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到了歲末,今年對於中國對外援助來説,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發生了眾多重要的大事,對於未來中國對外援助的發展會産生深遠的影響。我們在這裡進行一一盤點。
一、亞吉鐵路開通 中非基礎設施合作進入新階段
1月1日,全長752.7公里的聯通衣索比亞亞的斯亞貝巴和吉布地的電氣化鐵路正式通車,這條鐵路被視為是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十大合作計劃”的早期收穫,也是中非“三網一化”(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區域航空網、工業化)和産能合作的標誌性工程。這條鐵路採用了中國鐵路標準,並且在通車後,中國承建企業還將為亞吉鐵路提供6年運營維護合同和2年技術服務合同,將中國鐵路運營維護管理經驗引入到非洲。亞吉鐵路開通,標誌著中非基礎設施合作進入新階段。
二、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成立 推動中國對外援助專門化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揭牌儀式
3月,中國政府公佈《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宣佈組建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作為國務院的直屬機構,並將商務部對外援助工作的有關職責,和外交部對外援助協調等職責整合於整個新機構中,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負責擬定對外援助戰略方針、規劃、政策,統籌協調援外重大問題並提出建議,推進援外方式改革,編制對外援助方案和計劃,確定對外援助項目並監督評估實施情況等。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的組建對中國對外援助的發展意義深遠,在國際和國內社會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國際社會期待通過建立統一的援助機構,中國對外援助機構將變得更加有效和更統一,推動中國成為發展融資更為重要的提供者,在全球發展合作中扮演更有利的角色,從目前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官方網站上發佈的合作署主要領導參加的各種會見和會談活動資訊來看,國際主要雙邊援助機構、多邊援助機構、非政府組織以及私營部門的代表都紛紛拜訪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交流資訊和商議合作等。國內社會則期待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的成立能夠有效改變當前我國對外援助管理碎片化的局面,能夠更好地服務於“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目前,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的組建工作進展順利,9月,中英法文門戶網站上線運作,合作署的內設機構基本確定。
三、中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 第一個援助巴基斯坦項目圓滿結束
4月23 日,中國 " 南南合作援助基金 " 對巴基斯坦援助項目結項儀式在伊斯蘭堡舉行,標誌著該框架下對巴援助項目圓滿完成。中國“南南合作基金項目”是2015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宣佈設立的,首期提供20億美元,2017年,中國又增資10億美元,支援發展中國家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幫助巴遭受戰亂和自然災害影響的聯邦部落地區和俾路支省改善民生,2017年11月“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世界糧食計劃署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執行,該項目歷時四個月,幫助巴聯邦部落地區約 8100 個家庭進行重返家園後的生活安置,併為俾路支省 423 所學校提供教學設施及學習用具,惠及近 24 萬當地民眾。該項目的順利完成標誌著“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這種新型的中國對外援助方式進入了實質性的運作階段。
四、第七次北京中非合作峰會 為未來中非合作規劃藍圖
第七次中非合作峰會 圖片來自 新華網
今年9月,第七次中非合作峰會在北京召開,和歷屆峰會相比,這一次峰會規模最大,來自中國和53個非洲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代表團團長、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以及外交部長和負責經濟合作事務的部長分別出席了峰會和部長會。此次峰會發表了《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19-2021年)》,對未來三年中非在政治、經濟、社會發展、人文、和平安全和國際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內容、方式、規模都進行的深入的規劃和設計,中國提出要通過政府援助、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融資等方式,再向非洲提供600億美元支援,提出了實施産業促進行動、設施聯通行動、貿易便利行動、綠色發展行動、能力建設行動、健康衛生行動、人文交流行動和和平安全行動等八大行動計劃,這一次峰會為未來中非合作的不斷推進和發展提供了規劃藍圖。中國對非戰略的不斷成熟和完善,對國際社會對非政策文件的調整産生了積極的影響,西方國家也紛紛出臺新的對非政策文件,調整對非戰略,為非洲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環境。
五、日本宣佈停止對華援助 中國從受援國向援助國轉變
