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淅川:讓綠色發展為脫貧攻堅助力

發佈時間: 2016-04-29 09:26:14  |  來源: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李元偉  |  責任編輯: 楊霄霄
關鍵詞: 南陽 淅川 綠色發展 脫貧攻堅

中國網訊 (李元偉 通訊員 周彥波)南陽市淅川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國第一移民大縣”,為了確保一渠清水送京津,讓全縣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淅川立足坡耕地資源優勢和國家退耕還林政策,以發展綠色産業為抓手,因村制宜選産業,因戶施策定項目,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産業支撐。

推廣綠色種養 發展生態農業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只有重視生態的建設,才能最終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淅川縣在産業扶貧中,引導群眾發展竹柳、油茶、金銀花、軟籽石榴和玫瑰等特色生態農業和林下經濟,推廣綠色種養、無公害生態栽培等生態農業技術。

引進龍頭企業,探索“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對連片發展茶園100畝以上的企業和個人給予經濟補助和苗木補貼,對獲得國家級權威機構有機農産品認證、爭創國家優質農産品品牌、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農民合作組織或個人,分別一次性獎勵10萬至50萬元。機制活帶來産業興。近一年多來,已有50多家企業前來投資生態産業,全縣20多萬畝荒山荒坡及河灘地有了“主人”,披上綠裝,6000多位農民成了種養大戶和致富能手。

在大石橋鄉,由丹江晟瓏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的竹柳種植基地悄然出現在丹江口水庫的緩衝區內。鄉黨委書記范海明介紹,竹柳不怕淹,“水淹三個月都沒事兒”。一方面它能吸收水和污泥中的有機質,分解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物,凈化水質;另一方面又是很好的造紙和板材原料。“關鍵是這個生態産業項目,給村裏留守的勞動力增加了年超2萬元的收入。”

企業負責人寧天保説,由於基地不斷擴大,附近村裏的工人已不能滿足需求。平時用工有300多人,現在在竹柳中間套種甘藍,晴天用工可以達到700人,每人每天工資70元左右。

短短幾年,全縣建成竹博園、泓森植物園等精品示範園17個,發展茶葉、竹柳、軟籽石榴、核桃等高效生態農業26萬畝,庫區20萬農民端上了“綠飯碗”。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45.3%,環丹江口水庫森林覆蓋率達51.4%。

依託優勢興産業 特色種植鼓腰包

春暖花開,伏牛山區一片生機勃勃。毛堂鄉南山坪村農民李同德在自己的坡地前,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賬:“我家共11畝坡地,其中6畝蔬菜套種金銀花,3畝栽軟籽石榴。去年蔬菜套種金銀花一項賺了6萬元;軟籽石榴賺了2.6萬元。加上另外2畝綠茶的收入,家裏進款超過10萬元。”

李同德生活的南山村,以前是“亂石旮旯地,牛都進不去;春耕一大坡,秋收得一鍋。”李同德又是村裏的貧困戶,“當時除了打點糧食,全年收入就靠養的3頭豬,最多掙3000元,有時窮得連種地所需的種子錢都要借。”

10年前,淅川縣探索生態産業扶貧,在南山坪村試種高山蔬菜。李同德在鄉里農技人員的幫助下,也種起了高山蔬菜,從此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終於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不斷培育優勢産業。2011年,淅川縣科技部門發現,原産信陽的綠茶在淅川縣高山種植後,品質和口味極佳,且每公斤高山有機綠茶售價可達1200元以上。很快,在縣裏的扶持下,高山綠茶迅速在毛堂、西簧、寺灣等高海拔鄉鎮發展起來。産品不僅不愁銷,而且效益高,畝均收入是種糧的8倍以上。

2015年,淅川縣高山茶葉、高山蔬菜、金銀花、軟籽石榴、竹柳等特色生態産業年産值達12億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7212元。

精準滴灌致富苗 扶貧扶到每一戶

對貧困戶精準識別以後,淅川縣改變了以往“攤大餅”、“撒胡椒面”輸血扶貧的做法:由貧困戶“點菜”,政府“下廚”,針對各個家庭的具體情況,在培育造血功能和扶智上下功夫,因戶施策,明確目標、責任到人,做到有措施、有計劃、有步驟、有目標。

記者來到西簧鄉泉源村採訪,看到貧困戶王春明正在自家大棚裏採摘食用菌。“農閒不閒,家裏賺錢。要感謝幫我脫貧的人啊!”面對記者的採訪,老王高興地説。

老王一家三口人,大兒子在外讀大學,小兒子2005年因車禍造成身體殘疾,喪失部分勞動能力。困難時刻“好親戚”紛紛到府。縣派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劉宏照入戶走訪,制定了脫貧計劃:首先依託正在修建的332省道,打通老王家的農産品運輸通道,免費向他發放1000包食用菌,並對他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另外,還給他發放10頭仔豬。

“我家的食用菌即將上市,大概能有3萬多元收入。聽説接下來還要發放花椒苗和雞苗,我已經做好了栽種和養殖準備。”談起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老王充滿感激。

發放仔豬860頭、雞苗9500隻、食用菌1.3萬包,發展花椒750畝、桃園360畝……如今,泉源村337戶家家都有了脫貧計劃,並一步步付諸行動。

據介紹,在精準識別貧困戶的基礎上,淅川縣共組織2000多名縣鄉幹部對貧困戶結對幫扶,基本實現每個貧困村一個主導産業、每個貧困戶一個致富項目。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