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弱勢群體需求 培育發展“朝陽産業”

發佈時間: 2016-10-16 09:40:10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唐 華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康復,朝陽産業,輔具,老年人,弱勢群體,殘疾人,傷病人,社會效益,經濟效益

(原題“:新華網評:關注弱勢群體需求 培育發展“朝陽産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對促進養老産業、康復輔助器具産業的發展進行了專門部署。

數據顯示,到2015年末,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2.2億,佔總人口的16.1%。其中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約1.44億。預計在“十三五”結束的時候,中國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將達2.55億。而與此同時,我國公辦養老院床位嚴重短缺,各地養老資源分佈不均衡的現象十分突出。

實際上,社會力量對開辦養老機構興趣有加,但場地卻極度缺乏。即便有了場地,從土地收儲、審批立項到最終竣工驗收,需經過諸多部門和環節,有的耗費時間長達幾年。這極大地消解了民間力量開辦養老機構的積極性。

對此,會議指出,要消除制約養老、教育、體育等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清理取消申辦養老機構的不合理前置審批,支援將閒置的舊廠房、辦公用房和轉型後的公辦培訓中心、療養院等改造成養老設施。

目前,中國的殘疾人口達8500萬,與老年人一樣,也是我國社會中不可忽視的群體。老年人和殘疾人在生活中有諸多不便,因而對康復輔助器具有著強烈的需求。康復輔助器具行業作為跨製造業、服務業的新興業態,既有改善老年人、殘疾人、傷病人等身心障礙人士生活品質、提升社會服務水準的作用,又能促進國內産業結構調整、激發經濟內生動力,行業發展有著廣闊的前景。

但在我國,大量殘疾人、失能老人得不到適配的康復輔助器具。一方面,儘管我國近年來在康復器械進入醫療保險、工傷保險、殘疾人保險等政策領域出臺了一些扶持政策,但很多康復器械支付體系的政策引導尚處於起步和摸索階段,針對殘障群體的輔具配置、醫療機構的臨床康復器械使用等,還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目前康復器械市場還沒有形成國産自主品牌佔主導地位的格局,特別是中高檔康復産品幾乎全被國外産品佔領,中國自主研發的産品大部分屬於技術含量不高的中低檔産品,我國産品的製造品質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

為滿足老年人、殘疾人、傷病人迫切需求,會議確定了加快康復輔助器具産業發展的措施,明確加大財稅、社保等政策支援,將康復輔助器具産業納入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相關財政支援範圍,促進産品提質、産業升級。鼓勵將基本的治療性康復輔助器具逐步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範圍,對貧困或重度殘疾人基本型康復輔助器具配置給予補貼。

加大財政支援,將有利於培育國內康復輔助器具企業的發展,逐漸形成一批科研實力強、産品品質過硬、有知名度的國內企業,這既是我國經濟邁向中高端的必然選擇,也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而將康復輔助器具逐步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範圍,將幫助更多的老年人、殘疾人用得上、用得起適配的器具。

能否照顧好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體現著一個社會的發展水準和文明程度。而無論是養老産業,還是康復輔助器具産業,在我國的起步都比較晚。讓這些生機勃勃的“朝陽産業”實現健康快速發展,必須著眼于滿足老年人和殘疾人的需求,讓他們能夠相對舒適、有尊嚴的生活下去,在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基礎之上,豐厚的經濟效益同樣可期。這些新興行業的發展壯大,也一定會推動我國經濟實現提質、增效、升級。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