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薑是重要的調味品,種植效益較高。結合以往生薑生産的情況,現提出以下種植管理建議:
一、忌盲目跟風種植生薑
對於生薑主産區的姜農,由於對生薑管理技術較熟悉,可根據當地的土壤條件、水利條件好壞、自家勞動力多少和自家姜窖貯存量的大小,適度種植。因為生薑不耐霜凍,收穫期集中,切不可種植面積過大,以免收穫不及時使生薑受凍。對於剛剛開始種植生薑的農民,建議小面積種植,重點熟悉生薑生長規律,學習種植管理技術,積累生産管理經驗,切不可盲目大面積種植。
二、忌盲目大量施用化肥,增加生産成本
根據山東農業大學的研究,推薦每畝用肥量:圈肥6000-7500公斤、複合肥100-150公斤、水衝肥100公斤。有的菜農由於對生薑需肥量不了解,種植1畝生薑要施用500公斤左右化肥,一方面造成化肥的大量浪費,另一方面增加了生産成本。生薑在三馬杈期前,依靠薑塊自身營養物質生長,因此底肥要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偏重氮肥,輕施鉀肥。6-7月,追肥以氮肥為主,可補充少量鉀肥。立秋扶壟培土後,其生長速度加快,生長量增大,不僅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鉀等養分,而且需要少量的鈣、鎂、硼、鋅等中微量元素。8-10月是薑塊膨大的生長高峰期,薑塊膨大需要吸收大量養分,尤其需要鉀肥。因此在此期要多次衝施鉀肥,適當補充氮肥。
三、忌輕視預防,被動治療,藥不對症,防治病蟲害效果不好
輕視預防被動治療,不是主動積極預防,而是被動防治病蟲害。不願意花錢買藥,存在僥倖心理,能不打藥就不打,能拖延打藥就拖延,一旦出現病蟲害以後,自己慌了神,才想起打藥。由於不能積極主動地搞好病蟲害早期預防,錯過了防治最佳時機,只好被動地防治病蟲害,費工費時費力費錢。缺乏防治病蟲害的基本知識,不能對症用藥。自己不懂病蟲害防治的知識,跟隨別人用藥,或者聽信經營者的介紹盲目用藥。應根據病蟲害的早期測報,確定好防治的最佳時機,及時及早地主動搞好早期預防。防治好某一種病蟲害,一要對症用藥,選擇好適宜農藥,二要農藥使用技術得當,良藥和良法相配套,才是防治病蟲害成功的關鍵。注意農藥使用濃度和使用時間,明確使用方法,才能發揮農藥的最大功效,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四、忌輕視生薑質重,只重視産量
高産不一定高效,生薑效益決定於産量和價格。收購生薑時,決定生薑收購價格高低的主要依據是生薑色澤、光亮度和薑塊的大小。根據我們多年來推廣的情況,生薑出芽後,分次大量衝施增産型黃腐酸鹽,能夠明顯改善生薑色澤和光亮度。通過鉀肥施用時間後移至8-9月份,分次衝施鉀肥,可以明顯改善薑塊色澤和提高生薑單塊重。
五、忌輕視姜窖內儲存管理
由於生薑收穫通常不直接賣鮮姜,而是入姜窖等第二年再賣,所以姜窖的貯存管理,是生薑前期田間管理的延續,是生薑豐産又豐收的保證。生薑通常在姜窖儲存5-10個月後再賣,姜窖常年儲存生薑積累病原菌且蟲多,極易引起生薑腐爛病和癩皮病的發生,導致效益大減。因此生薑入窖前,要用農用鏈黴素和阿維菌素處理沙和姜窖的四壁,抑制病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