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裏,“麻雀”正在變“鳳凰”

發佈時間:2021-04-22 09:44:05 | 來源:湖南日報 | 作者:周倜 | 責任編輯:楊霄霄

關鍵詞:深山裏,“麻雀”正在變“鳳凰”

“零零散散”分佈在深山裏的農村小規模學校,人們稱其為“麻雀校”。由於規模小、條件差、品質低、生源少,一度成為阻礙農村教育優化提質的瓶頸。

但在永州新田縣,一年多時間裏,這個難題已經解決。撤點並校、內涵提質、盤活資源……曾經的“麻雀校”如今“五臟俱全”,“飛上枝頭變鳳凰”,成了新的風景。

娃娃們回來了,“讀好書”不必再去“遠方”

今年春季開學,新田縣金盆鎮駱銘孫村駱銘孫學校又多了27個孩子。如今,全校2個班共47個孩子,校園裏書聲瑯瑯。

74歲的村民駱柳保看到自己的兩個孫子“回來”,滿是輕鬆。3月初,孩子們在此讀二年級。

以前,兩個孩子在距村裏4公里外的金盆鎮中心小學就讀。由於兒子兒媳在外打工,接送孫兒一度成了老人的重擔。“我老了,背不動他們的書包了。”老人感慨。

誰能幫自己減輕重擔?2020年底,應邀去駱銘孫學校開的一場特殊會議,讓老人有了盼頭。

走進校園,多媒體教學設施、功能室、舞蹈室、電子閱覽室、小球場……老人對中心小學再熟悉不過了,眼前所見實景,令他心裏直嘀咕“這哪有什麼差別”。

他和村民們坐在一起,聽著新田縣教育局工作人員的“宣講”。

金盆鎮中心小學將從教學計劃、內容等方面全面管理駱銘孫學校;和雙碧學校“結對”,對方提供派駐走教教師定點上課等幫助;全部聯網,每班都有“班班通”,並配備一間以上直播教室;3名固定教師全是年輕的公辦編制教師……未來,孩子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村外好學校“同課表、同試卷、同內容、同品質”的教學。

“家門口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學校!”老人心生歡喜,在電話裏對兒子兒媳“炫耀”,最終説服了他們。

4月18日上午,記者在學校看到,25個二年級孩子正與金盆鎮中心小學同屏同步上語文課,駱柳保的兩個孫子學得很認真;而22個一年級孩子,正在電子閱覽室裏齊聲讀著課文。

此時,分管該教學點的金盆鎮中心小學副校長劉賢仁正思考著一項“新任務”——最近他接到不少家長的來電或實地探訪,今年9月份,這裡將會有更多孩子“回來”,他估摸著突破100人不成問題,得提前籌劃。

“小火種”留下了,每一份“成長需求”都值得尊重

104個農村教學點如今變成24個,新田縣的一些“小火種”卻未被遺忘。

4月20日上午,陽光正好,新田縣毛裏中心幼兒園查林村分園的操場裏,19個孩子正在嬉戲玩耍。兩層小樓,一樓是漂亮的教室,二樓是“留守兒童之家”,每天放學後會有不少孩子在此活動。

此前,這裡是查林小學,撤點合併後,這裡改建成幼兒園。

這是新田縣農村教學點優化工作中對閒置資源整合的縮影。去年以來,新田縣已將14所符合條件的村級教學點改建為公辦幼兒園,吸收870名幼兒就讀;閒置校舍統統不浪費,新建成了87個“留守兒童之家”。孩子放學有去處,不少家長直呼“放心了”。

再微小的星光,也有照亮希望的力量。驥村上槎小學,便只為兩個孩子而存在。

4月20日下午,同為7歲的李宇航和李緒榮正在操場玩耍,整個學校就他倆共同接受一年級課程的學習。

只有兩個孩子,符合撤點合併的要求,為何不撤?

原來,由於種種原因,兩個孩子現在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看到老人家的特殊困難,這所特殊的教學點被保留下來。多媒體聯網教學、閱覽室、乒乓球室、籃球場均全部配齊,還有一名專職教師。“該有的我們都有,該學的我們都能學”,這是兩個孩子的真切感受。

他們每天都在“上小課”,教學資源格外“集中”;學校評優欄上的名字“輪著來”,原本內向的兩人自信心反而提高了不少。學校有時候也很熱鬧,放學後總會有小夥伴來“留守兒童之家”玩耍;班主任何丹更像是“媽媽”,天天都能在學校吃上她親手做的午餐……他們並不孤單。

今年9月,他倆就要從這所學校“畢業”去新學校讀二年級了,而何丹還將駐守這裡迎接新孩子的到來。她從當地教育部門打聽到,“設立二年級、迎來新同事”已提上日程。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