職業技能培訓。

農業這塊“壓艙石”,為我省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穩”的支撐、“進”的底氣。14.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記者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