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蒙科技聯手共築青山綠水
內蒙古的小草種到了北京,北京的治沙科技把內蒙古的沙子變寶。在京蒙區域合作中,北京和內蒙古正在運用科技的力量,攜手共築藍天白雲綠地。
走進蒙草生態“草原鄉土植物館”,在種子庫 “小草諾亞方舟”的展位中,京津冀北京分庫非常引人注目。“這是蒙草生態把‘用當地的鄉土植物修復當地的生態’發展理念運用於北京生態建設的成果展示。目前,種子庫已收集238份種子,385份土樣。” 蒙草公司副總經理高俊剛介紹。
蒙草生態是全國唯一一家以研究鄉土植物種質資源、馴化本土植物,進行生態修復和草産業運營的上市企業。2014年,針對京津冀地區缺水的情況,蒙草公司在北京建成了“京津冀周邊地區鄉土植物研究院,致力於以北京地區為核心的京津冀地區鄉土植物資源的蒐集、評價、應用、培育及擴繁。目前,該研究院在北京已有兩個基地,研究的節水宿根類植物有300多種,其中在北京大量推廣種植的有50多種,有一些品種已成功應用到APEC雁棲湖會議中心、京密引水渠團城湖調節池等綠化工程中。此外,今年4月,由蒙草公司與北京市園林局共同編制的北京市地方標準《綠地節水技術規範》正式實施,蒙草公司推出的“種養一體化”的節水園林方案,也已成功運用到土耳其大使館、北京東郊森林公園等園林項目中。
內蒙古的小草為首都生態修復、節水做著積極貢獻,而北京的科技治沙集團和治沙科研人員也和內蒙古的沙子打上了交道。
在通遼市奈曼旗白音他拉園區,北京仁創科技集團投資建設的生態砂迴圈經濟示範園項目就坐落於此。該項目以風積沙為原料,研製出的生態砂基建材千變萬化——可以透水,也可以保水;可以透氣保水,也可以透氣不透水;還可以透水不透油。在該項目的展廳裏,記者看到各種各樣由沙子演變而來的産品琳瑯滿目,有吸水效果極強肥皂盒、透氣不透水的花盆、用來建設“海綿城市”的透水磚……
“奈曼旗地處科爾沁沙地腹地,其中沙地佔全旗總面積的62%。多年來,奈曼旗在防沙治沙的同時,大力發展沙産業,目前全旗有用沙企業達到28家,年用沙50萬噸以上,還田200畝,年産值15億元。特別是仁創集團‘以砂精鑄、以砂增油、以砂興水、以砂治沙、以砂建築、以砂興農’的科學用沙治沙的探索,為我旗沙産業開創出一條前景廣闊的發展之路。” 奈曼旗一位相關負責人介紹。
當奈曼旗的沙子被北京的知名企業變害為寶時,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和巴彥淖爾市境內的烏蘭布和沙漠的生態沙産業示範區建設,也在京蒙區域合作的推動下,在産業項目推進、科技指導、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中國科學院謝華安、趙玉芬院士,中國工程院李玉院士等知名專家,對烏蘭布和示範區産業發展進行科技指導;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黃一帆,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聯合國國際生態安全科學院院士林佔熺在示範區建立了科技治沙實驗基地;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北京林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及相關院士專家,與烏蘭布和示範區相關企業開展了多次、多項科技沙産業項目交流與合作。
據悉,自京蒙區域合作以來,除生態建設方面,京蒙科技合作開發還在産學研聯盟、研發平臺共建、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與引進等方面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來自自治區科技廳的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僅高新技術成果轉移一項,北京就向內蒙古轉移了20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