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寬闊、平坦而又潔凈的英雄路上,澤當鎮的居民措姆滿懷喜悅:“援藏項目給我們山南帶來了實惠和便利,城市面貌一天一個樣!”
英雄路是安徽省第四批68個、總投資2.303億元援藏項目中的一項。項目涉及山南地委、行署所在地澤當鎮和錯那、措美、浪卡子三縣,2013年已全部完工並交付使用。
中央關心、全國支援,西藏各族幹部群眾艱苦奮鬥。中央作出“對口援藏、分片負責、定期輪換”重大決策部署20年來,從中央各部委、對口援藏各省市、中央骨幹企業,援藏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
一大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投入運作,實現從援助輸血型向自我發展造血型項目轉變;
越來越多的援藏資金被用於公共服務領域、重大公益性項目上,越來越多的農牧民從中受益;
政策資金更多地向廣大農牧區和邊遠地區傾斜,帶動了農牧民增收和農牧區發展……
20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援藏項目的建成和發揮效益,西藏這艘航船正沿著跨越式發展的軌道揚帆奮進、破浪前行。
設施項目描繪高原發展藍圖
“繼續加強全區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提升農牧業發展水準,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産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準,切實增強西藏自我發展能力……”習近平同志2011年7月專程來我區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週年慶祝活動時的重要講話,集中體現了中央治藏方略的一貫政策。
和平解放前,封建農奴制下的舊西藏百業凋零,民不聊生。史料記載,當時西藏沒有一條公路,沒有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學校,90%以上的人沒有住房,農牧業基本上是靠天吃飯、靠天養畜。
和平解放開啟了西藏走向現代化社會的歷史進程。隨著川藏、青藏的公路建成通車,電力、建材等各項事業的起步,獲得新生的西藏,掀起了第一次建設浪潮。
從中央到各省市,派幹部,送項目,拿資金,不遺餘力地幫助西藏的建設與發展。到1965年自治區成立時,中央各部委和北京、江蘇、上海等省市,已為西藏無償援建了10項工程,初步改善了當時西藏落後的城市面貌。
1966年10月25日,一架“伊爾-18”運輸機在拉薩貢嘎機場成功首航。世界屋脊最大的航空港貢嘎機場的建成,為雪域高原“係”上了一條連通世界和繁榮發展的“金色紐帶”。
鋻於西藏經濟發展水準低於全國的實際,中央加大了對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扶持力度。1980年至1984年,中央先後兩次召開西藏工作座談會,西藏邁開了改革開放後兩次大規模建設的步伐。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決定,由國家投資4.8億元、全國9個省市幫助西藏建設包括電站、旅館、學校、醫院、文化中心和中小型企業在內的43個西藏迫切需要的“交鑰匙工程”。拉薩飯店、西藏人民會堂、西藏體育館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落成。43項工程的完工基本滿足了上世紀80年代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被西藏各族人民譽為雪域高原上的“43顆明珠”。
與此同時,中央還超前發展西藏通信事業,投資建成了覆蓋萬里高原的700多座衛星地面站。
上世紀90年代,西藏再次獲得發展的良機。國家總投資近300億元,啟動了農業、能源、交通、郵電等行業的一大批基礎工程項目。
1994年召開的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作出了全國支援西藏的戰略決策,確定了包括交通、能源、通信、農牧業、社會事業在內的62個重點建設項目,投資總額達23.8億元。這些項目于1995年陸續開工,2000年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與此同時,承擔對口支援任務的15個省市還無償為西藏援建了576個建設項目,投資達22.4億元;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援建了140個項目,投資達9.2億元。
這些工程項目的建成,使西藏發展的造血功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進入新世紀,在中央關心、全國支援下,西藏從加快發展到跨越式發展、從基本穩定到長治久安的步伐更加堅實。
2001年6月召開的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強調:基礎設施薄弱是西藏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必須加快鐵路、公路、機場、電力、通信、水利等設施建設。考慮到西藏的特殊情況,西藏的重點建設項目資金主要由國家來承擔。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了國家直接投資的建設項目117個,總投資約312億元;各省市對口支援建設項目71個,總投資約10.6億元。
2006年7月1日,經過6年的艱辛與努力,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正式建成通車。這條橫亙在世界屋脊上的“神奇天路”,已經成為西藏改革開放和跨越式發展的“引擎”。
2010年1月18日至20日,中央召開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會議決定,將對口支援西藏工作延長至2020年,繼續加大對口支援力度;
2010年,中央召開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進一步確立了援藏資金穩定增長機制,決定將中央援藏政策再延長10年至2020年,明確對口支援省市“年度援藏投資實物工作量,在現行體制下,按該省市上年度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1‰安排”。根據《“十二五”時期對口支援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17個對口援藏省市“十二五”期間共安排對口援藏項目1610個,總投資141.36億元。
