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宏觀扶貧做精準扶貧的“助推器”

發佈時間: 2016-10-10 09:51:51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侯永志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助推器,宏觀層次,扶貧戰略,扶貧攻堅,扶貧工作,十三五

  (原題:[專家談]讓宏觀扶貧做精準扶貧的“助推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扶貧事業取得了令世人嘆為觀止的巨大成就。在30多年的時間內,我們使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擺脫了貧困,為人類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應該看到,我國的扶貧任務依然相當艱巨。截至2015年,我國還有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貧困人口不僅總規模大,而且多居住和生活在自然環境、生産條件比較惡劣的地區。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在“十三五”規劃中,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的徹底脫貧被作為到2020年必須完成的約束性任務。扶貧可以在兩大層次上展開。一是微觀層次,就是把扶貧的對象具體到貧困戶、貧困居民上,精準扶貧應當是這種層次上的扶貧。一是宏觀層次,就是通過經濟發展和實施普惠性的教育、培訓、就業政策,從整體上提高貧困地區的發展能力和發展水準。這兩個層次上的扶貧,相互補充、相互支撐。微觀層次的扶貧,效果直接,也能為宏觀扶貧創造更好的人力資本條件;宏觀層次的扶貧,效果間接,但能為微觀扶貧創造更好的物質基礎。

推進精準扶貧是“十三五”時期扶貧攻堅的基本方略,必須遵照中央的部署,按照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的要求,堅定不移地落實精準扶貧戰略,切實提高扶貧實效。

與此同時,也要做好宏觀層次的扶貧工作。最主要的是,要在條件適宜的貧困地區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只有這樣,貧困人口才能從生存環境較差的地區走出來,才能有實現收入持續增長的機會,才能在生存條件較好的地方定居下來。

推進這類地區的工業化、城鎮化,首先需要制定高品質的發展規劃。一般地説,貧困地區適宜於進行工業化、城鎮化建設的土地空間有限,對土地空間的利用,必須科學,必須體現長遠發展的需要。否則,有限的土地空間,一旦被低品質的經濟活動佔據,未來的發展將受到嚴重地限制,甚至會陷入不可持續的境地。應當説,現在制定高品質的規劃是有可能的。因為,無論是在國際上,還是在國內,都有不少值得吸取的經驗和教訓。在吸取這些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至少可制定一個少走彎路的規劃。

其次,要全面認識這類地區的比較優勢和比較劣勢。要認識到,隨著交通通訊等一系列技術條件的變化,發展的內外環境都有可能變化,一些發展要素的性質可能會發生變化,一些新的發展要素可能會被發現或發掘出來。比如,隨著高鐵網的建設,原來一些人煙罕至的地方,可能會成為投資的熱土;隨著藥物技術的進步,一些生長在茂密深林的植物可能由毒草變為“香花”;隨著勘探技術的進步,一些深埋于地下的有用礦産可能被發現。貧困地區開發歷史晚,有不少發展資源有待人們去認識、去發掘。

最後,要注重發展高品質的經濟活動。高品質經濟活動是那些對自然資源依賴程度低、增加值率高、能夠為人們帶來高收入的活動。發展這類經濟活動,是大勢所趨,也是貧困自然條件所決定的可持續的發展模式。貧困地區,生存環境比較脆弱,越是這樣的地區,越要發展那些對自然資源依賴程度比較低的經濟活動。

(作者:侯永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