10月,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前夕,日本廣播協會刊發題為《日本結束對華援助,今後朝“對等”發展》的文章,這是日本繼2008年停止對華貸款援助後,並且逐漸減少對華無償援助和技術援助額度後,最終停止對華提供官方發展援助,從而中日之間在國際發展合作領域的關係將更多朝向合作方向邁進,中國和日本將更多通過三邊合作機制和其他多邊機制進行合作。2007年,中國國家統計局宣佈我國每人平均國民總收入在2006年已經達到了201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我國已經由低收入國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則早在1997年就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因此,世界銀行早在2000年就開始停止對華提供軟貸款,2005年世界糧食計劃署宣佈停止對華提供糧食援助,2009年德國宣佈停止對華提供援助,2011年英國宣佈停止對華援助,絕大部分的傳統援助體都逐漸減少或停止了對華官方發展援助,轉向和中國開展共同合作或三方合作,中國在國際發展合作領域從“受援國”轉變為“合作國”和新的發展資源“提供國”。
六、中國援非農業項目案例報告發佈會 標誌著中國開始注重南南合作知識産品的生産和推廣
10月29日,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紐約聯合國共同舉辦中國援非農業項目案例研究報告發佈會,這是中國政府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首次進行此類合作,該研究報告通過對幾內亞比索的農業技術合作項目和莫三比克的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兩個農業援助項目的評估,以展示南南合作可以實現的目標。該案例報告的發佈標誌著中國政府和聯合國系統為代表的國際多邊合作方式和內容的延展,從資金合作、技術合作開始走向知識合作。9月,中國農業大學中國南南農業學院在聯合國總部召開的全球南南合作智庫聯盟的智庫對話會上發佈了“南南合作評估報告”,分享中國-坦尚尼亞南南合作的成果。
七、全球農業南南合作高層論壇 推動全球農業南南合作
11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中國農業農村部在湖南長沙聯合舉辦“全球農業南南合作高層論壇”,推動全球農業南南合作。中國始終積極參與全球農業南南合作,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及三方合作項目的最大的資金提供者和派出專家數量最多的國家。中國曾先後兩次向聯合國糧農組織捐贈8000萬美元建立信託基金,推動全球農業南南合作,目前中國信託基金項目已經在11個國家執行了12個國別項目,派出近300名中國專家和技術員為當地農民和技術人員開展實地示範和培訓,同時組織了超過50個來華能力建設培訓團組,包括高級官員和專家在內的500余人訪問了中國。此次論壇還發佈了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項目一期評估報告。
八、巴新第二十六次APEC峰會 開創中國和太平洋島國合作新機遇
11月,習近平主席出席了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舉行了第26次APCE峰會,在峰會期間,再次和8個太平洋建交島國領導人也舉行了集體會晤。中國表示要和太平洋島國共同推動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支援島國推進“藍色太平洋”倡議,將向各島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攜手推動《巴黎協定》有效實施,促進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中國和太平洋建交島國之間合作不斷深化開始於2014年,當時習近平主席首次訪問斐濟,並首次與8個太平洋建交島國領導人舉行集體會晤,提升了中國和太平洋島國之間的關係,拓展了務實合作,尤其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提出來後,中國和太平洋島國地區的基礎設施與互聯互通建設、海洋開發、環境保護、漁業資源開發利用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都開展深度合作。
九、對外援助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公開徵求意見
11月,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發佈《對外援助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並且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共六章四十二條,明確了對外援助的基本概念和主管部門職責,明確了對外援助政策的規劃的內容和主要負責機構,明確了中國援助資金的三種類型以及各種類型資金的使用用途和管理規定,明確了項目援助是我國對外援助的主要方式,確定了各級政府機構的管理職能,明確了對外援助的監督和評估以及相關法律責任等。《對外援助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的發佈也標誌著我國對外援助將朝著更加制度化和規範化發展。
十、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55週年 衛生援外成為中非合作的重要內容
今年是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55週年,中國在1963年向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派遣了第一支援非醫療隊,目前,在非洲的45個國家都有中國醫療隊的身影,前後共有2萬多醫務人員遠赴非洲參加援外醫療的工作,55年來共醫治了2.2億的非洲患者。除了派遣醫療隊外,目前中國在非洲32個國家有中國援建的醫院,已經與衣索比亞、桑給巴爾等15個非洲國家的醫院簽署了對口醫院合作協議,在維德角、衣索比亞、辛巴威、獅子山、馬拉維、迦納,以及馬達加斯加等7國開展婦幼健康示範項目,舉行超過30次的“光明行”活動,派出200多眼科專家,為9000多名非洲白內障患者進行手術,衛生援外已經成為中非合作的重要內容。
(作者唐麗霞,教授,博士,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中國南南農業合作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