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脫貧攻堅"高一格" 全面小康"快一步"

發佈時間: 2016-04-26 14:06:57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王欽  |  責任編輯: 楊霄霄
關鍵詞: 貴陽 脫貧攻堅

  圖為脫貧致富的農戶享受豐富的業餘生活。

4月7日至9日,貴州舉行2016年第一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第一觀摩組走進貴陽市烏當區、開陽縣、修文縣、息烽縣、清鎮市、貴安新區等地,聚焦13個觀摩項目如何有效脫貧,總結發展經驗。

過去五年,貴陽市始終把扶貧開發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實現貴州省率先“整市脫貧”、率先消除絕對貧困、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等目標,按照國家扶貧標準減少農村貧困人口38.35萬人,18個貧困鄉(鎮)全部實現“減貧摘帽”,貴陽10個區(市、縣)全部通過貴州省全面小康考核驗收。

“十三五”開局之年,作為“火車頭”的貴陽市,精準扶貧將怎麼做?貴陽市提出脫貧攻堅“高一格”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堅持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的基本方略,防止已脫貧群眾返貧,推動更高水準的全面小康“快一步”實現。

鼓勁抓發展科學治貧“變”起來

“推動‘高一格扶貧’,力求‘快一步致富、早一點現代化’。”貴陽市圍繞大扶貧戰略行動,以高一格的扶貧脫貧統攬“三農”工作,一些園區正逐步成為脫貧攻堅的主平臺,也推動貴州全面實現小康。

2002年,貴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獲批建設,並作為農業産業孵化平臺,整合先進技術、優良品種、現代設施等,具備生産、科研、科普、培訓、試驗示範等功能,至今已成為促進烏當區實現産城良性互動、促進農民增收的一大途徑。

該園區採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仲介參與、農戶受益”的運作模式,特色蔬菜、精品水果、花卉苗木、特色養殖、健康食藥、生態茶園等成為園區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産業。

“産業扶貧是大扶貧的重中之重,要充分發揮農業園區和電子商務的優勢,做到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益謀劃,走出一條富民的新路子。”貴州省扶貧辦主任葉韜認為,貴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在農業園區的規劃建設上,統籌示範小城鎮、美麗鄉村、旅遊景區和省級綜合服務業集聚區,改變了單一發展局面,意義重大。

位於開陽縣城關鎮的溫泉村,曾受基礎設施、地理環境等因素影響,該地主要以傳統農業為主,貧困農戶增收致富門路不寬。自打引進貴州智順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後,該地通過項目帶動,貧困戶年戶均增收15000萬元以上。

説到溫泉村湖羊現代高效扶貧園區帶動地方發展的秘訣,該園區董事長鄢聰坦言:在發展迴圈農業。推動産業進程的過程中,合作社不斷探索精準扶貧機制,增強園區的輻射帶動能力,讓貧困戶以國家扶貧羊只參與合作養殖,每年獲得固定的分紅,不僅解決了貧困戶分散養殖的成本及風險,又讓農戶得到保值收益,既科學又有效。

同樣是帶動更多農戶實現脫貧致富,息烽縣小寨壩卻採取精準扶貧與農業園區相結合的形式,做大做強扶貧産業規模和延伸産業鏈條,加大投資打造紅岩葡萄溝都市現代高效農業園區,從庭院種植轉變為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面積擴大到1萬餘畝,引進培育經營主體22家,園區從業農民超過10000人。

另外,貴州紅岩生態葡萄酒業有限公司還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以保底價與合作社簽訂葡萄收購合同,先後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帶動300余戶農戶增收致富,摘掉了紅岩村一級貧困村的“帽子”。

彎腰拔窮根精準扶貧“動”起來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修文縣以構建産業化扶貧體系為核心,以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為突破口,抓好産業扶貧和基礎設施建設,2015年實現了“整縣脫貧”,與貴陽市同步在貴州省率先實現消除絕對貧困。

成績的取得,與修文縣苦幹實幹巧幹的做法密不可分。在修文縣,供銷社“傳家寶”的作用得到發揮,政府扶貧資金、供銷社和貧困戶有機結合,形成公司與農戶利益分成、每年按土地流轉費進行分紅、贈予股份等“五項利益連接機制”,實現農業園區內農民變技工、技工又分紅。

