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武義扶貧幹部與40多根拐杖:一根拐杖一段脫貧情

發佈時間:2019-08-09 09:02:32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奚金燕 | 責任編輯:趙斌宇

關鍵詞:董春法,拐杖,山民,幹部

(愛國情 奮鬥者)浙江武義扶貧幹部與40多根拐杖:一根拐杖一段脫貧情

中新網金華8月8日電(記者 奚金燕)在浙江省武義縣原扶貧辦主任董春法家中,收藏著40多根拐杖,有的漆面亮麗、雕工精緻,有的就是一根不經修飾的滕枝。每一根拐杖背後都是一段脫貧故事,更凝聚著武義五萬多下山脫貧農民的濃濃情意。

這些拐杖的由來,深藏在一張張老照片裏。1993年,董春法任武義縣扶貧辦主任,基本走遍了武義13個貧困鄉鎮、700多個自然村。

一張拍攝于1998年6月4日的老照片讓董春法印象最深刻,這是他和新宅鎮大萊村炳坑自然村村民們下山前的合影,“中間這個笑得靦腆的叫陳忠澤,如今早已搬遷下山,在炳坑新村蓋起了四層半新樓。”

回憶起當年第一次到炳坑村調研時,董春法記憶猶新,“我看到山民們蓋的房子是用木板釘起來的,用粽葉當瓦片,心裏十分難受。”

那時的武義縣是典型的山區貧困縣,像炳坑村這樣經濟落後、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的自然村還有很多,脫貧任務十分艱巨。見到此情此景,董春法暗下決心,一定要讓村民們實現下山脫貧,從閉塞的深山走出來,去異地發展。

“開始很多人罵我,説董春法吃飽了沒事幹,我們就不搬。”董春法説,那時他也理解村民的想法,因為“金窩銀窩不如自家草窩”,“可從長遠來看,在山上出門難、上學難、掙錢難,只有搬遷下山才能讓農民過上好日子。”

為了提高村民的積極性,董春法喊來了已經成功下山的第一批村民,到山上“現身説法”。在董春法和同事們的堅持不懈下,武義五萬深山農民成功搬遷下山。

如今經過奮鬥,村民們錢袋子鼓起來了,年收入從原先的二三百元增加到幾萬元;房子車子也有了,走進炳坑新村只見十幾幢新樓房一字排開,一磚一瓦光潔明亮。

村民直言這樣的生活在二十多年前根本無法想像,“感謝黨和政府,感謝董主任幫助我們搬遷下山!”

除了這張老照片,董春法還收藏了2萬多張扶貧老照片,有山民們的舊房子,有搬遷下山後蓋的新樓房,還有董春法和山民坐在一起做搬遷下山工作的,“當時下山脫貧工作很艱巨,山民們不願意搬遷下山,我一次不行,兩次甚至三次找到府,直到他們願意為止。”

董春法61歲退休後,村民們不約而同地送來了拐杖,“他們説我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送拐杖給我,要我以後多到村裏跑跑。”

如今,董春法已經77歲了,依然腿腳不歇,挑起了向社會各界介紹、傳播武義下山脫貧經驗的擔子。他説:“只要走得動,這和大山結緣的工作就一直會幹下去。”

董春法的故事也是武義縣脫貧史的生動縮影。武義縣從1994年推出下山脫貧,至今已有400多個自然村整體搬到山下,5萬多名生活在窮山窩的農民與貧困告別,也為中國提供了異地脫貧的改革樣板。(完)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