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為禿嶺披綠 敢向貧困宣戰

發佈時間:2019-08-19 14:52:31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宋喜群 | 責任編輯:趙斌宇

關鍵詞:山城堡戰役,隴南,安定區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

紅二十五軍1935年8月2日進入甘肅;中共中央率領的一方面軍翻雪山、過草地,歷經千難萬險,于1935年9月初進入甘肅迭部縣境內,攻克天險臘子口,打贏了關係紅軍能否實現北上抗日戰略方針的生死存亡之戰;紅二、四方面軍從1936年8月進入甘肅。甘肅是各路紅軍長征都經過的省份,紅軍在甘肅的活動,前後共約一年半時間。

紅軍長征途中,在甘肅召開了俄界會議、哈達鋪會議、岷州會議、榜羅鎮會議等一系列重要會議,對中國革命産生了重大影響。“榜羅鎮會議”正式決定,以陜甘蘇區作為領導中國革命的大本營。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勝利會師,11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取得山城堡戰役的重大勝利。山城堡戰役是三大主力紅軍會師後,團結一致取得的第一個大勝利。

1.不朽詩篇《七律·長征》在這裡誕生

回望歷史,我們的目光定格在1936年9月哈達鋪鎮,深夜的義和昌藥鋪窗欞上還有身影伏案。這是毛澤東同志的身影,他在這裡創作了不朽詩篇《七律·長征》。在榜羅鎮的一顆核桃樹下,他親自公開朗誦了這首詩: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薄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8月15日,“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採訪活動,走進甘川交界的甘南州迭部縣達拉鄉高吉村和天險臘子口,開始了甘肅段的行程,著名的俄界會議曾在高吉村召開。

在高吉村村民冷草家的舊居裏,冷草回憶起祖輩人講述的故事:“‘老鄉你好,我是毛澤東。’這是毛主席和爺爺阿巴説的第一句話。”冷草是阿巴的孫媳婦,現在看護著毛澤東同志住過的木樓和小院。阿巴的後人35年前從這個院子搬出。“父親(公爹)去世前囑託我説,這是毛主席住過的房子,要保護好。”冷草説,最近這10年,她堅持打掃衛生,保護這裡的一草一木。

2.一場“環境革命”在隴上展開

記者看著眼前這個乾淨的小院,院外乾淨的小路,以及山環水繞綠樹環抱的村子、逐漸增多的遊人,這不正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發展的縮影嗎?

2015年以來,甘南州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環境革命”,全方位、分層次、有步驟地縱深推進“十大領域”治理提升行動,大打環境“翻身仗”,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旅遊收入長足進展,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近年來,甘南州黨委牢記“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的囑託,廣泛發動4萬多名黨員幹部組成脫貧攻堅突擊隊,按照“山大溝深不漏一戶家庭、山高路遠不漏一頂帳篷、山重水復不漏一個群眾”的要求,大力開展脫貧攻堅行動,加快各類資源要素向貧困村傾斜、向貧困戶聚集。截至目前,全州剩餘貧困人口2.16萬,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89%,合作市作為甘肅省第一批脫貧摘帽縣市順利通過國家驗收;今年4月份,迭部、卓尼等5縣達到脫貧標準,並被省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

文化旅遊業和現代農牧業是甘南州的兩大産業。迭部—舟曲—卓尼—臨潭紅色聖地旅遊風情線,是甘南發展文旅産業推出的一條精品線路,為發展全域旅遊起到了重要作用。2019年1至5月,全州共接待國內外遊客405.64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1.3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75%和19.96%。

隴南市宕昌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縣,宕昌全縣上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紮實有序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在完成去年退出43個貧困村、脫貧2.01萬貧困人口任務的基礎上,今年計劃退出121個貧困村、脫貧3萬人,其創造的産業扶貧“宕昌模式”被省裏肯定推廣。

在隴南人民脫貧攻堅道路上,隴南兒女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逢山開路遇水搭橋。2016年12月26日,蘭渝鐵路哈達鋪站投入運營,宕昌到重慶只要4個小時即可到達,哈達鋪至隴南只需1小時,岷縣至哈達鋪僅需17分鐘。隨著一條條公路、鐵路建設、通車,隨著航線開通,隨著電商的發展,深山中的宕昌與世界近了,深山中的隴南與世界近了。隴南仿佛被一雙有力的巨手,從深山中托舉出來,隴南風光之美、物産之豐一下子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3.向脫貧攻堅發起總攻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8月17日,記者在榜羅鎮會議紀念館前見到11歲的通渭縣榜羅鎮小學學生陳軍,他正和同學們用稚嫩的聲音朗誦《七律·長征》。這首詩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元素,已深深植入他們幼小的心靈中。

紅軍、共産黨人、英雄的中國人民,又何時懼怕過前進中的各種萬水千山!

位於甘肅中部的通渭縣,2011年被國家列入六盤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通渭境內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災害頻繁。新中國成立近70年來,通渭以及定西全市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在這片“苦瘠甲于天下”的黃土地上,修建梯田,種草植樹,發展馬鈴薯、中藥材等産業,正在向脫貧攻堅發起總攻。

在榜羅鎮會議紀念館的院子裏,一群參加通渭書畫文化藝術的書畫家遇見紅軍後代葉繁榮等人,書畫家們興奮地和紅軍後代們合影留念,為他們的文化之旅留下紅色記憶。通渭文化底蘊深厚,文化氣息濃厚,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為通渭發展文化旅遊産業提供了便利條件。目前全縣旅遊接待人數達38.6萬人次、增長29%,實現旅遊總收入1.36億元、增長30%。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定西,給定西人民以極大鼓舞。在各級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定西人民引來洮河水,敢為禿嶺披綠,敢向貧困宣戰。定西全市貧困人口從2013年的84.2萬人減少到2018年的23.95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1.7%下降到9.12%。2019年,安定區、隴西縣、臨洮縣、漳縣、渭源縣5個縣區將整體脫貧摘帽;2020年,通渭縣、岷縣2縣也將整體脫貧摘帽。定西市委書記唐曉明説:“定西一定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的總體部署,把脫貧攻堅工作紮實有效地做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定西絕不拖全省和全國的後腿。”

會寧縣中川鄉大墩梁烈士陵園,年僅28歲的紅五軍副軍長羅南輝和887名紅軍英烈就長眠在這片熱土。大墩梁、華家嶺,這些昔日的荒山禿嶺,在通渭、會寧等地幹部群眾多年辛勤汗水的澆灌下,已披上綠色。

這片土地有多貧瘠,這裡的人就有多堅強。甘肅人民憑著艱苦卓絕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鄉的面貌。會寧縣是西部教育強縣,自恢復高考以來,會寧向全國輸送大學生11萬餘人,其中獲得博士學位的1100多人、碩士學位的5500多人,形成了領導苦抓、家長苦供、社會苦幫、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三苦兩樂”精神。

(本報記者 宋喜群)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