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棉花“一枝獨秀”到産業“百花齊放”

發佈時間:2018-09-05 09:36:35 | 來源:農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烏蘇市,奎河,産業融合,測土配方施肥,棉花種植

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蘇市積極調整農業産業結構,打破以往棉花“一枝獨秀”的局面,將全市農牧區分為玉米、番茄、優質高産棉花、綠色無公害蔬菜和農區育肥基地四個片區,形成了適宜各鄉鎮發展的農業生産格局。同時通過提升農業標準化生産水準,推動産業融合,使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更大的效益,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産業區域化:“插花地”連成片

記者在烏蘇市夾河子鄉採訪時看到,連片的菜地裏都是綠油油的蔬菜,過去什麼都種的“插花地”幾乎見不著了。談到原因,夾河子鄉黨委書記楊萬金告訴記者,夾河子鄉是市郊鄉,在烏蘇市實施的農業産業化區域佈局中,這裡被確定為綠色蔬菜産業區。

依託各具特色的地理環境和不同的産業基礎,形成種植業的區域化産業佈局,是烏蘇市發展新型農業的重要舉措。

“烏蘇市現有耕地近百萬畝,由南部山區到北部平原,自然條件和生産環境差異很大。曾經,由於農民對市場判斷能力有限,盲目跟風,各個區域沒有形成適宜的主導優勢産業,不僅種植業缺乏發展後勁,也使農民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烏蘇市副市長牛義強表示。

針對這一問題,烏蘇市委、市政府經過反覆調研,提出了“突出特色抓産業、圍繞市場調結構、依託科技創品牌、改善設施促增收”的發展思路。針對各鄉鎮場不同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和産業基礎,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在全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區域化産業佈局——

以北部車排子鎮等鄉鎮為主,形成優質棉花生産區,棉花播種面積佔耕種面積90%以上。這一區域重點發展高新節水等先進的農業新技術,在棉花産量和品質上下功夫;同時鼓勵西大溝鎮等4個次宜棉區的鄉鎮退出棉花種植。今年全市棉花播種面積已由80多萬畝調整為65萬畝。

以西大溝鎮等鄉鎮為主,形成玉米産業區,玉米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該區域的目標是依託烏蘇市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天玉澱粉廠,重點加快玉米高産技術的推廣應用。現在,這裡已成為天山北坡最重要的玉米集中産地。

以吉爾格勒特郭楞蒙古族鄉、皇宮鎮等鄉鎮為主,形成制醬番茄種植區,今年種植面積8萬畝。為了錯開採摘和供應期,種植上分為早中熟和晚熟兩個區域。規模化種植還帶動了當地制醬生産能力由兩萬多噸上升到6.5萬噸。

以八十四戶鄉、夾河子鄉等鄉鎮為主,形成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産區和農區育肥基地。蔬菜播種面積佔總播種面積的68%。這一區域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並提倡通過土地置換、租讓、流轉等方式,已形成7萬畝蔬菜的種植規模,並打造了兩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

通過種植業産業化區域佈局,烏蘇市實現了優勢産業向適宜地區集中,一批專業種植鄉鎮和特色産品村組脫穎而出,在全市形成了不同種植區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生産標準化:每個示範區都有龍頭企業帶領

記者在烏蘇市農村採訪時,印象最深刻的是,農田中劃分村民承包地的田埂子消失了,一塊塊上千畝的大條田種上了同一種莊稼,十分壯觀。烏蘇市通過租賃、轉讓、託管等形式整合到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手中,讓他們成為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産的主力。

眼下,夾河子鄉奎河村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無公害番茄基地裏,3000多畝番茄已進入成熟期。奎河村黨支部書記阿不都熱依木·米吉提高興地説:“村裏成立了種植合作社,以每畝地500元至600元的價格流轉,進行土地整合。整合後去埂還田,統一種植高産品種,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地膜覆蓋、滴灌等標準化生産新技術全面推廣應用,種植面積較原來增加17‰,滴灌用水量較原來節約20%。現在,番茄畝産能達到2000斤以上,每畝至少增收1000元。”

楊萬金告訴記者,夾河子鄉深入實施“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農業産業化經營模式,鼓勵企業與農戶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大力發展訂單農業。

“自2013年底被列入‘第八批國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市’項目縣市後,烏蘇市開始整建制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産,促進了全市農業現代化建設。”烏蘇市農業局局長陳金都介紹,在整建制推行農業標準化進程中,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實施去埂還田和土地整合是重要抓手。這些新型經營主體為推進農業標準化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更有利於將先進的生産技術、經營模式的應用。

據陳金都介紹,為推進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兩年來烏蘇市共整合土地80余萬畝,佔全市種植面積的33%,佔農村集體土地的55%,全市已有14個村整村實現土地整合。土地經營逐漸向農場主、種植大戶、合作社集中,為大馬力機械化作業、提高勞動生産率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市新成立土地整合合作社31家,都積極參與到了標準化示範區建設當中。

目前,烏蘇市已建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22個,建設面積達到23.3萬畝,每個示範區都有企業或合作社帶領。示範區帶動完成土地整合55萬畝,推廣標準化生産技術規程40項,發揮了較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農區景區化:種莊稼變成“種風景”

垂釣莊園、農家樂、草莓採摘園、油桃採摘基地……如今走進烏蘇市,人們既可以領略鄉村民俗風光,又能體會綠色康養休閒,別有一番風味。

在烏蘇市八十四戶鄉巴海村田園綜合體內,年逾八旬的韓松奎和老伴正在自家認領的小菜園裏忙活著。老韓坐在小板凳上,一邊整理剛剛摘下的蔬菜,一邊和記者閒聊:“自打有了這一分地的小菜園,現在每天一大早,就從城裏開著電動車到菜地來,又能鍛鍊身體,又能夠吃上自家的新鮮蔬菜。”

近年來,烏蘇市大力發展農業觀光遊、休閒度假遊、民俗風情遊,進一步帶動農業轉型、農村發展、農民致富。

黃沂珍是巴海村出了名的蔬菜種植大戶。這兩年,黃沂珍在蔬菜大棚附近開起了農家樂,用的都是自己種的蔬菜。起初有些顧客買菜回去吃,現在採摘已經成為農家樂的重要經營項目之一。

據了解,八十四戶鄉共擁有草莓基地100余畝,葡萄、蘋果、蟠桃等果樹100余畝,蔬菜標準化示範園區5000余畝,為發展觀光農業打下了堅實基礎。八十四戶鄉副鄉長何薇介紹,近年來,八十四戶鄉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觀光農業,開辦農家樂、舉辦草莓採摘節等。今年,他們還投資400余萬元在鄉村安裝路燈、拓寬道路、打造景觀模型,進一步增加鄉鎮的觀賞性。下一步,還將發起市民認領“小菜園”活動,為農戶開闢一條致富新途徑。

據了解,烏蘇市近年來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差異化佈局,按照“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打造休閒農業綜合開發片區,構建採摘、垂釣、觀光一體化休閒農業綜合體系。通過對休閒農業進行立體開發,建成了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草莓採摘基地、油桃採摘基地、QQ休閒農場等休閒農業創意體驗基地6處,開發休閒農業精品旅遊線路3條。為了規範發展,烏蘇市還出臺了《農家樂服務品質規範》,依據品質規範推出建新農家樂、阿布都英葡萄園、希麥莊園、兄弟農莊等46家優質農家樂。

隨著種植結構調整、産業融合升級,在烏蘇市,農民種莊稼變成了“種風景”,實現了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促進了傳統農業向高效現代觀光型休閒農業的轉型。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