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資源縣:“1+N+1”模式讓黨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

發佈時間:2018-01-20 13:48:47 | 來源: 農民日報 | 作者:李建平 劉宗秋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資源縣,黨建,貧困戶,土當歸,小細胞

李建平 劉宗秋

廣西資源縣把創新黨建與推進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用“1+N+1”模式對此給予了完美詮釋。

“黨群理事會”,實現黨建與扶貧有效對接

什麼是黨群理事會“1+N+1”模式?就是“1名理事會黨員+N名有經濟實力的理事會非貧困戶成員+1名貧困戶”。

資源縣梅溪鎮胡家田村創建了3個片區的“黨群理事會”,覆蓋了100%自然村,把有致富能力的23名黨員選入了“黨群理事會”,246名貧困人口參與到黨群理事會“1+N+1”的“聯幫體”中,佔全部脫貧人口的88%。

“全鎮9個貧困村共成立專業合作社13個,建立電商平臺2個,扶貧産業示範基地3個,這些都是在縣委創新黨建促脫貧‘一盤棋’的思路中建立起來的。”梅溪鎮黨委書記謝直毅説,“這些合作組織都有我們的村黨組織、黨員參與,涵蓋了中華鱘、竹鼠特色養殖和食用土當歸、鐵皮石斛等生態種植,達20個品種。”

互助“小細胞”,使黨群聯繫更緊密

先鋒互助“小細胞”工程,是另一種形式的“1+N+1”。

2016年3月,資源鎮官洞村率先開展先鋒互助“小細胞”工程活動,即1名黨員致富能手,動員1-3戶經濟實力良好的非貧困戶,共同幫扶1戶貧困戶,組成一個幫扶“小細胞”,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官洞村共有3名建檔立卡黨員貧困戶,他們分別和黨員、致富能手組成了“小細胞”,莫千祥是其中之一。

“我養的100多只土雞基本上都被縣裏幫扶的同志預定了,加上幫村裏維護有線電視網路的收入,預計每月收入有2000元。”莫千祥説。

像莫千祥這樣的建檔立卡黨員貧困戶,在資源縣有330戶。

在“小細胞”工程結對幫扶中,黨員按照自己的特長組織有經濟實力的非貧困戶與貧困戶結對組成“小細胞”,建立黨員“一幫一”活動登記冊,明確幫扶者、被幫扶對象、幫扶內容,並向社會做出承諾。

“雙亮雙諾雙實”,激發內生動力

“我是黨員,我承諾:年內和班子人員完成實事3件以上,完成落頭、栗山道路硬化,完成官洞村55戶貧困戶和村級脫貧摘帽工作——莫千信。”

筆者看到,這樣的承諾公示在官洞村委的承諾墻上,滿滿一版。

莫千信是官洞村的黨支部書記,莫秋榮是該村黨員貧困戶,他們一起組成了一個緊密結合的“小細胞”。通過資金資助、技術指導等,莫秋榮養了200多只山羊。

在資源縣開展的“雙亮雙諾雙實、爭做合格黨員”活動中,全縣330名貧困黨員主動亮出了“脫貧承諾”,1896名有帶富能力的黨員也向黨組織、黨員群眾亮出了“帶富承諾”。村級黨組織成立了“雙亮雙諾雙實監督亭”,負責對黨員的“脫貧承諾”“帶富承諾”進行監督。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