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動促聯動 共築大扶貧格局

發佈時間:2018-06-22 17:06:49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史志樂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扶貧,脫貧,政府,社會,貧困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博士後 史志樂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大扶貧格局”,這是習近平提出精準扶貧理念後的又一重大的理論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要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行百里者半九十,步入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期,各級黨委和政府在既有成績面前既不能急躁蠻幹,也不能消極拖延,既不能降低標準,也不能吊高胃口,要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黨政機關定點扶貧,調動社會各界參與脫貧攻堅積極性,並且提出,實現政府、市場、社會互動和行業扶貧、專項扶貧、社會扶貧聯動的大扶貧格局,共同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新時代脫貧攻堅:“互動”+“聯動”

政府、市場、社會互動已經成為新時代脫貧攻堅的重要特徵。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證明,政府、市場和社會處於不同的地位,承擔不同的職責,發揮不同的作用,它們在扶貧脫貧實踐中不斷融合、不斷互動、不斷互補,逐漸成為我國扶貧脫貧的核心力量。

政府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處於主導地位,具有不可推卸的政治責任,通過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推動扶貧開發的進程。但是政府在扶貧脫貧中存在“政府失靈”的風險,這就需要引入市場機制,彌補由於“政府失靈”帶來的問題。政府不應該作為脫貧攻堅過程中公共物品或準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而應該將其部分職能交由市場來完成,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的作用,實現市場與政府的有機結合。同時,政府在脫貧攻堅中缺乏靈活性,難以滿足貧困群體多元化需求,這就需要社會力量的進入,提高扶貧資源響應貧困群體需求的效率,增強貧困群體脫貧能力。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缺一不可,尤其我國脫貧攻堅是凝聚全體人民的宏大事業,不可能單純依靠某一方、某一個主體就能實現。在脫貧攻堅中也遇到不少問題,比如扶貧資金濫用、貧困人口等靠要、貧困縣摘帽難等,這些都暴露出我們沒有充分利用政府、市場、社會的作用。

脫貧攻堅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社會事業,涉及財政資金、産業發展、住房保障、醫療教育等多方面。近年來,國家不斷重視政府、市場、社會的融合互動,從政策法律上不斷予以重視和支援,充分釋放各方活力,構建多元化的扶貧主體,共同促進新型貧困治理體系的形成,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了重要保障。

行業扶貧、專項扶貧、社會扶貧聯動是新時代脫貧攻堅的重要路徑。我國在長期的扶貧脫貧實踐中總結了豐富的經驗和模式,尤其是注重發揮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專業特長與優勢,形成行業扶貧、專項扶貧、社會扶貧聯動的“三位一體”扶貧格局。

行業扶貧是指各行業主管部門結合本身部門職能,在資金預算以及項目規劃方面向貧困地區傾斜,以改善這些地區的發展環境和條件,比如教育部門要突出解決貧困生上學難等問題,自然資源部門要為貧困地區扶貧開發項目建設提供更多用地空間,金融機構要優化支付和信用環境以滿足貧困農戶資金需求等。

專項扶貧是指國家安排專項扶貧資金,由地方各級政府和相關扶貧部門,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並且建立“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集中扶貧資源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富民産業、增強人口素質,一般有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整村推進項目、以工代賑項目、産業扶貧項目、就業促進項目以及革命老區建設項目等。

社會扶貧是指動員和組織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貧困地區的開發建設。社會扶貧從國家扶貧行為來看,包括中央、省、市、縣各級國家機關定點扶貧、東西部扶貧協作、軍隊和武警部隊扶貧以及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扶貧。

我國扶貧開發已經從以解決溫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聯動的扶貧格局可以充分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資源、發揮各方優勢,三者相互聯繫、相互呼應、協調推進,共同促進貧困地區加快發展、促進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了重要支撐。

形成合力,構建大扶貧格局

在政府、社會、市場互動和行業扶貧、專項扶貧、社會扶貧聯動的多元貧困治理格局中,脫貧攻堅工作僅僅靠國家無償投入和黨政機關的幫扶已遠遠滿足不了新形勢的發展要求,必須要整合各類扶貧力量,形成扶貧開發的整體合力,構建大扶貧格局。

強化“大扶貧”組織領導,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多年來的扶貧脫貧實踐表明,我國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是取得貧困人口脫貧的重要保障。貧困治理已經成為我國政府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職責和工作,從國家層面設立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確立了“五級書記抓扶貧”的黨政領導負責制,形成了高效團結作戰的組織領導隊伍。因為“大扶貧”格局涉及面廣、牽涉部門機構較多,對於組織領導提出了更為艱巨的挑戰,為此需要各級各地積極完善扶貧管理模式、強化組織紀律建設、明確部門職能許可權、加強脫貧成效考核評估、積極落實黨政負責制,充分調動黨政領導幹部脫貧攻堅克難的積極性,發揮其示範帶頭作用。一方面強化黨政領導在脫貧成效中的重要作用,將各級黨委、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扶貧工作負總責的扶貧工作責任制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協調作用,從過去扶貧脫貧行動直接實施者轉變為扶貧脫貧的組織者和協調者,促進各級各部門齊心協力、共同擔當、資源共用、資訊互通。

創新“大扶貧”工作機制,提升貧困治理能力。在“大扶貧”的貧困治理格局中,需要從思路和做法上進行區別於傳統工作機制的創新,也就是要求打破傳統的單一貧困治理思維,創立多元參與、多措並舉、多線開路的局面。長期以來,扶貧開發被視作一種政府行為、一個政策術語,扶貧脫貧工作成為政府的“獨角戲”,扶貧效率也隨之大打折扣。為此,必須轉變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處理好“搭臺”與“唱戲”的關係,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的關係。建議積極吸引和鼓勵企事業單位、民主黨派、公益組織參與到貧困治理當中,廣泛動員個人通過愛心捐贈、志願服務、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參與扶貧,充分調動各方的主動性、能動性與創造性,形成政府、市場、社會互動的良性局面,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為貧困地區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服務與支援。

深化“大扶貧”資源整合,使各方優勢最大化。扶貧脫貧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社會實踐工作,在實際工作中也往往因為牽涉資金多、部門廣而産生問題。為此需要整合各方的優勢資源,並使其釋放真正的價值,尤其是要破解單線扶貧、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等問題,整合和統一扶貧項目和資金,建立長效機制,克服體制局限和部門偏見。行業扶貧要著眼于資源整合、力量整合,制定行業脫貧規劃和具體措施;專項扶貧要改變過去投入分散的狀況,集中于培育貧困地區主導産業和提高貧困地區綜合素質和發展能力;社會扶貧要挖掘潛力、擴大領域,在落實定點幫扶的同時,進一步動員和組織黨員幹部、優秀企業、愛心人士結對幫扶。只有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形成行業扶貧、專項扶貧和社會扶貧聯動的局面,才能發揮整體效益和乘數效益,提高扶貧脫貧成效。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