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鹽源蘋果種植致富帶頭人:從一家果園“照顧”到一方果園

發佈時間:2019-09-23 11:11:04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嚴易夢 | 責任編輯:殷曉霞

關鍵詞:種植模式,1986年,致富,帶頭人,照顧

四川鹽源蘋果種植致富帶頭人:從一家果園“照顧”到一方果園

  李加祿和妻子照看自家蘋果園。 王磊 攝

(愛國情 奮鬥者)四川鹽源蘋果種植致富帶頭人:從一家果園“照顧”到一方果園

中新網鹽源9月23日電 題:四川鹽源蘋果種植致富帶頭人:從一家果園“照顧”到一方果園

作者 嚴易夢 起鈺婷 湯雁

“種蘋果就像培養娃娃一樣,隨時隨地都要關注,現在,哪怕一個蘋果突然放到我面前,我也認得它是從哪棵樹上下來的。”望著自家園子“一樹蘋果壓枝頭”的盛景,50歲的四川鹽源農民李加祿感嘆,30多年的蘋果種植史,既種出了他與蘋果的“感情”,也種出了自己與鄉親們的財富。

李加祿的60多畝蘋果園位於鹽源縣下海鎮龍泉村。鹽源縣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涼山州西南部,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為了改變貧困現狀,鹽源縣利用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壤富含有機質等“得天獨厚”的環境,于上世紀80年代掀起種植蘋果的熱潮。

  李加祿家的果園和放農具的房子。 王磊 攝

1986年,受鹽源縣大面積種植蘋果的影響,18歲的李加祿開始跟著父親種蘋果。然而那時的蘋果還只是“金帥”“元帥”等“老富士”系列,因著色晚而常常錯過上市時間。在與市場上的“煙富”系列進行對比後,李加祿從1998年開始引入“煙富”品種。

“以往老品種的蘋果每斤只能賣1塊錢,而現在的蘋果個頭大、顏色好、上市早,每斤大約能賣2塊多。”李加祿介紹,3畝多的“煙富”系列讓自己第一年賣了8000多元,第二年賣了2萬6千多元,而之前10多畝的“老富士”一年最多賣2萬多元。

因引進新品種産出的蘋果又紅又甜,李加祿的果園吸引了周邊不少鄉親們前來討教。“好東西應該跟大家分享,既然我種好了,也要帶動周邊的人一起把蘋果種好。”李加祿毫無保留地將種植經驗傳授給鄉親們,並歡迎他們來自家的果園採枝,拿回去嫁接培育新品種。

後來,為了讓一方老百姓的蘋果都能賣到更好的價錢,李加祿鼓勵大家由從前的周邊銷售過渡到外地銷售,將蘋果銷售範圍擴大至雲南、貴州等地。他説,當時的蘋果在本地只賣得了8毛錢一斤,而運出去後可賣2塊多一斤,“只有蘋果到了外地實現增值,果農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蘋果的好。”

2011年,因為一系列環境因素導致蘋果授粉不均勻,蘋果樹遲遲不能“坐果”。了解到了昆蟲授粉可以改善人工授粉不均勻、果子品種單一等弊端後,李加祿首先帶頭養殖蜜蜂,加之李家的蜜蜂每年能帶來四五十萬元的收益,這一模式便很快在村裏推廣開來。

李加祿告訴記者,接下來,他打算將本村一部分喪失勞動力的人組織起來,讓他們通過養殖蜜蜂實現自力更生。

長期以來,李加祿每天都會不定時地到自家果園照看蘋果是否遭遇蟲害、枝條是否管理到位等。近四五年來,他更是擴大了“照顧”的範圍,常常到其他農戶的果園去指導他們如何科學種植蘋果、高效管理果園。一年中,得到李加祿幫助的農戶至少有三四百戶。

如今,走進龍泉村,除了枝頭沉甸甸的紅蘋果,還能看見不少新修的小洋房。李加祿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村現在已經有60%以上的農戶都住上了新洋房。而這些成果都源於一系列種植模式的改善。“從曾經的畝産6000斤,提高到畝産10000斤,現在我們的蘋果大了、口感好了,老百姓的收益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李加祿自豪地説。(完)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