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呂石橋村:扶貧助推發展 産業造血蓬勃

發佈時間: 2017-05-08 09:26:42 | 來源: 四川日報 | 作者: 蒲萱 | 責任編輯: 張昊

關鍵詞: 石橋村 扶貧資金 柑橘品種 氣調保鮮 專業合作社 入股 自主造血 增收 蒲江縣 農業村

  抵禦風險、抱團發展、升級産業,蒲江眾鑫柑柚專業合作社成立。

  合作社“幹給村民看 幫著村民幹 帶著村民賺”。

  氣調保鮮庫建成投用後,已為呂石橋村的村民提供了200多個工作崗位。

  一個“相對貧困村”畫出漂亮的增收“上揚曲線”

  2016年,呂石橋村的農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了12825元,比2014年的8150元,增長了4675元——兩年間,增長了近六成,在促農增收的坐標平面上,呂石橋村畫出了一條漂亮的上揚曲線。

  還有一個讓這條“上揚曲線”顯得更為亮眼的因素:呂石橋村,是一個在2015年被列為成都市第三輪第二批的“相對貧困村”。這個增長幅度,為該村脫貧致富提供著有力支撐。

  呂石橋村位於成都市蒲江縣壽安鎮東部,為純農業村,近年來,由於基礎設施不完善,主導産業不突出,農産品組織化程度不高等因素,村民增收致富之路走得並不順暢。

  在此背景下,這兩年呂石橋村的變化由何而來?“被列為‘相對貧困村’以來,呂石橋村緊緊圍繞‘黨建引領産業,扶貧助推發展’,鉚足力量脫貧致富。”呂石橋村“第一書記”楊雄介紹,在此過程中,運用更開放的思維也是關鍵因素,“到2017年底,呂石橋村要實現全面脫貧摘帽”。□蒲萱文/圖

  改變

  “自主造血”是根本合作社帶領村民抱團發展

  脫貧,“自主造血”是根本。呂石橋村以怎樣的方式“自主造血”?

  “首先是産業造血。”呂石橋村村支部書記白蓉華介紹,此前,呂石橋村沒有自己的主導産業,大多種植油菜、水稻等傳統農作物或傳統的臍橙、椪柑等柑橘品種,且分佈零散不成規模,村內老百姓的思維也跟不上外界變化——“蒲江醜柑”已在國內聲名鵲起,縣內的醜柑每畝年均純收入過萬元,然而在呂石橋村內,主動種植醜柑或改良為醜柑的卻寥寥無幾。

  在擔任村支部書記之前,白蓉華已經是呂石橋村內知名的致富能手,呂石橋村被列為市級“相對貧困村”的2015年,這個致富能手在擔任婦女主任期間,就與幫扶單位成都市國資委及蒲江縣委、縣政府一起,開始著手改變呂石橋村。

  多方聯合,制定了針對呂石橋村的扶貧發展總體規劃。

  第一步,是在村支兩委牽頭下成立蒲江縣眾鑫柑柚專業合作社,最初發動了128戶農戶入股合作社。在白蓉華看來,抱團發展,是抵禦市場風險乃至改變落後生産方式的最佳選擇。這一點,在合作社成立當年就得到印證:由於道路交通基礎設施條件不好,加之傳統品種沒有優勢,呂石橋村的柑柚農産品常年遭遇銷售難的問題,而2015年,經由合作社統一向外“闖市場”,引進外商為村民挽回損失共計500余萬元。

  同時,合作社牽頭對村內的産業進行優化。“我們制定了一個‘185’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白蓉華介紹,“1”指1000畝柑橘柚子種植基地,“8”指800畝水稻基地,“5”指500畝大棚蔬菜基地。“其中,針對1000畝柑橘柚子種植基地的品種改良已經開始,有300畝于去年完成了品種改良和有機認證,今年將再完成300畝”。

  與此同步,針對村民的相關培訓也在相繼展開中,“例如種植技術培訓,組建‘觀摩團’外出學習其他地方的現代農業發展經驗。”

  創新

  修建氣調保鮮庫探索扶貧資金入股分紅

  讓呂石橋村畫出漂亮增收上揚曲線的,遠不止於此。在成都市國資委和蒲江縣委、縣政府等多方的支援下,該村還在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在發展中進行了積極的創新探索。

