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隊員董詩凡 村民的“貼心”老表

發佈時間:2018-04-11 08:50:28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董詩凡,老表,烤煙産業,村民小組,農民專業合作社

董詩凡(左一)為當地群眾做核桃夏季管理培訓

52歲的他,主動報名參加駐村扶貧工作隊,被單位先後選派到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珠街彝族鄉子堂村、柯街鎮臘邑社區累計兩年,駐村500余天,足跡遍及昌寧縣8個鄉鎮20個村(社區),培訓村民100余場次6000多人次。

今年2月12日淩晨1時許,應保山市施甸縣林業局的邀請,連續跑4個鄉鎮開展了4天技術培訓的他病倒了,突發雙側小腦大面積梗死並出血。這一天,他剛過完54歲生日還不到兩個月;這一天,離2018年春節只有三天。

50多天過去了,他仍然靜靜地躺在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二病區的病床上,與病魔進行著苦苦抗爭。住院期間,他的電話仍然每天響起——鄉親們還有太多的話想和他講,還有很多問題要請教他。

一身迷彩服、一頂迷彩帽、一雙黃膠鞋……照片上的他,一邊示範操作一邊給村民講解核桃嫁接技術,衣著樸素,目光堅毅,手掌粗糙有力。不像一名高級工程師,更像一名“土專家”。

他就是共産黨員、保山市林業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正高級工程師、雲南省科技特派員、保山市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保山市勞動模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董詩凡。

帶“初心”出發

2016年2月25日,身患高血壓的董詩凡不顧親人同事的勸阻,毅然來到了距保山200多公里、地處黑惠江畔的昌寧縣珠街彝族鄉子堂村,開始了他的駐村扶貧生涯。

子堂村地處黑惠江兩岸,東邊與大理州巍山縣相鄰,海拔1400米,屬幹熱河谷地區。全村有12個村民小組289戶農戶1183人。村裏除了有25戶苗族和6名漢族、1名白族外,90%以上的村民都是彝族。

多年來,在這個交通基礎設施滯後、水比金子還貴的彝族村,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從未停歇。2012年以來,子堂村在鞏固烤煙産業的基礎上,還發展了澳洲堅果3600多畝。由於缺乏技術,管理不善,效益極低,當地幹部群眾一度喪失了信心。

“我是一名從事果樹技術研究與培訓近30年的林業工程技術人員,多年來我的工作都在跟農戶打交道,與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也了解農民對林業技術的渴望與需求。這次駐村扶貧,與農民零距離、長期相處,併為之做點實實在在的工作,也是我多年來的願望。”

“送錢送物,不如送技術。”“産業扶貧才能拔窮根。”在董詩凡的駐村扶貧民情日記裏,記者首次觸摸到了他那一顆滾燙的扶貧“初心”。

1  2  >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