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鎖安:探索哇麻村精準扶貧新路

發佈時間:2017-09-25 15:00:39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扶貧辦  |  責任編輯:焦夢
關鍵詞: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改善村容,鄉村旅遊


青海省互助縣臺子鄉哇麻村第一書記馬鎖安到貧困戶保吉庫家中走訪調查

精準施策解民憂   結對幫扶暖人心   

精準扶貧,意在把脈貧困戶的具體情況,開出治貧良方。馬鎖安帶領隊員挨門逐戶摸“家底”、找“貧根”,幫助制定脫貧計劃,將發展産業、技能培訓、教育補助、低保兜底等“八個一批”脫貧措施精準落實到戶到人。哇麻村62戶貧困戶中,有24戶因病致貧。為減輕貧困群眾住院看病造成的家庭經濟負擔,他積極推進健康扶貧,依靠省委組織部支援,邀請北京市援青醫療專家和省醫療機構的醫生到村多次開展義診,有些患有風濕關節、腰膝勞損的村民達到了滿意的治療效果。

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充分發揮派出單位的靠山作用。工作中,馬鎖安充分發揮第一書記上聯單位、下聯群眾的優勢,及時向省委組織部彙報哇麻村精準扶貧工作進展,積極為做好結對幫扶工作建言獻策,推進幫扶從以往給錢給物向幫助貧困戶尋找致富門路、激發脫貧內生動力轉變。部務會成員多次到哇麻村調研,走訪慰問貧困戶、老黨員和卸任村幹部,為精準扶貧把脈導航。部機關4個黨支部協同工作隊協調幫扶項目,捐助村公益事業發展資金,向貧困群眾送去生産生活物資,組織部機關婦女到村開展關愛困境兒童、留守兒童“微心願”圓夢活動。64名黨員幹部與貧困戶結對子、認親戚,在發展産業、外出務工、子女上學、住院看病等方面為結對戶施以援助之手,貧困群眾銘心感懷。

發展産業強造血   鄉村旅遊添後勁

脫貧更需造血。馬鎖安與隊員、村幹部一起深入分析哇麻村土地和草場資源、貧困群眾從事種養業積累的經驗以及市場前景,依據村情民意,幫助貧困群眾選擇發展有比較優勢、能脫貧致富的特色種養産業。在選擇産業項目過程中,他不主觀臆斷、不盲目跟風,尊重群眾意願,傾聽專家意見。他親自製定《哇麻村精準扶貧産業扶持項目實施辦法》,報經縣鄉政府同意,將以往由鄉政府統一購畜變為貧困群眾自主採購,採取與貧困戶簽訂項目實施承諾書和購畜協議,督促落實貧困戶實施項目的主體責任,加快了項目實施進度,減少了招標等環節,確保産業扶持資金足額用於貧困戶發展産業,極大地調動了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在産業項目組織實施過程中,他嚴格落實工作隊、村幹部和貧困群眾各自的責任。從計劃安排、項目實施、督促進度到申請分批撥付資金到戶、村級自查驗收項目等各個環節,他都認真負責、加強監管,避免項目實施中弄虛作假。

近兩年,馬鎖安帶領隊員為哇麻村爭取並實施8個特色種養産業項目,落實資金454.1萬元。扶持47戶貧困戶養殖肉牛133頭、8戶養殖土豬140頭、5戶養殖肉雞550隻;建成了佔地2畝的哇麻村標準化規模蔥花土雞養殖場,年飼養出售蔥花土雞8000隻。同時帶動52戶貧困戶養殖蔥花土雞2500隻。在發展特色種植方面,2016年爭取實施林下經濟當歸種植項目,扶持80戶種植當歸164畝,其中41戶貧困戶種植當歸73畝;23戶貧困戶種植長白蔥23.17畝;118戶種植小蠶豆162畝。成立了哇麻村第一個合作社,即互助縣壽廣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經營模式,由村支部書記、本村致富能人帶頭,帶動62戶貧困戶脫貧致富。2016年哇麻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僅通過發展特色種養業,每人平均增收1500元,貧困戶自我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依據哇麻村發展鄉村旅遊的區位和資源優勢,他積極爭取財政支援、招商引資等方式,落實資金780萬元,實施旅遊扶貧項目,帶動貧困戶發展農家樂,銷售農畜産品,推動鄉村旅遊與特色種植養殖産業融合發展,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建立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

1  2  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