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電商發展模式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發佈時間:2016-07-29 07:49:37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寧家駿  |  責任編輯:石璐
關鍵詞:電商,結構性改革,十三五,農業升級,網路協同製造

(原題:創新電商發展模式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若干思考)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同時也是經濟新常態下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新挑戰的新時期。在這一背景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佈的《國家資訊化戰略綱要》,完全秉承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關於大力推進資訊化建設的戰略意圖,體現了國家以資訊化為支撐手段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進一步確立了資訊化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地位。面對當今資訊化建設已經深層次地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的新時期,《國家資訊化戰略綱要》作為國家戰略意圖,深刻地揭示了資訊化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進一步加深融合的本質和發展趨勢,提出了“十三五”及其今後資訊化發展必須緊緊圍繞落實建設網路強國、大數據發展行動和“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等國家戰略佈局,使資訊化進一步成為社會發展的先導力量,充分發揮資訊化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等“四個全面”的創新和引領作用。從經濟領域來看,“十三五”資訊化建設必須支撐經濟發展更好地適應經濟新常態。經濟新常態所展現出來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小型化生産、品質型和差異化競爭、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技術産品業態商業模式融合創新等特徵,用傳統方式難以解決,必須要用資訊化手段、網際網路創新思維和新業態、新模式對經濟發展方式做根本性的轉變,這意味著“十三五”期間經濟發展對資訊化的需求更為迫切。“十三五”期間,必須要立足經濟新常態,用“網際網路+”的思維開拓創新,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經濟發展路徑問題。

學習《國家資訊化戰略綱要》,筆者認為對於正處於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當前一個極具重要意義的重大舉措,就是要通過大力推進資訊化和兩化深度融合,通過創新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來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高瞻遠矚,高度重視結構性改革,通過實施以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治國理政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主線。

供給側改革之所以緊迫,是因為當前我國供需關係面臨嚴重的結構性失衡:一方面,過剩産能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轉型的包袱;另一方面,我國供給體系總體上是中低端産品過剩,高端産品供給不足。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通過對落後産能的淘汰,把資源調配到最有利於經濟發展和品質提升的行業及産品上,通過品質的提升拉動整體經濟向高水準方向發展。在這場改革中,作為連接供給與消費橋梁的電商産業品質如何,將會對供給側結構的成敗産生重大影響。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7802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全國網上零售額為10251億元,同比增長27.8%。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8241億元,增長25.9%,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0.6%,電商已經成為並將繼續發展為重要的零售渠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産力水準,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如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離不開以資訊化助力創新發展。當前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業態已經成為當今支撐經濟社會快速運轉的重要平臺和流通要道,必須遵循《國家資訊化戰略綱要》精神,紮實推進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創新,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進一步提升對通過電子商務模式創新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要性、緊迫性的認識。

經過持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已經佔據了我國社會流通體系的重要渠道,特別是在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比例不斷提高,已成為重要的零售渠道。由於具有方便、快捷、價格透明、擴散速度快等特點,電子商務在社會消費端將起到引領消費趨勢、培養消費習慣和樹立消費理念的作用,同時電子商務對供給端的影響也日益顯著。因此,創新電子商務發展新模式、提升電子商務品質將對我國供給側改革的進度和成效産生深刻影響。

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傾向正在從大眾産品向高端産品升級,50%的消費者聲稱自己追求最優質的産品,這一比例逐年提高。這種需求不僅在城市中高收入階層的需求呈現出明顯的結構升級特徵,隨著農村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城市消費示範效應逐漸擴散、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快速更新,農村消費也表現出明顯的梯度追趕特徵,但是又必須看到目前的電商和平臺,同樣存在著産品供需錯配和不能適應新需求的問題。例如擔心農村市場回報慢、收益低,現有電商模式及平臺佈局一直呈現出重城市、輕農村的特點,加劇了農村電商流通模式落後、商品流通不暢,流通成本過高的問題。同時一些現有的電子商務模式及其服務觀念陳舊,商品價高質次、品種少、假冒偽劣嚴重,無法滿足農民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買不到”的狀況又抑制了農民消費的增長。這種需求的變化,為電商及其平臺發展模式提供了最大的需求和發展空間。