黨的十八大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對西藏的各項政策不斷做出調整,只要西藏各族人民需要的,做到有求必應;只要對西藏發展穩定有用的,做到百分之百的支援——
墨脫公路嘎隆拉隧道勝利貫通,結束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縣的歷史;
拉薩貢嘎機場助航燈光工程投入使用,林芝米林機場、阿裏昆莎機場、日喀則和平機場建成通航,結束了西藏無夜航和支線航空單一的歷史……
統計數據表明,西藏和平解放60年來,國家用於西藏基本建設和各項財政補貼近千億元。
項目援藏,體現了中央對西藏發展的高度重視,凝聚著全國人民的深厚感情。
項目援藏,改變了西藏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的局面,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活力。
産業項目增添跨越式發展活力
“針對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急需而國家一時無法安排投資的項目,援藏資金和其他社會投資成為重要補充,有力地推動西藏各項事業的發展。”談到項目援藏給西藏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發展和變化,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洛桑江村感慨萬千。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強調,要把西藏建成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農産品基地、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重要的世界旅遊目的地。
20年來,對口支援西藏的各省市、各企業以立足西藏資源稟賦、優化升級産業結構為重點,充分發揮先進技術、人才、管理等優勢,統籌謀劃、科學論證,大力扶持發展特色農牧業、優勢礦産業、精品旅遊業等重點産業。
前不久,林芝地區第一家五星級高端商務型酒店工布莊園項目正式竣工。
這一項目是林芝地區目前為止投資最大的旅遊酒店産業項目,投資4.48億元。米林縣縣長扎西高興地説:“這得益於福建省廈門市的大力援助!”
圍繞建設重要的高原特色農産品基地,上海、山東、黑龍江、吉林四省市和寶鋼、中化兩家企業共投入援藏資金41.19億元,實施援藏項目2261個。
在後藏廣袤的大地上,通過項目援藏,打造出白朗蔬菜、艾瑪馬鈴薯等一批馳名區內外的優勢農産品品牌,建成了地區首個羊毛加工廠,引進了投資4億元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産業項目,填補了産業空白。
“能成就一業帶動一方、能促進發展又兼顧生態、能惠及當前澤被長遠、能體現突破富於創新”,這是援藏各省市、各企業不遺餘力推進的好項目;
“事關促進傳統産業改造升級、事關發展壯大新興産業、事關全面推進迴圈經濟、事關加快建設轉型綜改”,這是援藏各省市、各企業極力促成的大項目……
2011年年底,天津援建昌都地區丁青縣的縣城集中供暖工程竣工,這標誌著海拔4000米的丁青縣成為西藏首個實現集中供暖的縣,開創了在雪域高原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集中供暖的先河。
拉孜縣在上海市的援助下,利用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種植蔬果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大力發展蔬果大棚種植,培育出馳名全區的“拉孜西瓜”。
同樣是上海市對口支援的江孜縣在積極打造英雄城新面貌、改造城市相關功能設施的同時,推進新農村示範點工程,啟動日朗鄉的整體搬遷項目。上海援建的江熱鄉亞吾堂農業開發示範工程,竣工後將為江孜百姓新增優質農業用地1200畝、草場300畝、防護林200畝。
援藏各省市、各企業從西藏實際出發,堅持“輸血”與“造血”、“硬體”建設和“軟體”建設相結合,積極創新援藏方式,培育農牧、旅遊、生物等特色産業,促進西藏産業結構調整升級,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增強受援地自我發展能力。
在援藏項目的支撐下,西藏力爭將把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珠穆朗瑪峰、納木錯、阿裏神山聖湖等建成具有示範意義的國家公園,努力提升旅遊發展層次、服務管理水準和客源市場定位,促進旅遊與文化、生態融合發展,打造西藏旅遊“升級版”。
20年來,陜西、河北兩省及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國家電網三大中央企業援藏項目289個,援藏資金6.58億元,使阿裏地區經濟得到迅速發展。
截至目前,西藏藏藥廠、林芝邊茶廠、波密縣天麻培育基地、姐德秀民族手工業基地、白朗縣綠色糌粑加工企業等一批生産型企業先後受援建成,促進了西藏特色産業的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堅強領導,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無私援助,全區各族幹部群眾的艱苦奮鬥、共同努力,西藏取得了一份來之不易“成績單”:
2013年,西藏GDP達到802億元,同比增長12.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95億元,增長10%,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6520元;第二産業增加值287.23億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910億元,同比增長28%……
一個又一個援藏好項目、大項目如雨後春筍般在西藏這片高天厚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西藏經濟社會發展蘊藏無盡潛力、無窮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