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衢州6月11日電(張斌 汪旭瑩 吳俊翀)將來自浙江的“飛雞”成功“遠嫁”新疆後,浙江省衢州市龍遊縣的民革黨員胡瀞文卻因勞累過度住進醫院。
6月10日,病癒出院後胡瀞文收到好消息:第二批“飛雞”已經成功抵達新疆。胡瀞文希望,能夠將浙江成熟的農業模式送到天山腳下,幫助當地農戶實現致富。
回到今年5月20日,在衢州市援疆指揮部號召和龍遊縣黨委政府支援下,胡瀞文“組織”5000隻“龍遊飛雞”從龍遊出發,歷時約80個小時跨越4711公里,抵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的烏什縣。
胡瀞文(右二)在養殖“飛雞”的新疆農戶家中。 歐文 攝
“克服了當地海拔高引發的高原反應,以及物資短缺、極限溫差等困難,我們援疆‘龍遊飛雞’雞苗的成活率達到97%。”胡瀞文説。
據了解,2016年,胡瀞文回龍遊老家遊玩時發現,老家的麻雞肉質鮮美、營養豐富,便成立浙江宗泰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創立“龍遊飛雞”品牌。近六年來,胡瀞文開創“龍遊飛雞”數字農業發展模式,並在四川省敘永縣、麗水市松陽縣等地開辦養殖基地1700個,養殖“飛雞”40萬隻,讓農戶平均增收1.5萬元以上,帶動貧困戶逾3500人實現脫貧。
今年2月,胡瀞文的浙江宗泰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5月,胡瀞文接到衢州市援疆指揮部電話後,收到援疆的號召。
“我們在意每一處細節,只為讓‘龍遊飛雞’成為新疆老百姓的‘致富雞’。”胡瀞文介紹,5月14日開始,她就為“龍遊飛雞”第一次入疆做準備,帶領團隊每天工作至淩晨,短短一週,就完成雞苗篩選、疫苗注射、藥材籌集、路線搭建、保險對接等各項工作,僅改裝雞籠就耗費近2萬元。
5月20日,胡瀞文與同伴們帶著第一批5000隻雞苗踏上援疆旅程。“援疆運輸成本很高,一次就大概要耗費5、6萬元左右。我想只要能給新疆同胞送去一份‘致富密碼’,哪怕成本再高,也要做好。”胡瀞文説。
5月22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發生7.4級地震——此時,“龍遊飛雞”運輸車隊恰巧路過青海。如果原地等待,雞苗成活率就有下降的風險,但繼續前進,地震則帶來諸多不確定性。
“繼續前進!”胡瀞文和團隊最後作出決定。除此之外,一路向西,海拔愈高,由此帶來的高原反應、極限溫差,對每個人都是考驗。
“從新疆回來後,我的手和腳腫得和‘蘿蔔’一樣,根本沒法繼續工作。”胡瀞文説。
最終,5000隻“龍遊飛雞”成功被送到新疆。經烏什縣政府與衢州市援疆指揮部的對接,第一批雞苗順利被交到當地20余戶農戶手中。為了保證養殖效果,胡瀞文和團隊挨家挨戶走訪,為農戶量身定做“飛雞”養殖方案。
“烏什縣的鄉親們待我們非常親切,這份情誼真的讓我很感動。”胡瀞文説。
援疆歸來後,胡瀞文的腳因勞累過度、水土不服等出現浮腫情況。 受訪者本人 攝
在“飛雞”養殖技術培訓會上,胡瀞文重點講解了雞棚內部維護、飼料原料配比等內容,培養農戶們標準化、品質化的養殖理念,為當地嫁接數字農業的新發展模式打好基礎。
胡瀞文介紹,有了第一次入疆的經驗,第二次從“飛雞”入疆時,團隊改良了雞籠,增設投料器、遮陽網和喂食槽,給雞苗更舒適的環境,還結合當地養殖習慣,調整雞苗配比,加大公雞雞苗投放比例。
未來,“龍遊飛雞”團隊還將加大“網際網路+企業+農戶”數字化發展模式的輸出和技術指導,每月派出2名禽類養殖、平臺運營、品牌打造等各領域專業人士至烏什縣進行解疑、培訓,為承接項目落地的新疆佐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提供幫助。目前,烏什縣“燕山飛雞”的品牌已經建立雛形。
“當地的政府、項目承接公司、老百姓都非常支援我們的工作,我們相信‘燕山飛雞’這個品牌一定能夠打響,烏什會在畜禽産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新道路上越走越好。”胡瀞文表示,“龍遊飛雞”團隊會持續保持對烏什縣農戶的幫助,如果條件允許,會促成當地“飛雞”養殖産業鏈的形成,打造屬於“燕山飛雞”的標準化生産基地。
“我們會根據市場情況進行及時調整,努力做到哪能養‘飛雞’、哪需要‘飛雞’、哪就有我們的身影。”胡瀞文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