觀摩會現場,修文縣小箐蔬果現代高效休閒觀光農業示範園區內,成片的蔬菜大棚中各類蔬菜正在蓬勃生長,園區內的工人忙著使用現代化機械設備選種育苗,這裡的農戶因修文縣探索出“供銷合作、生産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建設,資源變資産、資産變資本、農民變社員、農民變産業工人、資金變股金的供銷綜合改革“三合五變”模式而受益。

據小箐鄉黨委書記肖倫文介紹,目前園區核心區種植獼猴桃、綠化苗木、蓮白等各類水果蔬菜共15000余畝,其中獼猴桃2500畝。同時,為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2015年發展農家客棧20戶,帶動岩鷹山村、崇恩村村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以上。在園區建設覆蓋的四個貧困村,276戶貧困戶750個貧困人口在2015年已經全部實現脫貧。

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聽完“三合五變”介紹後,對該修文模式錶示肯定,他説,供銷社是“三農”領域的傳統服務主體,通過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讓農民成為新形勢下的社員和股民,供銷社大有希望,要把這個傳家寶發揚光大。

“供銷社要順應商業模式和消費方式的新趨勢,加快發展供銷合作社電子商務,形成網上交易、倉儲物流、終端配送一體化經營,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貴龍網通過依託雲端數據並結合O2O模式,構建集電商交易、農技服務、農村金融、物流配送于一體的農村電子商務生態體系在修文縣小箐鄉十分常見。

依託修文獼猴桃等農特産品資源,供銷社創新驅動推進“網際網路+”模式,修文縣與貴農網通過加快供銷社“新網工程”網路資訊化改造,加大農産品供給側結構調整,提高商品産出品質,增強農特産品電商市場競爭能力。

小箐鄉崇恩村電商服務站,就是一個打通電子商務進農村“最後一公里”典型,這裡不僅具有豐富的農特産品資源,還建有配套農村金融服務站,用大數據方式為農戶提供授信、貸款、支付等金融服務,精準扶貧到村到點。

攜手奔小康有效脫貧“實”起來

如何綜合推進扶貧開發?在白雲現代農業園區,當地按照“農文旅一體化、村寨集一體化、山水人一體化”的思路,把農業基地、蓬萊仙界旅遊景區、牛場示範小城鎮、美麗鄉村統籌建設,實現了産業、城鎮、村寨互動,形成“以農促旅、以旅助農、産城互動”的發展格局。

地處觀山湖區百花湖鄉西部的三屯村,湖光山色、風景怡人,綠瓦白墻、錯落有致,是一個典型的美麗鄉村示範點。自2013年啟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三屯村以“四在農家”為抓手,努力建設“濱湖花城?美麗鄉村”,基本實現了美麗鄉村建設全覆蓋,百姓小康夢近在咫尺。

此外,三屯村還通過普及生態知識、發展生態産業、建設生態家園、倡導生態文明,讓生態理念、生態項目、生態設施、生態文化走進農家,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從2013年的9200元增加到2015年的12250元,實現有效脫貧。

紅楓湖和百花湖是貴陽市的兩大“水缸”,同樣是環湖而居,位於紅楓湖鎮西南面的右七村正是屬於紅楓湖飲用水源地准保護範圍。如何在保護飲用水源地和發展中取得平衡點,這是右七村一直在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牢牢守住兩條底線,既要保湖又要富民,責任重大。”紅楓湖鎮黨委書記盧燕説,清鎮市紅楓湖鎮把“保湖與富民”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紅楓湖水質從2007年的劣Ⅴ類改善並穩定保持在Ⅲ類,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從2007年的7900多元增長到了2015年的12402元。

右七村圍繞“保湖富民”和美麗鄉村建設,以小康“水、電、路、訊、房、寨”六項行動為抓手,整合項目資金4500余萬元,實施房屋立面改造、庭院綠化、農家樂等項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逐漸走出了一條“土地集中流轉”“專業合作社管理”的葡萄産業發展小康路。

在為期三天的觀摩活動中,代表們走進田間地頭、村寨社區、示範園區,觀摩了農業、旅遊以及新農村建設等各個領域,涵蓋了産業、就業、搬遷等各類扶貧方式。代表們邊聽邊思、邊評邊議,形成了用“釘釘子”“擔擔子”精神促進脫貧攻堅戰落細落小落實的共識。

脫貧標準水準高一格、社會保障水準高一格、經濟發展水準高一格、美麗鄉村建設水準高一格、基層組織建設水準高一格——作為省會城市,貴陽市脫貧攻堅的表率作用在觀摩代表之間引起熱烈反響:“高一格”促進全面小康步伐“快一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