二、電商模式創新發展將在供給側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為網際網路産業生態鏈的中端,電商模式及其服務品質對上下游的影響力日益凸顯,將在供給側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網購規模的迅速擴大,使得電商平臺成功躋身於商業零售主流渠道行列,對於下游消費端及上游供給端的影響力也日漸加強。與傳統商業經濟概念不同的是,電商並不僅僅是把網際網路作為一個簡單的銷售渠道或技術手段,而是逐漸向上下游延伸,把消費者、平臺商及生産企業緊密連接起來組成生態鏈,從而形成基於網際網路的全産業鏈生態化系統。在這其中,電商平臺成為連接上下游的中間環節。因此電商的品質不僅決定了終端消費者需求能否得到真正的滿足,同時,還將對上游産業鏈産生重大影響。當前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加快推進涉農電商創新發展,在農村消費市場的升級行動中,發揮電商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國務院和國家部委多層面關於農村電商的政策密集制定並出臺,提出了要打造“工業品下鄉”和“農産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旨在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提出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把實體店與電商有機結合,使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産生疊加效應,有利於促消費、擴內需,推動農業升級、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目前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現有電商模式大部分還與我國農村實情有較大差距。下一步要抓住深入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的良好政策環境,積極鼓勵電子商務平臺和相關企業勇於創新,鼓勵電子商務企業拓展農村消費市場,針對農村消費習慣、消費能力、消費需求特點,從供給端提高商品和服務的結構化匹配能力,帶動工業品下鄉,方便農民消費。

三、通過電子商務模式創新,進一步打通消費與供給,實現供需的精準匹配

隨著模倣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對電商更加老練的年輕一代購物者具有迥異的口味、志向和消費習慣。面對目前在整個線上購物的消費者日益年輕化,消費群體更加追求個性,更加具有超前意識,更加樂於接受新事物、購買力也更強的新趨勢,如何通過電商平臺向産業鏈上下游更快更好地傳遞消費需求,如何以此推動與消費者體驗、個性化設計、柔性製造等相關的産業加速發展,已經成為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話題。如何利用網際網路和電商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為消費群體甚至個體畫像,了解消費特點、把握消費趨勢,根據這些數據,企業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産品研發、生産及地區投放,電子商務企業可以聯合上游企業進行個性化定制,這將成為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

四、通過電子商務模式創新,進一步開發大數據資源,釋放大數據的價值

推進電商發展模式創新正是“十三五”期間資訊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途徑,這也再次證明,大數據將成為必不可缺的生産要素。電商模式創新,更加注重數據資源的積累,電商大數據的應用創新將為需求行銷、製造業C2B個性化定制、網路眾創空間、網路協同製造、3D列印、智慧物流、O2O移動服務等新的模式的出現,迫切需要加快部門內部應用系統與社會網路大平臺的連接,促進數據在整個産業鏈上下游的自由充分流動,發揮充分資訊資源成為驅動整個生産、經營、銷售和消費的最為核心的要素,促進産業鏈的優化與整合,帶動消費需求升級換代。

可以預期。特別是由於移動智慧終端普及應用和寬頻網路普及提速,為電商模式創新發展在各領域的深入融合應用奠定了基礎條件,“十三五”期間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將成為網際網路跨界融合應用向深層次推進的重要領域。過去20年網際網路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較快地推動電子商務向各領域深層次推進,涵蓋了媒體、出版、零售、娛樂等各個領域,也有效地推進了各領域的改革,釋放了發展活力,成為了引領網際網路發展的先導力量。當前交通、金融、教育、醫療等領域也都在充分吸納電商活力,加速網際網路應用,正倒逼著各領域普遍遭受詬病的體制機制改革,有效推進了普遍服務。“十三五”電子商務模式創新和跨界融合應用不僅是國家“網際網路+”戰略實施的需要,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電商發展模式創新與跨界融合應用將會進一步加速發展,並通過在公共服務領域借鑒電商發展模式創新的經驗,通過政府和社會合作模式,駛入改革的快車道。(作者:寧家駿,國家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