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死亡之海到廣袤綠洲——庫布其的治沙奇跡

發佈時間: 2017-01-12 10:30:00  |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  責任編輯: 魏博
關鍵詞: 庫布其沙漠,治沙,荒漠化治理,億利資源集團

 

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有史以來,人類都難以征服沙漠。然而,在中國的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中國人民創造了治沙的奇跡,將綠色中國夢書寫在了這裡。

庫布其,蒙古語含義是“弓上的弦”。1.86萬平方公里的庫布其沙漠,如今,1/3已經披上綠裝,每年的降雨量約310毫米,絕跡多年的野生動物重現沙漠,沙塵天氣減少了95%。庫布其,也成為京津冀地區風沙防護的“綠色之弦”。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庫布其的治沙奇跡是如何産生的。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

2016年3月4日,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委員在聯組會上發言,介紹庫布其治沙扶貧工作。總書記心繫沙漠百姓,對庫布其治沙扶貧行動表示關切。

“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力爭到2020年使全國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這些年來,地方政府也在中央政府的部署要求下,提出了防沙治沙規劃,出臺政策舉措,如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就部署編制《內蒙古自治區防沙治沙規劃》,為推動防沙治沙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企業主導、群眾參與

1988年,億利資源集團在庫布其揭開了治沙序幕,1997年,開始修建第一條穿沙公路,經過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一條被譽為“大漠奇跡”的穿沙公路終於修成。如今,5條全長343公里的公路縱橫交錯,廣袤的沙漠已被化整為零,分而治之。

在治沙過程中,通過30年的實踐,億利創造了“氣流法”種樹新技術,把沙漠種樹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創新“迎風坡造林”技術,使沙丘高度整體下降50%;培育了1000多個耐寒、耐旱、耐鹽鹼的生態種子,建成了中國西北最大的種質資源庫。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庫布其模式”創新了“治沙、生態、經濟、民生”平衡驅動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創新了政府政策性支援、企業商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的合作機制,實現了“治沙”與“治窮”的共贏。

如今,庫布其10萬農牧民走上了致富路,每人平均年收入從1990年的不足400元,增長到現在的14000元。沙漠裏的孩子,也擁有了現代化的學校。

庫布其的巨變,為世界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寶貴經驗,讓全球的目光聚焦這裡。自2007年以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每兩年舉辦一屆,成為全球致力於推動世界荒漠化防治的大型國際論壇。

2014年4月22日,庫布其被聯合國確立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向世界推廣中國沙漠治理經驗。

今天,庫布其,已經不再是令人談之色變的“死亡之海”。這片廣袤的沙漠見證了中國的治沙奇跡;為世界荒漠化治理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成為中國遞給世界的一張“綠色名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