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走出一條旅遊扶貧之路 好風景變為好“錢景”

發佈時間:2018-12-11 13:22:03 | 來源:海南日報 | 作者:磊磊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旅遊扶貧,保亭縣,扶貧資金,鄉村旅遊開發,旅遊企業

  環境優美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什進村。 武昊 攝

  在保亭三道鎮番庭村,遊客騎行在民族氣息濃厚的村莊中。武昊 攝

  在保亭檳榔谷景區“惠農街”,村民向遊客售賣熱帶水果。 武昊 攝

  遊客在保亭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體驗懸崖鞦韆項目。 武昊 攝

   原題:保亭探索以旅帶農、興旅富民,走出一條旅遊扶貧之路 好風景變為好“錢景”

截至目前,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已經帶動全縣680戶貧困戶1685人吃上旅遊飯。這個數據的背後,是保亭探索旅遊扶貧新模式取得的成效。

“保亭擁有兩家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還有神玉文化旅遊區、布隆賽鄉村文化旅遊區等,旅遊資源豐富。即使保亭目前仍屬於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但是我們將優勢旅遊資源與全縣扶貧工作結合起來,以旅帶農、興旅富民,從而實現旅遊扶貧,我們很有信心!”保亭縣委書記王昱正表示。

“公司+貧困戶”助農脫貧

發展産業是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旅遊扶貧也必須遵循這一原則。

在保亭縣三道鎮呀諾達旅遊文化風景區,景區積極扶持周邊什奮村的貧困戶發展玉米種植産業。為提高貧困戶的生産積極性,呀諾達採取“訂單農業”的形式,對貧困戶種植的玉米實行約價回收。2017年,公司還投入近2.5萬元,向貧困戶免費發放複合化肥、飼料等生産資料,進一步幫助貧困戶減輕負擔。

政府以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方式與旅遊企業合作共建扶貧示範項目,通過以“公司+貧困戶”的模式,為貧困人口提供創業、就業、增收平臺,是近年來保亭旅遊扶貧的新舉措。合作企業每年向當地政府支付利益分紅,利益分紅將用於貧困戶分紅和産業發展。

以三道鎮為例,該鎮政府今年投入了287萬元專項扶貧資金與呀諾達景區合作,呀諾達景區則探索創新“公司+貧困戶”農旅結合方式,在景區門口廣場處設立商鋪,作為精準扶貧産業項目示範點,公司對商鋪統一經營管理,並將每年盈利的13%發放給扶貧對象。

三道鎮今年還投入了409萬元引進台灣蘭花種植企業參與該鎮番庭村美麗鄉村建設,幫助村民發展蘭花種植和鄉村旅遊,實現農民不離鄉、不離土、不失地,就近就地就業增收脫貧。項目截至目前累計投入7500萬元,建設了組培室、蘭旅結合大棚、蘭花大棚,解決了三弓村什電、信海、番親、補鍋等村民小組30戶貧困戶143個勞動力就業,貧困戶通過參與項目用工,每人平均增收31200元,實現脫貧。

實現企業與村民雙贏

直接利用土地,支付租金只是旅遊企業與村民合作的第一步。保亭縣旅遊委還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民生建設,提高村民生活品質。

“實行景區帶村,定點幫扶模式,採取提供就業、設置攤位、物資採購、入股分紅、‘企業+農戶+旅遊’等方式讓貧困戶分享景區發展帶來的收益,做到精準幫扶。”保亭旅遊委副主任顏春海介紹稱。

景區方面,2016年,檳榔谷旅遊區出資600萬元建造小商鋪131間,建立“惠農一條街”,無償分配給農戶自主經營,保證農戶的再就業,提高農戶主動創業的積極性。

響水鎮今年則投入了300萬元扶貧資金與神玉島景區合作,採取“公司+貧困戶”的模式,景區與貧困戶簽訂食材供貨協議,助力農産品購銷,解決農産品賣不出、賣不到好的價格等問題,為貧困戶脫貧創收提供途徑。

“我們景區與貧困戶簽訂農産品採購合同,貧困戶提供禽類、蔬菜類等農産品,雙方達到互利共贏。”神玉島景區負責人説。

截至目前,神玉島景區累計帶動響水鎮266戶貧困戶1096人脫貧。

村民“回流”創業興業

還沒到週末,保亭保城鎮毛介村村民李亮家的民宿19間房已經被全部預定了。“自從開了民宿以後,收入高了很多。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門口就能實現致富了。”李亮高興地説。

因提供富有民族特色的飲食,房價經濟實惠,李亮的民宿吸引了很多遊客。到旅遊旺季時,李亮還請來村裏十多名村民過來一起幫忙。

以生態旅遊景區建設,帶動景區周邊村民創業就業,促進農民脫貧;以鄉村旅遊開發帶動農村集體土地流轉,促進農民增收;以旅遊“農家樂”發展促進農村人口創業就業,帶動貧困戶致富;以鼓勵度假區、景區周邊有條件的村莊發展鄉村民宿……保亭這些旅遊扶貧措施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保亭縣政協副主席、旅遊委主任林孟地介紹,保亭縣今年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6584人,旅遊産業帶動貧困戶1287戶4234人吃上旅遊飯。旅遊業已然成為保亭的支柱産業。越來越多的村民享受到旅遊産業發展帶來的“紅利”,旅遊扶貧成效明顯。(磊磊)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