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頭蹲點住戶 推進産業扶貧——記安徽省臨泉縣委書記鄧真曉

發佈時間:2018-10-10 13:57:34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常河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鄧真曉,扶貧基金會,住戶,扶貧模式,扶貧開發

下午6點半,11個議題的縣委常委會結束,縣城已經亮起了路燈,鄧真曉立刻驅車趕到20公里外的長官鎮邢莊村,他要看望幫扶對象趙燈貴。

從2011年到2013年,趙燈貴的父親和兩個弟弟先後因病去世,留給趙燈貴的除了悲痛,還有一身債務。之後,小弟媳又離家出走,留給他3個未成年的孩子。2014年年底,趙燈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就是那一年,鄧真曉從合肥“首善之區”的廬陽區調任臨泉縣委書記,在了解了趙燈貴的情況後,主動與他結了對子,幫助老趙疏導心結,並捐助了4隻山羊。精神振奮起來的趙燈貴很快找到了脫貧門路,秋季把自家地裏的紅薯加工成紅薯粉拿到市場上賣,趁著農閒幹些建築活,把4隻羊發展到15隻……摘掉了貧困帽的趙燈貴通過危房改造貸款,蓋起了3間高大敞亮的瓦房。

在趙燈貴家,鄧真曉詢問了老趙最近的情況,勉勵他脫貧之後,要承擔起“鄉賢”的責任,多向群眾宣傳扶貧脫貧政策。

回城時,已經是晚上8點多,鄧真曉匆匆吃了飯,又回到辦公室,那裏,幾個前來臨泉投資的客商還在等著他……

“這就是鄧書記工作的常態,4年了,一直如此。”臨泉縣委宣傳部部長徐紅艷説。

2014年,鄧真曉從省城調任全國第一人口大縣、安徽省脫貧任務最重的國家級貧困縣臨泉縣任縣委書記兼阜陽市委常委。鄧真曉鄭重承諾:“臨泉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不離開這個崗位;臨泉一日不摘帽,我就一日不離開臨泉這片土地,誓與230萬臨泉人民同進退、共命運。”

針對臨泉縣基層幹部年齡老化、精氣神不足、活力不夠的現狀,鄧真曉採取培養一批80後鄉鎮黨政正職、選拔一批35周歲以下鄉鎮黨政正職、因崗量才交流一批科級領導幹部、全面培養一批有潛質複合型幹部的“四個一批”幹部活力工程等一系列具有較大突破性的措施,拓寬了幹部來源渠道,改變了幹部精神面貌。

鄧真曉帶頭踐行一線工作法,研究制定《縣鄉領導幹部密切聯繫群眾九項制度》,帶頭蹲點住戶,堅持每月至少一次住在群眾家,足跡遍佈全縣395個村,臨泉縣級層面出臺制度的思路和依據有很多都來自蹲點住戶得到的第一手資訊。

臨泉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安徽省深度貧困縣,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2.3萬人、貧困村96個,歷史欠賬多,貧困基數全省最大。壓力反而激起了鄧真曉的鬥志。他指導構建了特色産業、務工就業、健康脫貧等“1+25+18”政策體系,創新推行園區帶動、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帶動、經營大戶帶動和貧困群眾自主發展産業的“四帶一自”産業扶貧模式,並被作為經驗在全省推廣。整合資源和積聚幫扶合力,成立全省首家扶貧基金會,吸納75家愛心企業加入,做大總量、盤活資金,實現可持續發展。鄧真曉還帶頭擔任一個貧困村的工作隊隊長,經常深入走訪到深夜。目前,臨泉縣已有46個貧困村順利出列、14.6萬貧困人口脫貧,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在全省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中獲得“好”等次。

鄧真曉上任之初,臨泉頭戴“禁毒、綜治、信訪、計劃生育、黨風廉政建設”5頂國家和省市的落後帽子,鄧真曉牽頭制定對鄉鎮黨委政府的“五率兩禁”考評機制,開展嚴打毒品犯罪攻堅戰和禁毒嚴打百日行動,從打、控、防三個層面系統治理,舉全縣之力堅決打贏這場輸不起的禁毒人民戰爭,一舉摘掉了全國毒品問題掛牌整治地區的“帽子”。

鄧真曉提出富民強縣安居樂業的奮鬥目標,全力推進“大建設”“大招商”“大環境”,走好交通先行、工業突圍、農業轉身、城鄉統籌、全民創業“五條路徑”,打造“活力臨泉”“綠色臨泉”“平安臨泉”。在3年多時間裏,新修的近3000公里國省縣鄉村道路,徹底破除曾經制約發展的交通瓶頸。面對工業短板,鄧真曉帶領相關部門重點扶持化工、釀造、醫藥、食品等傳統産業,加快培育機械電子、脫水蔬菜、農牧産品深加工等優勢産業,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短短3年時間臨泉財政收入翻了一番,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穩居全省第一。

2017年8月,安徽省62個縣(市)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出爐,臨泉縣綜合實力上升較快,躋身縣域綜合競爭力第10名,較上屆上升21位。

《光明日報》( 2018年10月09日 03版)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