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瓜霜霉病的發病特點是來勢猛、傳播快、發病重,兩周內可使整株葉片枯死,減産30%~50%,嚴重威脅著黃瓜生産。發病初期正確識別霜霉病的危害症狀並及時做好相應的防治工作,是防控的關鍵。
發病症狀
霜霉病主要危害黃瓜的葉片,也可危害莖、卷須和花梗,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苗期發病,在子葉上出現褪綠斑點,擴展後變黃褐色不規則病斑,濕度大時其背面産生灰黑色霉層,病情嚴重時,子葉變黃乾枯。成株期多由中部葉片發病,逐漸向上、下部葉片擴展,後除頂部幾片小葉外,整株葉片發病。葉片發病,初時出現水浸狀淺綠色斑點,擴展很快,2天內因擴展受葉脈限制而出現多角形水浸狀病斑。水浸狀病斑開始變黃褐色,此時如濕度大,病斑背面會出現灰黑色霉層。病重時,葉片佈滿病斑,病斑互相連片,致使葉片邊緣卷縮乾枯,最後葉片枯黃而死,葉片易破碎。
防控技術
加強管理 防治黃瓜霜霉病應加強管理,做好預防。一、選用抗病品種,提高植株的抗病性。二、浸種催芽,培育壯苗。用55℃溫水浸種,0℃和25℃間隔變溫催芽,大溫差培育無病秧苗,減少病源。採用營養缽育苗,調節苗床溫度使之有利於幼苗生長。移栽前要加強低溫煉苗,培育壯苗,增強抗病力。三、加強栽培管理,實行輪作倒茬。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深耕平整土地,做高畦,地膜覆蓋栽培。定植後適量澆水,及時中耕,促進根系發育,使植株健壯。控制田間濕度,做到合理密植,適時適量灌水,生長前期應儘量少澆水,開花結果後增加澆水量,但禁止大水漫灌,可膜下灌溉。四、保護地生態環境調控。保護地夜間空氣相對濕度多高於80%,清晨要及時開啟通風口,通風排濕,降低室內濕度,使環境條件不利於黃瓜霜霉病孢子囊的形成、萌發和浸染。
高溫悶棚 設施黃瓜採用高溫悶棚方法控制霜霉病,沒有農藥殘留,是一項無公害的防控技術措施。在高溫季節,如果設施黃瓜霜霉病已經發生並已蔓延,可進行高溫悶棚處理。在晴天的清晨先通風、澆水、落秧,使黃瓜瓜秧生長點處於同一高度,上午10時,關閉風口,封閉溫室升溫。注意觀察溫度(從頂風口均勻分散吊放2~3個溫度計,吊放高度與黃瓜生長點齊平)當溫度達到42℃時開始記錄時間,維持42℃~44℃兩個小時再逐漸通風,緩慢降溫至30℃。可比較徹底地殺滅黃瓜霜霉病菌與孢子囊,控制病害發生、發展。
化學防治 黃瓜霜霉病應早發現、早防治,及時發現中心病株,用藥控制蔓延。一、保護地可選用煙霧法或粉塵法。煙霧法,在發病初期每畝用45%百菌清煙劑200克,分別放在棚內4~5處,用香暗火點燃,閉棚熏1夜,次日清晨通風,隔7天熏1次,可單獨使用,也可與粉塵法、噴霧法交替輪換使用。粉塵法是于發病初期的傍晚,用噴粉器噴撒5%百菌清粉塵劑或5%加瑞農粉塵劑,每畝1公斤,隔9天噴1次。二、噴霧法。發現中心病株後選用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霜錳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等噴霧,隔7~10天噴1次。
(王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