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技術]葡萄貯藏中的病害及其預防

發佈時間: 2014-06-27 16:25:16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魏博
關鍵詞: 葡萄 貯藏 病害 預防

【據中國農業資訊網】

低溫貯運過程中危害葡萄的病原菌包括:灰霉(Bolty cinera Pers)、青黴(Penicillia spp)、交鏈孢霉(Allemafia spp.);芽枝霉(Clad ospriumSp)和匐梗霉(Stemphy lium Sp.)等。葡萄常溫貯運過程中致病菌主要有根霉(Rhizopus stolorifer(Ehrenb.:Fr.)Vuill)。

1.1.1灰霉病 灰霉在貯藏過程中危害最大,果實在田間感病,在低溫條件下(0-8℃)發病,在-5℃條件下仍能生長繁殖,而且葡萄對其抵抗力弱。該病原菌通過傷口侵入角質層和表皮,且發病迅速,造成果實凹陷皺縮,果皮易破裂,果皮上聚集大量的灰或黃的菌絲和孢子,內部化學成分發生顯著變化,單寧及某些芳香物質遭到破壞,使果實失去商品價值。

1.1.2青黴病 青黴在0-10℃冷藏過程中自果粒的傷口處及自然裂口處侵染,並蔓延深層果肉組織。腐爛的漿果有很濃的霉味。但不侵染健康果實。

1.1.3交鏈孢霉腐病 葡萄受交鏈孢霉侵染後,在0-2℃條件下發病。發病部位在果梗、果梗基部和果粒側面,導致果梗幹縮,果實落粒。匐梗霉易感染果粒和果梗,發生在低溫貯藏中。根霉和黑霉發生於高溫季節。

1.1.4芽枝霉腐病 感染芽枝霉的部位主要為果梗和果柄基部,果粒不易發病。發病症狀與交鏈孢霉相似,在0-2℃其他致病菌被抑制的條件下發病。該病菌在-8℃的溫度下也可以生長,但在24℃下生長最快,34℃以上停止生長。未受害的葡萄通過傷口很容易感染受害。

1.1.5軟腐病 根霉致病速度快,僅24—48h感染部位主要是果實。菌絲侵入果實後,侵染部位先呈水浸狀斑塊,而後流液、腐爛,果皮易脫落,並快速感染健康組織。因為該病原菌不能在-0.5℃—0℃條件下生長,但貯藏果實在銷售時,置高溫下存放幾天即可發生這種病害。發病果實上長有灰色菌層。

1.2生理病害

1.2.1裂果 在貯藏過程中如濕度太大,某些品種就會産生裂果。因品種不同,其症狀也有所不同。有的是從果蒂部向下,呈縱向裂開;有的是從果頂部裂開,發生在柱頭痕跡部位。漿果産生裂果後,有的會有汁液外流,很快被各種黴菌侵染,引起整個果粒和果穗腐爛變質。

1.2.2凍害 漿果內含糖量不同其冰點也不同,含糖量小的品種較容易達到冰點,遭受凍害。受凍害的葡萄外觀不良,果實萎蔫,嚴重者呈褐色,果肉軟腐,並有汁液滲出。

1.2.3 SO2傷害 當濃度超過一定標準時,果實會産生漂白現象,紅色品種變成淺紅色,白色品種變成灰色,然後變成褐色。果實傷口和果蒂部位首先表現症狀,然後蔓延到整個果粒,嚴重時整個果穗包括穗梗均被漂白。受傷害的葡萄出庫後遇到高溫即變成褐色,有很濃的硫味,失去商品價值。

1.2.4氨害 冷庫的製冷系統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常用氨作為致冷劑,如管道封閉不嚴或出現問題,遺漏出來的氨會對葡萄造成傷害,紅色葡萄變成藍色,綠色葡萄會變成淺藍色,同時還會使葡萄果梗變成深藍色或黑色。長期接觸高濃度的氨將會殺死組織細胞,使葡萄不能恢復正常外觀而逐漸變成褐色。

2、貯藏期病害的預防

2.1合理的栽培管理 合理的栽培技術措施有利於葡萄漿果含糖量的積累,這是增強果實貯藏性的前提。應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後期嚴格控制氮肥的使用,採前半個月內停止灌水,要合理負載,加強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此外,採前噴鈣可以增加果實中的鈣含量,保持果實的硬度,增強果實的耐貯性,提高果實的抗腐能力。漿果含鈣水準是決定耐貯性的一個因素。

2.2適期采收,避免碰傷 葡萄果實屬於非呼吸躍變型,採後碳水化合物含量因呼吸作用而降低,並直接影響葡萄果實的貯藏品質和貯藏期。果實適期采收的生化指標為,含糖量達18%左右,含酸量0.6%—0.8%,糖酸比20—35:l,總果膠與可溶性果膠之比為2.7—2.8:l。要適當晚採,提高果實含糖量,降低水分含量,改善品質,並使果梗和果皮的保護組織完整,韌性增強。

2.3貯藏前消毒殺菌、貯藏期的抑菌處理 SO2是貯藏庫消毒殺菌的最佳藥劑。應當掌握好使用濃度,不同品種對SO2,忍受能力各不相同,必須事先通過試驗確定合適的濃度。一般按每立方米20g硫磺粉進行熏硫處理。除此之外,仲丁胺、過氧乙酸等也可用。貯藏過程中,採取低溫、氣體調節、輻射殺菌和藥劑殺菌等措施,創造不利於病菌生長的環境,提高葡萄貯藏性,延長貯藏期達到保鮮的目的。

2.4經常檢查製冷系統 看是否有氨氣遺漏,如有要儘快打開庫房換氣,噴水洗滌空氣,也可引入SO2,中和氨氣,S02濃度不可高於1%。

 

返回頂部