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企業+合作社+自主創業 脫貧致富路上的簡陽新荷橋

發佈時間:2020-09-28 10:26:17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孫芳  |  責任編輯:孫芳
關鍵詞:龍頭企業,合作社,自主創業,荷橋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孫芳)位於四川省簡陽市的荷橋村,村域面積8.2平方公里,距離成都市主城區60公里。長期以來,産業發展不足,基礎設施薄弱,人口老齡化、空心化嚴重,2014年荷橋村被認定為省定貧困村,其中建檔立卡戶94戶279人。

為實現村民脫貧致富,荷橋村積極推動産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鼓勵創業,並於2017年實現所有貧困戶順利脫貧,每人平均年收入從2014年的4680元增長到了2019年的17494元。

龍頭企業拓寬産業扶貧路

“我們村子現在已經引進了6家龍頭企業。”荷橋村駐村第一書記鄧勇介紹到,“這些企業的到來帶動了村子的産業發展”。

依託當地的自然資源,荷橋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吸引龍頭企業在村中發展現代化農業項目,建設現代農業産業園,如清華同方與匯眾農投公司合作打造的智慧農場,四川藍劍集團落戶發展“一畝田”定制農業等項目。

在智慧農場,農戶不僅可以通過流轉土地每年每畝獲得800元的租金收入,同時可以在農場參與果樹剪枝、除草、農藥噴灑等工作,每天可獲得60-80元的工資。

智慧農場。中國網/孫芳攝

同方(成都)智慧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卓軍介紹説,農場會陸續引進農業專家,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實現農作物的科學種植。同時,培訓合格的農民可以帶動其他農戶,使科學種植惠及周邊更多村莊。

48歲的李碧榮家裏有四口人,兩個孩子都在上學,丈夫在外打工,家裏流轉的土地每年租金收入1000多元。

“我在藍劍集團的定制農業項目工作,每個月收入2000多元,每年家裏收入有4萬元。”她笑著説道。

李碧榮在定制農業項目上工作。中國網/孟憲宇攝

盤活資源推動集體經濟發展

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荷橋村成立專業合作社和集體資産經營管理公司,全面激活農村土地、勞動力、集體資産、自然資源等要素,促進産業發展,增加農民財産性、經營性和工資性收入,全面增強村域發展後勁。

平泉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蔣肖介紹説,荷橋村整合了政府扶貧資金約200萬元,成立簡陽荷園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建設花卉玻璃大棚等基礎設施。在花卉大棚工作的農民,每個月收入有3000多元,當公司盈利到一定額度的時候,會統一給村民進行分紅。

村民在簡陽荷園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建設的花卉玻璃大棚裏培育花卉。中國網/孫芳攝

2019年,荷橋村村集體通過荷園公司經營,勞務服務收入8萬餘元,工程建設收入30.13萬餘元,花卉收入11.64萬餘元;通過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轉土地,其中,同藍劍集團的土地流轉就達到了1874畝、林地1021畝,每年租金收入155萬元。

自主創業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産業發展不局限于龍頭企業、合作社的帶動,荷橋村鼓勵有意願的貧困戶進行自主創業。荷橋村會同銀行機構做好小額信貸發放工作,積極爭取各類幫扶政策,為創業有困難的貧困戶提供各類支援,增強貧困戶自主創新能力。

荷橋村村民段剛因從小患有疾病,身體殘疾,初中畢業後在家待業。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豐富起來,他決定養雞。

“養雞的體力勞動強度不大,比較適合我。我用簡陽市殘聯撥付的6000元殘疾人創業專項扶貧資金,購買了300隻雞,開始了養殖事業。”他説,“現在養殖規模達到了1萬餘只。”

為了提高雞的存活率,段剛積極參加村裏組織的相關培訓,平時也從網上學習相關養殖知識。

2019年,當地政府幫助段剛建設了標準化養雞場,當年收入達到了7萬元左右。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已經脫貧的段剛聘用了周邊5個貧困戶參與到養殖工作中,每天工資80到100元,增加了貧困人口收入。

段剛家裏建設的標準化雞舍。中國網/孟憲宇攝

段剛説:“將來打算不斷開發新市場,拓展銷售渠道,相信日子會越過越好。”

通過採取多項措施促進産業發展,荷橋村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勞動力轉移就業。未來,荷橋村將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打造“新農村新樣板、城鄉融合新試點、鄉村旅遊新典範”的“三新荷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