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在減貧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總結出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成功經驗。通過人工造林、飛播造林種草等方式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産業,沙漠從此變良田;鋪設太陽能電池板,光伏發電不僅滿足農民日常用電,多餘的電量還可有償併入國家電網;打造生態雞蛋供應基地,將貧困地區的傳統農業提升到蛋雞養殖、蛋品加工、物流和電商等産業充分融合的現代農業;建設托養中心,“一站式”解決了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的居住、生活、醫療、照護、康復等難題;利用“扶貧車間”擴大就業,生産傢具、紡織品及其他手工製品,讓無法外出打工的留守婦女在掙到錢的同時兼顧了家庭;綠色扶貧、光伏扶貧、健康扶貧、複合型産業脫貧新機制……這些減貧實踐不僅造福了貧困地區的人民,也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出了寶貴的中國經驗與中國智慧。 【 La voie de la prospérité 】【 Path to Prosperity
...

  • 20世紀70年代,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地區的土地80%沙化,老百姓叫苦連天。如何扭轉生態惡化趨勢?如何將生態資源轉換為經濟資源?當地政府絞盡腦汁想出了六大獨門秘籍。

  • 河邊村交通不便,生産生活條件極差,經濟發展所需的各種資源嚴重缺乏。2015年中國農業大學李小雲教授來到這裡,開始了他的脫貧實驗……

  • 駐馬店上蔡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其中持證殘疾人8052人,佔全縣貧困人口的15.36%, “照看一個人,拖累一群人,致貧一家人”的問題突出。為解決因殘致貧家庭難題,探索出一條創新脫貧之路……

  • 近年來,隨著扶貧事業的深入開展,精神脫貧逐漸成為扶貧事業的重中之重,如何將“扶貧”與“扶智”並舉成為當前農村扶貧事業的重大挑戰。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用教育打開了扶貧新思路……

  • 井岡山是典型的內陸山區縣級市,境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受自然條件制約等多因素的影響,貧困面廣、貧困程度較深。井岡山用改革思維和創新辦法推進脫貧攻堅工作,被評為2017年中國改革年度十大典型案例……

  • 河北威縣自然資源匱乏,是出名的“面積大、破敗、貧窮”大縣,當地政府結合實際情況摸索出一種嶄新的産業扶貧和資産收益扶貧模式——“金雞幫扶”模式。

  • 在2014年之前,貴州省丹寨縣只是一個不知名的國家級貧困縣。萬達集團通過包縣幫扶丹寨縣,使丹寨小鎮從默默無聞的貧困縣,一躍成為黔東南州的“旅遊新星”。這背後是企業扶貧新模式的巨大力量……

  • 漢中市自然條件差,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特別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和貧病交加人員在貧困人口中佔比大,脫貧難度大,是脫貧攻堅難啃的硬骨頭。如何“祛病根、除窮根”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環節……

  • 貧困地區有勞動能力的留守婦女和老人由於技術水準較低或家庭問題無法外出打工,就業扶貧政策難以有效開展。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探索了一種利用扶貧車間擴大貧困群眾就業的扶貧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