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球蓋菇又名皺環球蓋菇、皺球蓋菇、酒紅球蓋菇,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菇類之一,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向發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蕈菌之一。下面為大家介紹果園套種大球蓋菇關鍵技術:
(一)選準栽培季節:
有機大球蓋菇出菇溫度範圍廣,只要栽培場所的氣溫在4-30℃之間均可出菇,利用自然季節栽培是大球蓋菇的栽培方式,為此,各地應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好栽培期。在我縣一般9月中旬至翌年3月均可播種,而海撥高山區其栽培期可適當提前,即9-12月和12-6月各一季,以秋初播種溫度適宜,菌絲生長快,出菇早、産量高、出菇的高峰期可望處於春節前後,為城鄉居民的菜藍子添上一朵鮮麗的菌花。
(二)精選栽培原料:
栽培大球蓋菇主要原料是稻草。選用優質稻草,應是足幹的的無霉味、金黃色,質地較堅挺的。晚季稻草生育期比較長。稻草稈質地較粗硬,用於栽培大球蓋菇,産菇期較長,産量也比較高。播種前稻草浸二晝夜,必須浸透,吸足水分。
(三)合理安排栽培場地:
大球蓋菇栽培場地一般要求是:
(1)宜選擇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在多雨季節不積水的地方,以保證大球蓋菇的正常生長。
(2)選擇土質肥沃,富含有腐殖質而又疏鬆的壤土。在菌床上,複蓋含有腐殖質的疏鬆壤土,有利提早出菇和提高産量。
(3)宜選擇坐北朝南避風向陽,而又遮陰的場所為宜。大球蓋菇喜生長在半遮陰的環境,切忌選擇在低窪地和過於陰濕的場地。將大球蓋菇與成年柑桔套種,取得明顯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大球蓋菇與果樹套種具有如下優點:
(A)果菌結合,有利於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土壤肥力。栽培大球蓋菇的場地需要有肥沃土壤和適當遮陰環境。利用成年的柑桔園來種菇,既不要另搭菇棚,也不佔用良田,而且,取土方便,省工、省本、而在柑桔園上,建造菇床,一是能複蓋土壤,有利用於提高柑桔的防寒抗旱能力,減輕水土流失;二是能為果樹提供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起改良土壤作用;三是柑桔園林下的土壤為大球蓋菇的高産栽培提供了良好的菌床,便於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産菇後廢棄料又可直接回園肥土。
(B)果菌結合,有利於合理利用光能。柑桔樹喜陽而又為大球蓋菇創造遮陰保濕的生態環境。
(四)規範建造菇床。
柑桔樹下土壤(70×140cm),應鋤松,整成龜背形畦,稻草逐層排放、踏實、床高25-30cm。一般每m3約需幹稻草20-25kg,草堆建在畦上,分二層接菌,最上層複蓋草料,然後加複蓋物,如草簾或舊麻袋,保溫保濕。菌種用量每堆一袋栽培種(約600-700克)。
(五)抓好菇床管理:
溫度、濕度的調控是大球蓋菇栽培管理的中心環節。大球蓋菇在菌絲生長階段最適溫度22-28℃(堆溫)。培養料的含水量70-75%,空氣中相對濕度為85-90%。為此,在播種後為創造有利環境,促進菌絲的恢復和生長,在栽培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採取相應的調控措施。
1、建堆前稻草一定曬乾、浸透(浸二晝夜),吸足水分。這是保證菌床維持足夠濕度的關鍵。接菌後的20天之內,一般不直接噴水。菌床平時複蓋物應保持濕潤,謹防菌床被雨淋。
2、適期適量噴水,有利菌絲生長。接菌後20天可根據實際情況,適量噴水,以四週多噴、中間少噴,輕噴、勤噴為原則。
3、控制堆溫,是影響大球蓋菇菌絲生長的主導因子。在正常情況下,建堆後1-2天,堆溫稍會上升,一般要求堆溫20-30℃,最適溫度為25℃左右,其菌絲生長快,且健壯。若是堆溫過高,應將草堆上半部翻開,或打洞,若是堆溫低應複蓋保溫。
正常情況下,接種後2-3天,即可見到菌塊發白,,一個星期可見到菌絲向四週伸展,菌絲潔白,且有明顯分枝,約一個月左右,菌絲可基本長透培養料。接種後一個月左右,菌床應復細土,2-3cm厚,一方面促進菌絲扭結,另一方面有利堆內保溫保濕。復土後,可減少噴水量,一般情況下,播種後50-70天可見到菇發生。
子實體形成期的管理:應搞好保濕及加強通風透氣,相對濕度為90-95%,要勤抽查堆內含水量情況,要求菌絲走透草料後,稻草變成淡黃色,用手捏緊培訓養料,有鬆軟感,又有濕潤感,有時還銷有水滴出現。管理過程,既不要使堆內過濕,同時,也不要使稻草太乾燥,做到適量噴水。
(六)及時采收:
大球蓋菇子實體,從露出的白點至成熟,大約需要5-10天。菇應在開傘前采收,品質上乘。整個生育期可收3-4潮菇,正常情況下,以第二潮産量最高。在我省自然條件下,從10月-翌年5-6月均可出菇。而出菇最適季節應以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和翌年3-4月。
采收方法:達到采收標準的菇,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大球蓋菇體的下部,輕輕扭轉一下,鬆動後,而向上撥起,切勿鬆動周圍的小菇,採下來的菇,除去泥土,即可上市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