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技術]豇豆春提早栽培技術

發佈時間: 2015-06-20 18:31:50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魏博
關鍵詞: 豇豆 主蔓 小拱棚 栽培技術 育苗期

豇豆,又名豆角、長豆角、角豆和帶豆等。豇豆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面積大,品種多,南北各地都有生産。

鮮豇豆莢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蛋白質含量約2.7%,醣類約4.2%,此外還含有維生素B及維生素C等,是營養價值較高的一種蔬菜。

豇豆種子的發芽溫度為25-35℃,幼苗生長適宜溫度為25-30℃,15℃以下生長緩慢,不耐5℃以下的低溫,0℃左右受凍害。豇豆品種中,除蔓性強、結莢長的少數品種外,大部分品種要求短日照和強光,在保護地早春栽培中,由於幼苗期日照短,可使花序著生節位低,花芽分化早而多。

豇豆對土壤的適應性廣,只要排水良好的疏鬆土壤,均可栽培。

豇豆結莢時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且其根瘤菌又遠不及其他豆科作物發達,因此必須供給一定的氮素肥料。增施磷肥,可以促進根瘤菌活動,根瘤較多,豆莢充實,産量增加。

1、豇豆春提早栽培技術

(1)培育壯苗:有的菜農認為,豇豆直播莖葉旺盛而結莢少,育苗移栽豆莢多。春豇豆,特別是春提早栽培豇豆,直播後,氣溫低,發芽慢,遇低溫陰雨,種子容易發黴爛種,成苗差,遇霜凍又易死苗,故以育苗為宜。

育苗可用營養缽或營養塊育苗,營養土的配製參見有關內容進行。

①播種期:一般于驚蜇前後進行。

②播種:預先精選種子,將蟲傷、秕粒種子剔除,然後每缽或每營養塊播種3-4粒。播種後澆水保濕,但澆水不宜過多。再蓋1釐米營養土後,蓋地膜及小拱棚。出土以前不揭地膜,以保溫保濕。

③育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後,用代森錳鋅、百菌清等藥劑噴霧,以防病害發生。出土後揭去地膜,蓋小拱棚。其管理主要溫度調控管理,棚內溫度控制在20℃左右,即當小拱棚內溫度低於20℃時,拱棚以蓋為主,棚門以關為主;當小拱棚內溫度高於20℃時,揭小拱棚,開大棚門,有利降溫降濕。早春出現2-3級以上北風時不要揭膜,以免嫩葉和生長點受傷。

(3)適時定植:春分後,當第一復葉展開前,可選擇冷尾暖頭天進行定植。棚內栽培,採用地膜覆蓋,能明顯地提早上市和提高早期産量。

定植密度,之豇豆28-2,以行株距60-65×20釐米,667平方米栽5500窩,每窩3-4株為好,其他蔓性品種可適當稀點。

定植後,用1:1000倍敵克松藥液淋蔸,每蔸淋藥300克左右,既可作定根水,又可防治枯萎病、根腐病,一舉兩得。然後蓋小拱棚,密閉5-7天,有利緩苗。

(4)田間管理:豇豆在開花結莢前,對肥水要求不高。關鍵是先把底肥施足,菜農有“三追不如一底”的説法,特別強調基肥的重要性。但開花結果後,仍需追肥。

①追肥:結莢後,5-7天一次追肥,每次667平方米用尿素15千克,磷肥50千克或用複合肥20千克兌水澆蔸。

②合理整枝:一是基部抹芽,主蔓第一花序以下各節位的側芽全部抹掉,促進早開花。

二是蔓腰打杈,蹲苗期應及時將各混合節位上的小葉芽摘除,促進花芽生長,在側枝長出的情況下,也可留一葉摘心,利用側蔓第一節形成花序。

三是打群尖,中後期,主蔓中上部長出的側枝,應及早摘心。

四是主蔓打頂,主蔓2米以上時打頂,促進各花序上的副花芽形成,也方便采收豆莢。

③及時搭架引蔓:及時抽蔓後,應及時搭架引蔓。搭架方式有“人字架”、“籬形架”和“鳥窩架”。搭架材料有竹竿、樹枝和纖維繩。

④病蟲防治:豇豆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銹病、煤霉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豆莢螟和豇豆莢螟。防治方法可參照病蟲防治內容進行操作。

⑤及時采收:春提早栽培的目的是早上市,獲高效,加上豇豆又以其嫩莢為商品,因此應及早采收,一般在開花後5-7天可采收上市。采收時不要損傷花序上的其他花蕾,更不能連花序柄一起摘下。應該按住豆莢基部,輕輕向左右轉動,然後摘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