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宜機化”改造 助力巫溪中崗鄉穩步脫貧

發佈時間:2017-11-17 09:59:12 | 來源:重慶日報 | 作者:陳維燈 張珂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中崗鄉,茶葉,改造,耕地

原標題:圖説身邊脫貧事:耕地“宜機化”改造 助力巫溪中崗鄉穩步脫貧

巫溪縣中崗鄉漁沙村,播種機正在作業,機械化耕作比人工耕作節約了成本提升了效率。重慶日報記者謝智強攝

群山中的巫溪縣中崗鄉。重慶日報記者謝智強攝

巫溪縣中崗鄉茶山村,村民段少余在坡地上收拾著秸稈及枯草。她的這些耕地通過“宜機化”改造後,將用於種植茶樹,發展茶葉産業增收。沙坪壩報記者何超 攝

近年來,中崗鄉共計新建橋梁8座,新修道路20公里,整修道路100公里,硬化道路120公里,全鄉公路里程達480余公里。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也讓耕地“宜機化”改造更順利地推進。九龍報記者 周舸攝

巫溪縣中崗鄉茶元村,村民們正在管護茶樹苗。重慶日報記者謝智強攝

巫溪縣中崗鄉茶山村3組老水壩,挖掘機正在進行耕地的“宜機化”改造,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和勞動生産率。重慶日報記者謝智強攝

巫溪縣中崗鄉九坪村,村民們在菜地裏滿載而歸。他們的耕地今年被納入耕地“宜機化”改造,改造後將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收入。南岸報記者王雄攝

巫溪縣中崗鄉茶元村1組,茶葉合作社的村民正在整地。璧山報記者曾清龍攝

巫溪縣逍遙廣場旁一茶葉銷售店,顧客正在選購産自中崗鄉的茶葉。璧山報記者曾清龍攝

立冬已過,海拔800多米的巫溪縣中崗鄉茶山村,天藍草枯。

村民段少余手持鐮刀,在坡地上收拾著秸稈及枯草,“收拾乾淨了,好整地。”

段少余的丈夫多年前因務工受傷,喪失了勞動力,兩個孩子在重慶城區讀書,生活的重擔全都壓在她一人肩上。段少余一家也成了村裏的貧困戶。

“村裏照顧我,讓我當了保潔員,還雇我砍山(指收拾山上的雜物和護林),一天能有100多塊錢。”生活艱難,段少余卻很樂觀,“地整好了,種上茶樹,日子會越來越好。”

段少余説的“整地”,其實是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在中崗鄉推行的耕地“宜機化”改造,目的在於將大小不一、高低不平、分散零碎的不規整地塊改造平整,建成適合農業機械下田耕作、播種、收穫的標準農田,以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和勞動生産率。

目前,茶山村完成了300畝耕地的“宜機化”改造,明年計劃完成另外300畝耕地的改造。這些經“宜機化”改造後的耕地,將用於種植茶樹,發展茶葉産業。

“中崗鄉自古種茶,屬中高山茶葉生産區。”中崗鄉黨委書記張鈞平介紹,當地土壤多為微酸性青砂土,適宜茶樹生長;當地70%的森林覆蓋率,也為生産高品質的茶葉提供了有利條件。正因為如此,當地很早就開始發展茶葉産業,在上世紀80年代一度達到鼎盛。後來,由於生産方式落後、缺乏龍頭企業帶動等原因,中崗鄉的茶葉産業逐漸沒落,不少村民砍了茶樹改種“三大坨”——包谷、紅苕、洋芋。

如今,茶山村成立了茶葉專業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參與分紅,還能在合作社打工掙錢。段少余也加入了合作社,將自家3畝耕地入股,“聽説一畝茶葉一年能有3000多元收入呢,可比種‘三大坨’划得來。”

“‘宜機化’改造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便於機械化耕作,也有利於引進農業産業龍頭企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市農委派駐中崗鄉九坪村的扶貧幹部董鵬介紹。

因此,九坪村計劃在明年完成1000畝耕地的“宜機化”改造,並引進重慶首創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與村民簽訂蔬菜種植收購協議,利用訂單農業保障農民利益。

張鈞平告訴參加“圖説身邊脫貧事——‘區縣媒體記者蹲點報道脫貧攻堅’主題攝影活動”的記者,作為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距巫溪縣城120公里的中崗鄉除了逐步推廣茶葉種植,讓茶葉産業重新成為農民的致富産業之外,還將通過改善交通條件,依託團城風光、生態農業、紅池壩接壤區位優勢,深入挖掘旅遊資源,打造特色旅遊名鎮,中崗鄉正在脫貧的道路上穩步向前。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