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時評】越開越艷麗的“教育扶貧之花”

發佈時間:2020-08-15 12:13:12 | 來源:央廣網 | 作者:郭長江 | 責任編輯:劉夢雅

關鍵詞:教育扶貧,央廣,教育條件

教育扶貧在西北一些貧困地區已呈現碩果盈枝的態勢。曾經“再窮不能窮孩子”“一人考上學,改變全家命運”等喊了多年的“教育扶貧”口號,在這些地方已經成為“拔窮根”的重要力量,且成為助力脫貧致富、穩定解決溫飽的“無形推手”。

寧夏同心縣有個近兩千人的汪家垣村。乾旱少雨、山大溝深,自然條件非常惡劣。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改革開放以來,已培養出976名大學生,28名研究生和14名博士。目前,這些數字還在不斷被刷新。其中,有的當選為中科院院士、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人才等。汪家垣第9任村黨支部書記張樹森説:“汪家垣村歷來重視教育,老百姓一直都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從20世紀80年代到現在,老百姓幾乎把大半積蓄都用在供養自家的大學生上。”

重視教育,崇尚知識,奮發向上的教育成果直接體現在農村教學品質的顯著提高。隨著“網際網路+”等新技術的普及推廣,城鄉之間的教育品質和教學水準正在縮小。不僅如此,寧夏還將“教育扶貧”與脫貧致富緊密結合起來,扶貧車間建在哪,幼兒園就建在哪。吳忠市同德村新絲路宸德服飾的扶貧車間裏,來自村裏的50多名婦女正在趕制一批秋季校服訂單。距離車間不到100米的地方,就是幼兒園。村民羅蘭説:“村裏的幼兒園一學期只需要交450元生活費。如果沒有幼兒園,即使扶貧車間離家再近,也無法出來打工賺錢,更談不上照顧老人了。”

近年來,寧夏每年都從貧困山區選拔優秀初中畢業生到銀川六盤山、育才學校完成全日制、全寄宿制高中階段的學習,讓貧困地區的農村孩子到城市接受優質教育。截至目前,六盤山高中的高考本科升學率達到96%,已為寧夏南部山區一萬餘戶農民每戶家庭培養了一名大學生,落實了教育扶貧等優先發展戰略。一位寧夏教育界資深人士坦言:“除了老師‘苦教’,家長‘苦供’等人所共知的原因外,這些貧困山區來的孩子苦學的場景令人難忘。”

隨著國家對西部貧困地區持續加大的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和硬體教育條件的改善,“教育扶貧之花”在貧困地區越開越艷麗,讓更多貧困家庭的孩子走出了大山,成為國家各行各業的棟樑之材,也為世界貧困國家和地區的精準脫貧提供了一個現實的“中國樣板”。(央廣評論員 郭長江)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