  任職村支書一年後,2016年,白蓉華憑藉以往自己做生意的經驗和多年來對農産品市場的觀察,認為建一座氣調保鮮庫對呂石橋村村民的增收致富大有裨益。這個想法也得到了成都市國資委和蒲江縣委、縣政府及壽安鎮等的支援。

  2016年5月,蒲江縣眾鑫柑柚專業合作社獲批設施農業用地9.5畝,同年11月,一座流動儲存量達1000噸的氣調保鮮庫在呂石橋村域內拔地而起,當年12月底開始正式運營。

  “氣調保鮮庫修好後,合作社引進了福建、浙江的兩家龍頭企業,對呂石橋村及周邊的柑柚進行産、供、銷一體化服務。”白蓉華介紹,截至目前,合作社實現銷售金額900余萬元,倉儲流動量達500多萬斤、凈利潤90余萬元,解決了村裏200多人的就業崗位,“今年年底,即可進行首次分紅”。

  值得一提的是,呂石橋村的這個氣調保鮮庫很“特別”,它是這個村對扶貧資金使用方式的一次創新探索。

  呂石橋村的氣調保鮮庫,建設成本和股本金在900萬元左右,其中包括了呂石橋村在2016年獲得的各級扶貧資金共計184.4萬元,而呂石橋村對這184.4萬元的使用方式,讓它在全省範圍內、在扶貧資金的使用上顯得“獨樹一幟”。

  這184.4萬元是以“入股”的方式進行使用的:由呂石橋村集體經濟組織牽頭籌建呂石橋村集體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所有權及受益權歸全體村民,2016年獲得的各級扶貧資金共計184.4萬元全部注資進入該公司,再以該公司名義將184.4萬元入股合作社,參與合作社的管理運營及收益分配。

  “這樣一來,合作社給呂石橋村集體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的分紅,能惠及全體村民。”白蓉華特別講到,在這樣的方式下,扶貧資金的使用不是“一次花了就沒有了”,而是能夠持續産生效益,而全體村民也能持續獲益。“比如用於村裏的老人購買醫療保險、幫扶貧困兒童和村裏的基礎建設。”

  核心

  找準“主心骨”發揮先鋒帶頭作用

  “呂石橋村‘自主造血’的脫貧方式正在順利生成,在這其中,‘黨建引領産業’,積極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是‘主心骨’。”楊雄介紹。

  為切實幫助村民脫貧致富,蒲江縣眾鑫柑柚專業合作社積極動員村裏的7戶精準扶貧戶、30戶一般貧困戶、5戶殘疾家庭加入進來。

  合作社成立之後,合作社黨總支也建立起來。按照“黨建引領産業,合作社鋪就致富路”的發展方式,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以“1名黨員幫扶1戶精準扶貧戶,帶動10戶一般貧困戶,幫助1個殘疾人”進行幫扶。

  在黨員李勇軍的幫助下,因病致貧的呂石橋村4組村民、精準扶貧戶呂光祥已經脫貧:李勇軍不僅幫助呂光祥家銷售農産品,還教會了60多歲的他如何操作電腦,這個技能幫助其得到了在合作社氣調保鮮庫當門衛的工作,月薪2000元。

  與此同時,來自各級各部門幫扶力量的注入,同樣至關重要。

  2016年,呂石橋村爭取到了基礎設施及新村建設方面的各級扶貧幫扶資金490余萬元,新建道路3000米、改建溝渠4000米、改造危橋3座、新修提灌站4座。其幫扶單位成都市國資委幫助呂石橋村開拓成都“益民菜市”攤位,拓寬了該村農産品的市場銷售渠道。

  根據呂石橋村的最新發展思路,接下來,村裏的氣調保鮮庫將擴建,再新增1000余噸流動儲量,新帶動300余人務工;做好“呂石橋”品牌打造、推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探索實施“農業共營制”等,創造更多途徑讓村民增收致富。

  緊抓“黨建引領産業,扶貧助推發展”這條主線,到2017年底,呂石橋村要力爭實現全面脫貧摘帽。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